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董卓同學加入軍界,給東漢王朝打工,在並州做了筆大業務,平定叛亂。朝廷給了他一筆獎金:九千匹縑。我們且依照東漢的物價水平進行換算。在當時,市場上一匹縑能換成東漢貨幣一千二百至一千四百錢,那麼九千匹縑就是一千多萬錢,把這些貨幣換成其他的實物看看:當時的牛價每頭為四千至八千錢,那麼這筆獎金可以買到約一千五百至兩千七百頭牛。把這至少一千五百多頭牛往草原上一擺,你就知道董同學有多麼富有了。然而,董卓拒絕了這樣的誘惑,他把這些財富全部當成分紅資金,全給弟兄們了,還說了一句很給力的話:“為者則己,有者則士”,功勞雖是我的,享受功勞的卻可以是弟兄們。想想當今的“鐵公雞”們,你們連董卓都不如。
無論是打新還是分紅,董卓都表現得有智有仁,他成了經營邊城的優秀經理。有了雄厚的資本,還得善於持有,不能被吞並。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朝廷對董經理不放心,要他把苦心經營多年的資本——西涼軍,交給皇甫嵩打點,然後來京城就職,主管少府,就是替皇帝看管奢侈品之類的事務。董經理堅決拒絕這種惡意並購,他寫信給中央:我本來打算上路了,哪曉得廣大的邊疆人民群眾攔住我的車子,拽著我的方向盤,不讓我走,“各遮臣車,辭聲懇惻,未得即路也”。中央又寫信催,董經理又拒絕。
正在中央與地方膠著的時節,市場形勢變了,抄底機會來了。
董卓的抄底機遇,不是他要來的,而是實權人物大將軍何進寫信邀請他進京。何進企圖借助董卓這家外來的大公司,來洗蕩被宦官“十常侍”盤踞著的中央管理層及董事會。
機會是中央給的,拿到抄底門票的董卓經理,該怎麼操作呢?當時的行進速度是很難把握的。如果早了,幫雇主何進擺平了中央管理層,功勞再大,終究還是個打工的,從哪裏來就回哪裏去,要是抗命,終究名不正言不順;如果遲了,其他的勢力早已介入中央,估計連京城都不準進。
董經理不知道是命好還是算計到位,在到達洛陽的那一刻,東漢帝國中央政府正處於觸底的一刻,兩點正好合拍,這種合拍就是抄底。從我方來說,雇主何進沒了,被十常侍幹掉了;從敵方而言,十常侍也沒有了,被袁紹曹操這幫典軍校尉給幹掉了;從敵我雙方共同的雇主而言,天子不見了,正在野外跟著螢火蟲找路呢,整個管理層一片空白。雇主沒了,我就是雇主;敵人沒了,正好省事;天子走失了,誰撿到就是誰的。沒有了雇主和敵人的董卓,正好是隻早起的鳥兒,趁著外部勢力還將醒未醒,來不及介入的當口,進了洛陽;路上又撿著狗屎運,在北芒撿回來走失的天子和陳留王劉協,劉協就是後來的漢獻帝。
這兩百年難逢的底部啊,這無數散戶和英雄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底部啊,就這麼被踩在董卓經理的鐵蹄下麵了!
在《三國演義》的描述中,董經理是個大渾球,一天到晚就是殺殺人,喝喝酒,泡泡妞。其實不然,董經理進入最高管理層之後,還是做了些實事。
首先是提拔人才。為了讓西涼軍政權順利轉變為全國性政權,他選用的全是本集團外的人才,例如驍將呂布就是董氏集團以外的人才。而且這個選拔要和民間的情緒合拍。怎麼合拍呢?天下人恨誰,我就打擊誰,當時天下人最恨閹官,我老董就打擊閹官,其實也不用打擊,已經給前麵的人收拾完了。天下人愛誰,我就提拔誰,天下人當時愛的是那些在“十人幫”橫行時期被扣帽子被無情打擊的幹部,好,統統提拔,而且都放在顯要位置上。
曆史遺案對於前人來說是筆不良資產,但對於後來人來說,卻是筆財富。因為後來人與此案毫無瓜葛,處理起來不會礙手礙腳,又很容易替自己加分。所以,當前任領導給你留個麻煩,千萬別生氣,其實他是留給你一個加分的機會。
當時文化界有個大牛人,叫蔡邕,是才女蔡文姬的老爹,立誌要寫“大漢帝國四百年”。董經理提拔他進中央,但蔡邕不想跟這個外星人一般的外省人合作。董經理吼了一句:“不來?老子滅你全家。”這話雖糙,效果卻不糙。蔡邕來了,結果三天之內連升三級。
而對於自己在西部時期的親信,他幾乎一個也不提拔,職位也不過將校而已。估計老董這樣做的原因,就是想做全民老大,消除政權的西部色彩。
比善待人才更重要的是,善待仇人。善待人才是情理中的,善待仇人是情理外的,人最容易被情理外的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