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曹操慈禧都八卦(6)(2 / 2)

這裏倒是要說說一件有關他飲酒的趣事。李鴻章長期擔任北洋大臣,和各國文武大臣都有頻繁交往,一起喝個酒是常有的事。《清稗類鈔》記載某年,德國的艦隊司令忽然盛情邀請李鴻章去大沽口外二十華裏的德國軍艦上參觀,說是有超級大軍艦可供觀摩。

李鴻章接受了邀請,並答應如期赴約。參觀當日,渤海海麵上“颶風驟至,巨雨如注”,天氣情況惡劣,不容出行。李鴻章想打退堂鼓了,於是發無線電報過去,說不能按期赴約,但沒想到對方很重視這次活動,特意派出兩條舢板船來大沽口迎接。舢板船載著李鴻章一行人,出沒於大風大浪中,風雨飄搖地駛到了德國艦艇旁,艦隊司令親自迎接李鴻章上船,並讚許李鴻章“冒險精神邁越青年”,就是說冒險精神超過了後生。一時間德國軍艦鳴炮歡迎,軍樂大作。

德國人這麼大張旗鼓地歡迎北洋大臣為何呢?出人意料的是,什麼也沒有,隻是邀請北洋大臣喝一杯酒。

不過讓人難堪的是,德國艦隊司令居然拿出一瓶殘酒,很恭敬地端給李鴻章喝。

李鴻章也恭敬地起身接酒,心裏卻不爽:這麼一路大風大浪地過來,就為的這一瓶殘酒?沒這麼開玩笑的吧。

參觀後回到官署,讓人翻譯酒瓶上的說明。不譯不知道,一譯嚇一跳:原來是一瓶釀造於15世紀的洋酒,足足儲存四百多年了。價格如何呢?“值英金二百鎊”,相當於當時的清朝銀幣兩千多元,“為世界第一古酒”。人家是拿壓箱底的好東西來招待你。

劉哥曰:李鴻章冒著風浪喝酒的故事,其曆史含義就不說了。我想對方無非是要特意借海上驚濤駭浪和一整支艦隊,來烘托他手裏的世界第一古酒,說白了,就是顯擺。顯擺,也是一種口味,一種做人的重口味。

慈禧太後最愛巴黎高跟鞋

我一直認為,最靠譜的曆史,往往是由親曆者記錄而成的,因為這種文字的現場感是無法取代的。

近來斷斷續續地讀一部名為《清宮二年記》的書,就是由曆史親曆者所作的記錄文字。作者裕德齡是清朝郡主,中法混血兒。曆史給了她一個見證的機會,讓她在慈禧太後身邊工作了兩年,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她本人也很有才,尤其是在觀察方麵和文字方麵極具天賦,因此,想不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精彩一筆都很難。

走上崗位:穿著西裝見慈禧,見麵不跪拜隻握手

公元1903年的3月2日,對於十七歲的裕德齡郡主而言,將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她將走上自己的第一個工作崗位。工作性質是翻譯,當時名為紫禁城女官。

在此之前的3月1日,德齡和她的妹妹容齡還在為自己參加麵試該穿什麼衣服而煩惱。麵試時間是在3月2日的淩晨六點,麵試人也就是雇主:慈禧太後;麵試地點在頤和園。為此,德齡的母親,一位法國籍女士,特意向慶親王說明:我們家閨女在歐洲待久了,習慣穿西服,回到國內,還來不及做合身的旗服,能不能通融一下?精明幹練的慶親王早有準備,他說已經就著裝問題向太後稟告過,太後表示希望德齡姐妹穿西裝來見她,她也很想看看滿族美眉穿西裝是個啥樣。

著裝的大原則問題解決了,姐妹倆又在西裝這個選項上糾結起來。妹妹容齡畢竟年幼,隻考慮自身的美感,覺得穿淺藍鵝絨外褂和自己的膚色體態比較相稱;姐姐德齡稍年長,思考問題比較周到,她認為穿紅色鵝絨外褂比較好,因為麵試官老佛爺可能比較喜歡大紅大紫的喜慶色,“蓋意此或可得太後歡心也”。還是年長者說了算,最後聽姐姐的主意。衣服定下來,頭飾也跟著這個樣式走,都是紅色的帽子,用翠羽做裝飾,這種紅色一直延伸到鞋子和襪子,謂之滿堂紅。兩位美眉的母親,則穿海青色長衣,衣服邊緣用紫色的鵝絨做點綴。頭飾黑白分明,戴黑色帽,用白羽毛做裝飾。

對不起各位讀者,作為一個對時裝天生鈍感的老男人,我無法憑德齡公主的文字描述,在腦海中形象地拚湊百多年前這三位貴族婦女的服飾,這個使命隻能交給對時裝比較有感覺的女讀者了。

兩位稚嫩的郡主,應該知道她們即將得到的這份工作,是因一個大時代對她們的召喚。她們不是重要的人物,卻要肩負重要的使命;她們不能決定曆史,但曆史決定她們必須參與這個進程。她們的父親裕庚是清朝貴族,外交官,曾經駐日駐法長達六年,德齡在長年的旅外生涯中,精通八門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