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無事找事 自遮自障2(1 / 3)

金剛禪講義原文18.緣起性空

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神秀大師這個偈,就是著有,但可阻止眾生造惡業,六祖大師這個偈,正好偏空,身也是沒有的,心也是沒有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五祖說:未悟。五祖知道他已自悟到不著相、無所住境界,但他沒有生出菩提心來救眾生(已得大機,未得大用),因為著空了,什麼都不能做了,所以半夜專門給他講《金剛經》,正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悟到了無所住,就應該生出菩提心承擔佛業來救度眾生!這時他才恍然大悟,說出了和佛在菩提樹下覺悟時講的一樣的話。佛當時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能,隻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怔得。”真令人驚訝,眾生本來都有和佛一樣的智慧,但是他們因為執著我執、法執,妄想、顛倒,所以不能用純的佛性、埋沒了衣內明珠。六祖也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沒有想到這個自性一直跟著我們,沒有動搖,沒有生滅,而且能生出種種的法來救度眾生。所以真正覺悟後的人,就是“空有一體”,不著空,不著有,不離空,也不離有,因為空有本是一體的,空和有就像硬幣的兩麵,它是一體的,萬物現象上暫時是在的,但是它不是永恒的存在,或者按佛法表達成是“緣起性空”。緣起,就是萬物存在是因為它存在的條件具足了,就像這張桌子,它存在的條件具足了,家具廠就把這些原子、分子按這個方式排列出來存在一段時間這叫“緣起”(依緣而起),它出現以後,並沒有永恒的生命,叫“性空”,所以叫“緣起性空”或者叫“緣起無自性”,“無自性”的意思就是“沒有永恒的生命”,一張桌子是這樣,太陽係也是這樣,任何東西都是一樣,隻是當我們看世界的立場是用我執的時候,我們看不破這一點。其實空與有本是一體的、或者說空色本圓融、空色不礙、空色不異、空色不二,這就是“空性見”,這個道理表達起來,稍微要麻煩一點。

*圓承說事兒*第十八件:六祖當年這首偈子正是應神秀的這首偈子的因緣才產生的。皆是祖師大德們一來一往的配合施教。神秀的偈子含義是漸修,走的是戒定慧三學的路。然而若至三學圓滿必然要脫落三學名相心相上的束縛,這就需要深刻的體悟到六祖的偈子所明示的意義。這裏不是說讓人放棄三學而去造業,或著什麼偏空。六祖的偈子與偏空沒啥關係。六祖的偈子就是明心見性開悟的偈子。明心見性開悟的人怎麼會墮入偏空呢。是常在律儀中心境灑脫脫。不執著於戒相而常持戒,不執著於善行而廣行利益眾生事。五祖當時若真說了未悟這句話那是為了遮障一般顛倒眾防止這些人嫉妒生陷害。而不是說六祖未悟。能證悟六祖這首偈子的人絕對不是著了空,反而可以隨緣任運的利益教化救度一切眾生。這首偈頌包含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全部含義,就是四相總破。也即是金剛經上明示的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這首偈頌的含義不是著空也非著有,是空有不二的體現。說空有一體不大嚴謹,空有不二才圓滿些。不二的意思不二也不一。若著了空他說不出這樣的偈頌來。這首偈頌是恢複真心本性的表述。一個恢複真心本性的人,會隨緣任運的行利益事,任運隨緣的做一切佛事,自性原本的德能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與慈悲。你怎麼能說發不起利益眾生的心呢。這個不是說講了金剛經之後才恍然大悟的。在開悟的那一刹那就已經全部具足絲毫不欠缺了。講金剛經無非用經典認證所悟。哦。原來佛佛道同。釋迦也是這麼說的。這也是祖祖的慈悲。祖祖傳承皆在做好自己的本分事而已。實際不需要給六祖講解金剛經也無什麼關係。有講解這一段公案,自是留個道理給一切末世眾生看,依法不依人。一切所學要拿經典作認證,不能隨便一說怎麼著或隨便一個行者有些許悟處就覺得開悟了或就成祖師了。無非祖師慈悲演教。提醒世人。

金剛禪講義原文19.人間菩薩

剛才講的空性見,非常非常重要,慧律禪師有一句很精辟的話:空的思想,是佛法和外道的根本區別。隻有佛才能講出空性見這麼深刻的道理、這宇宙和人生的真相來,外道做不到的。

什麼是菩薩?菩薩裏帶著人肉身的這種版本(人間的菩薩),有兩個特征,第一他總是利益眾生,不會傷害眾生。佛講了那麼多戒律,實際上就是一個原則:不要傷害眾生,而且要盡可能地利益眾生。這第一條,實際上有些外道也做得到,有些好的宗教徒他也做得到的。但是菩薩的第二個特征任何外道都無法具備,就是他們能夠基本上不走樣、不犯錯誤、不講錯地傳播佛法,做到這一條一定要先破我執,因為沒有破我執你必然會習慣性地依我執來講,就肯定會把佛法講錯!這樣來比喻吧:好比一個賣酒的人,賣茅台酒給你,我要保證所賣出的每一滴都是廠裏出來的,如果覺得我造的酒也很好,和茅台酒也差不多,我喜歡加些“自己的東西”進去,那肯定就造汙染!又象我們教數學,數學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老師所講的,它的內容肯定都是一樣的。因為佛法就是真理的總彙,要傳播真理我們就不能按自己的意思去亂講,一定要破了我執的人,才能夠基本上不講錯地傳播佛法。如果把佛法一講錯,那就非常危險!

*圓承說事兒*第十九件:佛法是究竟圓滿法,佛法能究竟圓滿的解決一切眾生的一切煩惱與苦難。隻有佛法能徹底的幫助眾生了脫生死輪回跳出三界究竟解脫。直接把佛法的最勝利益廣為一切眾生介紹,這沒過失。否則承認了一個否定了一個,護了一個得罪了一個,得罪了一個就障一片。這個不是佛陀教育的真實意義。有句話說的好,世間法無非佛法。無世間法就無出世間法。不能因為蓮花從汙泥中生出來後看看自己好清靜好美啊,然後就否定說汙泥不是蓮花,蓮花的清靜和美麗是汙泥做不到的。到底是蓮花的顛倒還是汙泥的冤枉呢!佛法廣大無所不包無所不含,一切世間的各種學士都可以來佛法大海淘寶。這裏有的是智慧之寶,無價的摩尼寶,無等的清淨寶。但有信心駕馭佛法舟船無不滿載而歸,喜樂吉祥。如此說話是否很好呢?實在說就是學佛修行路上人在沒大徹大悟之前,哪個法不是外道法?若按真實如性來說,起心動念即偏即邪即外即昧失自性即遠離真實即是外道。所以不必內外忙糾葛,隻觀自己度量大,能容能包,那麼一切世間法無不包含佛法之內,隨緣融化。有多和諧呢?初入佛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擴開自己的度量,先學彌勒尊佛的胸懷,包你樂嗬嗬樂到最後樂不完!先別提示大眾危險不危險,回頭看看自己站在懸崖邊兒。嗬嗬。

金剛禪講義原文20.野狐禪話

為了把空性見說得更透一點,我們就再舉個例子:野狐禪的公案。當年百丈懷海大師在山上講法,有一天下課大眾散去後有個老人家卻沒有走,百丈就問他有什麼事,他說我不是人是野狐,我是個狐狸精,因為過去世,很久以前啦,我也在這山上當方丈,當時有人來問我這個問題:一個人開悟以後還有沒有因果,落不落因果?我回答他說不落因果,因為這一個字答錯了,就五百世因為這一因果而做狐狸。他就請百丈大師救他,怎麼救呢?還是這個問題,請你解答,就是開悟以後的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師說:“不昧因果”。這時他當下就明白了,豁然大悟,說脫離狐狸身了,請百丈大師送他。第二天百丈大師說大家今日不出坡(下地勞動)了,因為有個修行人去世了,我們要去送一下。大家說:每個人都在的呀!他說我們去後山上找一找,結果找出一野狐的屍體,拖出來按送亡僧的儀軌焚化了。所以禪宗就把這種落空半吊子假禪叫野狐禪,把這種以誤為悟、沒有悟透卻誤認為自己透了的人、狂禪人叫野狐精,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