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無事找事 自遮自障1(3 / 3)

金剛禪講義原文11.擔佛家業

實際上表達我們的心就是佛,有個例證,比如說,你到廟裏麵去跑一千次,廟裏麵的佛像也不會給你講一句佛法的,但是我們明白的人卻可以用我們的嘴講佛法,把它講出來,因為我們內心有佛性,所以內在的真心,才是真正的佛。做佛的工作並沒那麼可怕!我舉個例子:比如說,雖然我這個人很差勁,但今天我可以爭取五分鍾,在網上或在電視上去弘法,如果我講的每句話都沒有講錯、都沒有違背佛理的話,我也不收一分錢的回報,那麼在這五分鍾,我和佛並沒有區別,對不對?應該說我的傳播範圍可能比他還大,效果比他做得還強,那麼我們慢慢把這五分鍾,放大到二十四小時,這樣我們做的,就是佛的工作!

*圓承說事兒*第十一件:佛像有佛像的作用,所謂入眼種因。眾生能恭敬瞻仰禮拜佛像,當下的真誠必感清涼清淨。此一真誠禮拜的當下即種出世的因緣,出離生死苦海的因緣。普賢菩薩十願中一願:“禮敬諸佛”,一定也包含下麵的意思---生在娑婆世界佛陀已經涅槃我們末法眾生無緣禮拜,那麼佛像是末法時期唯一的外在事相上的佛寶,我們要當真佛去禮拜才能得入如來門徑。沒有禮敬就丟失了清淨與真誠。沒了真誠清淨就不會用平等心來處世生活。心不平等即貪愛無厭嗔怨不平時時升起。如此煩惱時時纏繞就得不到正確的受用正覺。慈悲更加的遙不可及。沒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幹巴巴一枯樹幹說但佛家業做佛的工作不是欺人自欺嗎。正覺者不破不立。何況是末法時期這麼重要的事相佛寶呢。佛像雖然說不能發音說話,但人家往那一坐,不說而說,一切眾生但禮拜瞻仰未來無不因此因緣而學道解脫。二六時中如如不動經年累月的利益眾生。比你所謂的明白人嘴巴亂說如何?說累了還得休息、困了還得睡覺、餓了還要吃飯、渴了還要喝水,吃多喝多了還要拉撒,哪一點比佛像強呢?自己對佛教有信心並嚐到了點滴殊勝的解脫味道,這很好。想宣傳佛法讓更多的人了解並體驗佛法的真實不可思議的利益也沒錯。但一定要量力而行。不管怎樣說法一定不能脫離經典一定要依止祖師們的言教,沒徹悟之前不可摻雜自己的意思。說回來,就是徹悟之後更不會摻雜凡情去詮釋聖教了。

金剛禪講義原文12.非心非佛

所以學會用真心,心即是佛。當然從禪宗的表達上講,當我說“我的心就是佛”,就又有心、有能所了,所以反過來講,叫非心非佛,也沒有一個心,也沒有一個佛,才符合禪無我表達的語言格式,所以講“非心非佛”或者講“即心即佛”,都是對的,是從不同的側麵看。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破我執,破我執就是開悟,但是開悟並沒有了生死,開悟以後還有大量的事要做,不外乎消種子。消種子的方法,積善、念佛還有打坐修禪定、修密法等等。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破我執。

*圓承說事兒*第十二件:夠繞的,如此繞法,糊塗自己迷糊別人。還是拿古人的牙慧來回顛倒。真正開悟了的人會隨緣任運不造惡業。開悟的人對一切法必然放下了取舍與分別。開悟的人一定明了我是個假的,依我而存在的一切外在一切理事環境也同樣是虛幻的。開悟的人一定是明了常寂常明的清淨心體才是真正的自己,才是宇宙的真實。開悟的人一定在開悟那一刹那明了起心動念皆是虛幻心識作用,一定當下覺察到一切法本不生滅,本不造作,開悟的人不會以自己虛幻的識心為真實,不會用識心去主觀的做所謂的佛事。都是隨緣應物,過而不留絲毫痕跡,不攀援不執著。開悟的人都是以眾生心為心,眾生有苦難有需要即隨緣施法救護隨緣安慰另得安穩。他不會用我要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一定要幹什麼我要怎麼修如何修這樣糾葛。若是還用這樣的對立的心去做這一切事那他沒開悟。開悟沒開悟的人最重要的一點,信願念佛求生極樂。這個華嚴會上普賢菩薩為做證明。開悟的人是有能力了生死的人。究竟說可以了生死的人。開悟的人就是理地佛。若快速成究竟理事無礙圓滿的佛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金剛禪講義原文13.空性正見

那麼第三點呢,就是“空性正見”。這個稍微複雜一點,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佛講這個世間是虛幻的,但並不是說這個世界是沒有的!就是說它是空有一體的,什麼意思呢?萬物都是處在一個“成、住、壞、空”的洪流之中,不管什麼東西,總是在這四種過程中不停地流動,比方說這張桌子,它的形成是家具廠把它生產出來,我的身體,父精母血十月懷胎生下來給我個名字,這叫“成”;再講“住”,我一定有個壽命的,不超過兩百年這身體會壞,這桌子頂多一千年;“壞”,因緣到了它會消散;“空”就是消失掉了、沒有了。太陽係可能存在幾百億年,也是一樣的。我們習慣於用我執為參照去看就判斷錯,比如我能活八十歲,我看太陽係,會覺得它是永久的,其實它並不永久,隻是我看的立場、視角有問題,如果用佛的眼光來看,比如說這張桌子,它出現以前時間是無限的,它消失以後時間也是無限的,中間隻是很短暫的一瞬存在,如果用無限時間空間來作參照,任何東西都隻是存在一瞬間的,而且在它存在的每一秒鍾,都在走向毀滅,隻是這個毀滅的速度,我們用我執去看,就像盯住一根時針看,看不出這種變化。萬物都在這個“成、住、壞、空”的洪流之中,所以說這世間,淨空老法師講得很好:“會變化的,就不是真的。”但是注意喔,就在這一刻,這個現象確實是在的,萬物的存在是“空有一體”。空就是說它是虛幻的,有就是現象暫時是在的,不能偏到一邊,你不能說這東西(桌子)絕對是真的,也不能說它沒有,說沒有就是落空。這個空性見,觀世音菩薩表達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萬物表達為色,表達為相,或表達為法,都是一個意思。它是虛幻的,虛幻不是沒有東西,虛幻在萬物中體現,萬物就是虛幻,虛幻就是萬物,我們感受的法執“受、想、行、識”也是這樣的,《心經》裏這些話,就是這個意思。

*圓承說事兒*第十三件:空成空色,有成有色,說不能落空不能落有,然卻落到了空有一體,這更麻煩。簡單的問題變的複雜化。這空有二色皆我們的三種輪回心變現(妄想、分別、執著)。三心虛妄不實。所變空有亦是虛幻。輪回心生滅不停的變化一定是假的。不管在哪一刻一切現象都是虛幻。說在某一刻萬物確實是存在的,那是你在那一刻又升起了這輪回的三心。承認有的這一刻就難免會升起對立的心,就一定空有有空不空不有空有一體的相互障礙。心經的意思沒意思,若有意思成妄心經非心經了。不能自己用主觀的見解肯定的去給心經定義,那樣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了。心經在色空空色之後還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等句呢。這裏就明確告訴你不可以升起對立等的分別,若還是用識心推理、識別、想象、定義等,你所見的宇宙人生理事一定是偏差的。空性沒見到,正見成歪瓜了。歪著腦袋瓜子看世界,以為躺著是站著,你走幾步我瞧瞧。

金剛禪講義原文14.知空行有

這個空性見的思想呢,運用在我們生活中,一句話就是“知空行有”,就是我們也做事,認真地去做事,不管做什麼職業都要做好,盡量去利益眾生,弘揚佛法為一切善,但是我們的心要明白,不要認假作真。就像演戲的演員一樣,隨時不要著相,比如那個《哈姆雷特》裏,演員知道自己在演戲、可以反複演幾十遍,觀眾著相,哭得死去活來,演員卸了妝,可能自己喝酒去了。所以菩薩在人間生活,就叫遊戲人間,或者叫“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他們做事認真,心卻是不粘著的。不著相,又表達成“終日吃飯,未曾咬到一粒米,終日穿衣,未曾披著一縷絲”,或者叫“百花叢中過,片葉不粘身”,都是一個意思:不著相。在事相上,他們卻是很認真的。

*圓承說事兒*第十四件:難怪稱為空性“見”還思想。知空行有,我來下個定義,知空不空行有啥都沒有了。為什麼呢,知道見到馬立馬明白了,還執以為是,就是無明的根本無明的源頭。啊要知道這是空,但行為上呢要不落空,要認認真真的去做一切事。其實如此做事也還是顛倒空有用識心糾葛,順逆境界到跟前時,因你用的是識心一定過不了關。最終被虛幻的識心編織成的虛幻的理事淹沒,什麼也沒證得。這不是知空也沒空行有啥都沒有了嗎。菩薩在人間都是應緣感應道交,無心而利益。遊戲人間那不是菩薩本意,是說戲的人一句戲詞而已。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是以宇宙自然現象喻宇宙的真實。月亮滿月的時候是自然的吧,這裏沒有人的意思,月亮本身更沒有意思說我是月亮我今天好圓好清涼我要到這虛空中瀟灑的旅遊一番。而是自自然然原原本本就這樣子的。說我們人人若能像月亮常遊虛空這樣子的自然而然。無心無意的無我能幹嘛無我所幹嘛,隻一輪明亮虛空遊步這一理事同時顯現。就是智慧到了彼岸,稱為菩薩了,無念無住無著無礙。不著相是明了識心是虛幻,生死輪回苦難煩惱不斷正是這虛幻的識心作用的結果。明了至此知幻離幻,用清淨佛念代替妄想分別和執著。也還是很難伏住這無始劫以來的深重的習氣。所以有各種戒律來在事相上心相上約束。在信心上完全依靠彌陀願力得生彌陀淨土後才真正能做到不著一切相常行利益眾生事永遠無疲無厭。否則就我們這點善根這點能力知空行有不是掉到空窟窿裏去了,就是纏繞在有漩渦裏了。那麼百花叢中過,花落葉凋殘了。古德的灑脫怎麼能盜用呢。

金剛禪講義原文15.有病空病

這個概念就是空性見,認識起來稍困難一點。更多人是偏“有”,認假作真,這種人占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有少數人會偏向“空”這一邊,“本來無一物”,認為這世界上什麼東西都沒有,這個很危險!

*圓承說事兒*第十五件:

數星星(釋圓承)

說有說空落陷坑,好比夏夜數星星。

一顆兩顆三四顆,一片烏雲隨風遮!

玩完了,白忙活了還得重新數。

金剛禪講義原文16.三種野狐

一般說著“空”沒有悟透的,禪宗叫“野狐禪”,就是說著空撥無因果容易發狂禪,會認為別人做善事都是著相,因此就誹謗聖賢,造下重罪墮入地獄裏;還有一種我們叫“肥豬禪”,就是什麼都不做了,一天到晚遊山玩水,認為在世界上幹什麼都沒意義,也沒有工作進取心,正墮在惡空井裏麵;還有一種“死屍禪”,成天像死人一樣,死命打坐,如臥輪禪師講的“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或者是叫做什麼“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天天在山洞裏麵死坐——終生閉關,對這種人禪宗罵得很難聽,叫“坐在黑鬼窯裏”,因為他不能做事利益眾生擔佛家業,這是偏空。

*圓承說事兒*第十六件:您老這叫嫉妒禪,似乎在指示行人揚長避短,莫入邪徑。實際誤導不明所以的大眾瞧不起這些個禪坐閉關的行人。若不是應緣教導,般出來的都是是非與自我傲慢的詆毀。有意思嗎?您若遇到那墮入野狐禪、肥豬禪、死屍禪的行者,您有那本事有那因緣,對方能聽你勸導,你可直接麵對麵指明其中厲害。不是這樣子的話,編排這些個話說就是一竿子打倒一片,誤眾視聽。以為終生閉關的就是進鬼窯了,整天打坐的就成死屍禪了。按你如此編排那達摩祖師一坐九年,你給說說進什麼窯了?一些大乘圓教行人的行處是我們能測度的嗎?人家別說坐禪閉關就低頭瞌睡哈氣連天的時候都在做無邊佛事,你能見得真切看的明白?佛法修學時誤入的一切弊端現象首先是提醒我們自己的,看好自己善護好自己。若有那多餘的本事指導別人教導別人時一定是應緣應機施教。不是擺道理說是非不加考慮的就一切廣而宣之。當然我這叫說事兒禪。

金剛禪講義原文17.惡空猛虎

真的禪師是空有一體的,做事很認真的,心卻不粘著。偏空一般來說更危險。這世間莫非二種病,一種“有病”,一種“空病”,有就是認假作真,誤認為什麼都是真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的身也是真的、心也是真的,使勁把它擦幹淨,這是著“有”病;集聚足夠的修行力量以後,他會突然到“空”這一麵來,認為世界上“本來無一物”,什麼都是沒有的,所以就容易發狂,對做好事的人,會去誹謗,說別人是著相,自己因為造這個重罪,死後墮入地獄裏麵,千年萬載受苦,從地獄出來以後再做人,又認為什麼都是真的——又著有病。所以惡取空、斷滅空是一個攔路的老虎,佛說得很可怕“寧執幻有如須彌,不取惡空如芥子”,寧可讓你認為什麼都是真的,去多做好事,有像須彌山這麼大的錯誤知見,也不要有小米、芥子這麼大一點的惡空知見。不能偏空,因為非常危險。真正開悟後是空有一體。

*圓承說事兒*第十七件:著空很危險,這沒錯,著有又漸漸的集聚力量後又突然的到空這一麵來,還拿神秀的偈來比喻。有也不是空也不是。你要行人到底怎樣才可以。你也說了真正開悟是空有一體。似乎解決了問題。可茫茫苦海漂流客沒真正開悟呢。怎麼辦?你解決空有這個問題了嗎?若真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大談空有病應當兼說對治方。神秀的偈子實際本身就是對治有病的方子,本意是時時斷惡修善意。斷惡修善就是持戒,久久必然得定。得定久久必然開智慧。這踏踏實實的戒定慧三無漏學的遵行,怎麼能說之後積攢什麼力量就跑偏空那麵去呢,胡亂比喻。不老實踏實按神秀偈子修行的人隻關心尋覓向上事還不是那根基還自不量力最後認假當真認個一無所有是真實這才容易墮落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