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類鈔》中的“飲食類”記錄:董美人從來不吃肥美甘甜的食品,“董小宛性淡泊,於肥甘食物,一無所好。”
原來,美人性格淡泊,口味也跟著淡泊。看來,她要吃對自己性格的。
性格淡泊的美人要吃什麼才對得起自己的秉性呢?《清稗類鈔》記錄:董美人每餐就用一壺溫茶水淘一下煮熟的米飯,然後放幾根水菜,幾粒香豆豉。基本上天天如此,不曉得這是減肥餐還是美容餐?將滿桌的美味奉獻給夫君,自己茶水泡飯,這樣的經濟型美眉是不是隻能穿越到古代去找?
以茶水泡飯,其實在我生活的湖南中部是很流行的。老劉我有一叔祖母,姓朱,光緒戊戌年(1898年)生,常年用濃茶水泡飯,加之以豆豉一把,吃得津津有味,從19世紀吃到21世紀。
老人家年壽百歲時,滿臉童顏,光澤照人,是不是和吃茶水泡飯有關係,不敢定論。
倒是要友情提醒一句,茶水泡飯未必是美容餐,更未必是長壽餐,若照此法用餐,或導致營養不良,明末大美人董小宛和我那已經作古的叔祖母,都不能為您負責。
刁口味型:大將軍是怎樣吃農家小炒肉的
這是《清稗類鈔》裏的材料,說的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堯大將軍,被雍正皇帝處理後,家勢破敗,那些姬妾也樹倒猢猻散,嫁入尋常百姓家。其中一位侍姬嫁給了杭州的一位窮秀才,婚後不久,侍姬跟她的現任丈夫透露:她是年大將軍的掌廚者之一。
而且有趣的是,她隻給年羹堯將軍做一樣菜,那就是小炒肉,其他的完全不過問,就靠著這一樣菜在年府拿高薪。年羹堯每天的菜單,必定要提前一天交給掌廚的。如果是“小炒肉”,必定要讓將軍府的人忙上半天,但是,年將軍每個月隻吃一兩次小炒肉,“若點小炒肉,則須忙半日,惟月僅遇一兩次。”這位“小炒肉專業廚師”每個月也隻幹一兩次活。
窮秀才聽得食指大動,他想不到自己這麼有口福,居然娶了年大將軍府上的“小炒肉專業廚師”,馬上提出要求:“親,請為老公我來一碗年羹堯版農家小炒肉吧。”
意想不到的是,他老婆的眼神忽然變得很鄙夷,那種讓人內傷的鄙夷,然後說了一番更讓人傷不起的話:“得了吧,老公,我把話說出來,您可要有點心理準備。人家年大將軍每次吃小炒肉前,都要從市場上買回一頭大肥豬,然後精挑細選,從幾百斤肉中挑出一塊最好最精的肉(取其最精之一塊耳),然後才下手做。老公,就憑你家裏的經濟條件,每次隻能從市場買一斤肉回來,材料這麼不堪,你讓我怎麼下手啊(從何下手)。”
這位秀才瞬間內傷且不說,其實這位侍姬未嚐沒有一種英雄落寞、無從下手的蒼涼感。正如良將廉頗,晚年身在楚國,統領楚國士兵不像統領趙國士兵那樣順手,隻能哀歎:“我思用趙兵。”這位“小炒肉專家”嫁入尋常百姓家後,沒有好料做“小炒肉”,可謂有老年廉頗客居楚國的悲涼。
重口味型:紀曉嵐吃肉不吃飯
說來說去,又說到紀曉嵐了。紀大才子的飲食習慣可以說很不正常,和清淡的董小宛截然不同,他老人家口味很重。
據清代史料《南亭筆記》第五卷寫道:紀曉嵐根本不吃米飯,偶爾吃點麵條,也不吃其他菜肴。紀府每次招待客人,菜肴相當精致可口,但紀曉嵐隻是稍微動動筷子,做個虛擬夾菜的動作,意思一下而已。而紀曉嵐每次自己用餐時,“煮肉一盤,熬茶一碗,別無他物”,一麵吃肉,一麵喝茶,有時一餐能吃火腿肉數斤,也不見說吃蔬菜,這口味不是一般的重。紀老師營養嚴重失衡啊,偏偏就這麼個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居然讓紀老師活到八十二歲。不過,紀大才子雖然不怎麼吃蔬菜,但還是喜歡吃水果,凡是栗子梨子棗子,他都吃得不離口,“恣情大嚼,未嚐去口”。
至於南宋名將韓世忠,幹脆蔬菜都懶得吃,全家都用肉脯代替蔬菜。
寫到這裏,老劉又不得不友情提醒,盡管紀曉嵐不吃五穀活到八十二歲,盡管韓世忠將軍不吃蔬菜也活得挺硬朗,但是個案不等於全部。各位還是老老實實照科學規律用餐,否則已經作古的韓世忠和紀曉嵐也沒法替各位的健康負責。
不一般的口味:超級軍艦隻為襯托古酒
從明末說到清初,現在說到晚清,說到李鴻章。李鴻章活到七十九歲,算是長壽了,據說他每天要喝一碗用兩隻老母雞熬成的雞湯,雞湯利於身體健康,這個應該是有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