正文 第72章 對話內容(3 / 3)

186。休息一會兒

同修說:師父,您好。

釋圓承:你好。

同修說:我是在家居士,做了歸依,從那開始,我的生活,工作開使了變化,現在事事不如意,我不知道該怎麼做,請師父為我開示,阿彌陀佛。

釋圓承:你生活不如意。和皈依學佛沒關係。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人皆是。任誰不免。因為這個世界就是娑婆世界,有的是殘缺。有的是八苦煎熬。學佛修行是修補殘缺殘漏。過覺悟自在解脫的極樂生活。若真學佛了真皈依三寶了。人生能感受到的是隨意的自在與灑脫的心境。若還有那麼多的不如意不自在。那不是學佛皈依的過錯。學佛皈依的基本內容要善理解。學佛學覺,做個覺悟的人哪裏會產生不好的結果。覺悟的人就不會隨自己的欲望造作一切的不善,覺悟的人從此斷掉惡因,誓願去修一切善。善的自然是好的。好的因必定感吉祥的果。皈依三寶,先不說事相上的三寶。說理地的三寶。皈依佛覺而不迷,覺而不迷就不會對一切世出世間法升起顛倒的見解。不會在生活中自己所遇到的人事,需要自己付出善時卻選擇退卻,不會因逆境現前時升起厭惡的心懷疑聖賢善法是否殘缺。聖賢善法自是圓滿,現有殘漏的想法,是對聖教失去信心對聖教起了疑惑,自是自心顛倒常迷不覺的結果。所以依照此解看來第一條皈依佛我們沒有做到;皈依法正而不邪,法是平等法法法無分別,皆是令人反迷為悟,遠離煩惱遠離顛倒趣向菩提解脫自在的方法。有法不依之而踏實實行,不肯依法改正自己的習氣,不肯依法轉自己的煩惱。隻我見沉重,為了世間殘漏的美好去服務去追求。結果不是自己所期望時,把這一切歸罪於學佛皈依。這太顛倒。法者正也,法是規範,能規範自己偏斜的心行。若不去用。邪見必然增生。所謂邪而不正,有法不依之而行的結果。就感受不到學法自在的殊勝。有的可不就剩逆境煩擾順境貪愛了。就是說不會腳踏實地的用佛陀教法修正自心,逆境順境同樣感不得吉祥的結果。逆境憎惡厭惡的心會升起,順境一定貪愛墮落。此時皈依正卻成偏斜,那我們沒皈依佛法,皈依的還是自己那個顛倒癡迷的心;皈依僧清淨無染,我們的心時時受環境的左右,隨環境好賴順逆前後左右飄忽搖擺,身心不安。此時清淨昧失常在染汙。那麼我們沒皈依僧。僧者清淨義,就是說你隻有皈依的名沒有皈依的實。就是說你還沒有真正的起修,還沒很好的實踐佛法。自然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命自我立,從心改造。命運不濟環境違逆,一定是沒用佛法去生活,或錯用了佛法去生活。在自心中仔細對照十善業道的內容。努力檢討認真奉行。環境自會逐漸吉祥。

同修說:阿彌陀佛,感恩師父為我開示,生活的不如意,我無語,我不是懷疑歸依,我不知道該怎麼樣的生活和工作,我以前的工作很好,現在的工作很累,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我真的很累,不知道怎麼生活下去,通過朋友想得到您的開示。

釋圓承:佛法是心靈的解脫法,逆惡的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那顆不安的時時想奔逃的心。每個人的人生中都不可能事事如意事事順心,隻是在這許多不如意事中能鎮定能堅強。愁苦,抱怨,心不甘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善用智慧思量怎樣合理的去解決困難擺脫困境才是智者。這裏要細心注意一定是合理的心行去嚐試著改造不堪的現狀。合理的一定是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人生還應該認識一種心境,嚐試著運用,彌勒的歡喜彌勒的心胸。隻知感恩不圖回報,世間事業盡人事憑天命,自己已經盡了全部的力量全部的真誠,結果殊善也好逆惡也好通通平心接受。殊善的結果我絕對不過於狂喜放縱。逆惡的結果也絕不憎惡抱怨追悔不平。如此才是心平,心平意定理得心安的生活才是幸福和快樂的生活。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生活呢?把一切真誠的心收攝一處,堅持著用十善業道的心行去工作去處事。用真誠去感恩一切你所遇緣,哪管是逆惡。懂得淡些欲望,少些攀比和追逐。一定就多了份心安自在與灑脫。

簡單的生活,簡單的追求,平平淡淡輕輕鬆鬆。這樣的生活真很簡單,卻需要很高的心境。或許很多人會忽略或覺得望塵莫及。隻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順心時的歡快,不如意時的憂傷。哪裏知道輕鬆自在的生活所需要的隻是“少欲無求”。在人生的旅途中背負的太多太重時,要懂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先放下沉重的行囊。仔細的檢查下是否攜帶了太多的負累品,精簡一下隻帶必須的,之後輕裝前行。我們該時時體驗的是生命給予我們的輕鬆不是不經意間拾取的那些沉重。

------釋圓承

187。當思慮變的簡單時這個世界有的是美妙

同修說:師父,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

釋圓承:?

同修說:人活著為什麼?人為什麼怕死?為什麼你想做個好人,別人卻要逼你做不了好人,仿佛在叢林中,弱肉強食。

釋圓承:每個人對人生的認識不同,環境影響的不同,對人活著為什麼這個問題體會認知也不會相同。有自私和博愛兩種活法。前者定感得苦難連連,後者自在解脫。人在未接觸聖賢教育的時候多活的迷茫、活的憋屈、活的肆意顛倒,但不知道怎樣解決。所以茫茫苦海大眾苦難輪回。因為活錯了,不會活。若有幸有緣接觸學習聖賢的慈悲博愛的教育。那就很明確的了解到人活著是為了快樂,自在解脫的快樂。要達到解脫的快樂的要求,就一定是放下自己的虛妄的感受,放下自私,學聖賢的心行悲憫蒼生為一切眾生服務。隻有這樣的活著,才是活著。否則與畜生道的活著沒什麼區別。人怕死就是因為自私的活著。怕失去他所謂的活著時所擁有的一切,包括這個身體,他所堅固執著的為其忙碌一生的虛幻的身體。真實的看破,其實所維護的割舍不下的是一具聚集在一起的虛幻的泡沫。這個世界沒人能逼迫你做什麼。除非自己意誌薄弱屈從於自私這樣一種惡魔,或躲避,因自己內心中有個恐懼艱難的懶漢。除此沒有任何一種外在的力量能支配你逼迫你。人活著要學習做一切精神世界物質世界的主人。絕不做奴仆。隻有佛陀教法可以圓滿的教給你真誠和至善。那就是清淨圓滿的智慧,能另自己活在真實中,慈悲博愛天上天下唯此獨尊。就看你是否懂得,應該提起的是什麼最該放下的是什麼。

同修說:謝謝師父,收藏了,當我迷茫痛苦的時候繼續領悟其中妙法。看了我內心痛苦減輕一半。我特別痛苦時候就念阿彌陀佛。感覺心清靜了。我特別憤怒時候,總會想到師父您,我就慢慢平息下來。

釋圓承:阿彌陀佛。不用客氣,受用就好。佛陀教法能解決人生中一切難題。依照佛陀教法好好修行能擺脫人生中一切煩惱痛苦一切磨難。珍惜今生遇到佛陀教育。

同修說:你是心理博士級別導師。你如果從事心理學絕對能成為泰鬥。我前麵想去看心理谘詢,我覺得他們說服不了我。我性格比較執拗,但你說的我總能聽進去。我特別想找你去。不和你說話,就去找你和你一起騎行。不說了今天話有點多了,剛吃完精神治療藥物有點瞌睡了。請師父見諒。有很多俗事,很想請教你。今天怕控製不了變成抱怨和發泄。

釋圓承:阿彌陀佛。我隻是個佛陀教育的實踐者。莫過譽。你所覺受用的一切言語也是從佛教經典及曆代祖師大德那裏學來。按自己語言習慣稍加整理供養給大家而已。所以感恩佛陀,感恩古聖先賢的智慧。生活中再忙也要找出些許空閑時間努力學習佛陀教育。肯依教奉行。就絕對能解決你人生中一切難題。

同修說:嗯。謝謝佛祖讓我聆聽你的智慧。

懂得靜靜的聆聽當思慮變的簡單時這個世界有的是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