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不懂所以被玩死(2)(1 / 3)

老董的仇人是誰呢?皇甫嵩。前麵說過,老董好不容易把西涼軍養肥了,中央卻要把它轉給皇甫嵩,這當中難道就沒有皇甫嵩本人的意圖?世間最快意的事情莫過於昔日仇人成了今日下屬。某日,皇甫嵩上班,到董經理辦公室報到,董經理開始曬自己的得意:“服不服呀?”

皇甫嵩老老實實地說:“當初我也沒料到你是隻潛力股。”董經理繼續調侃:“也難怪,我是鴻鵠,你是小麻雀,憑你小麻雀的那點眼光,跟你很難解釋鴻鵠的誌向。”皇甫嵩針鋒相對:“我不是麻雀,我也是鴻鵠,隻不過閣下變鳳凰了。”這話既不降低自己身份,也抬高了對方。董卓被架上去了,發作不得,於是哈哈大笑,兩人正式和解。這段史書有載的佳話,既有皇甫嵩的機智在裏麵,也有董卓的大度在裏麵。

收納賢才,化解舊怨,董老大其實做得還行。《後漢書》也讚美他“忍性矯情,擢用群士”,意思是說董經理努力克服自己殘暴的本性,大力提拔賢才,他這樣做雖然很辛苦,但終歸還是做了。

看曆史人物,不能隻論本性如何,而是看做了什麼。

董老大做了些善事,善用了不少人,卻不得善終,在哪個環節掉鏈子了呢?就在套現這個環節上。

不少管理者,總想要在國家或者公司的曆史中,給自己留下漂亮的看得見的一筆,這就是一種政治式管理套現心理。再說明白點,就是想在曆史的長河中給自己樹碑立傳。嗚呼!殊不知曆史上很多事情、很多人物,壞就壞在想給自己樹碑立傳上。例如袁世凱,他恢複帝製,自稱皇帝,就是要套現自己的政治私心、野心。

董卓想套現什麼呢?我們注意到一件事情,董卓抄底成功後,最熱衷的一件事就是要改變國家元首。理由是當時的天子劉辯傻不拉唧的,半天憋不出一句話來。而陳留王劉協機警聰明,能說會道,而且還長得討人喜歡,額頭寬廣,下巴尖尖,天生一副領導相。

這些說法能成理由嗎?董經理到底哪根筋不對,犯得著為了這個和全天下過不去?這可能就是政治套現心理在作怪。董胖紙可能抄底抄得太容易了,沒幹什麼活,手癢癢地犯賤,總要做點什麼事情來顯示自己的曆史地位。而廢立天子則是一筆很漂亮的業務,當年伊尹、霍光軟禁或更改國家元首,不成千古賢相了嗎?董胖紙可能這麼琢磨:若幹年後,史書上記載某某天子是我扶植起來的,那我的名號該多麼光鮮啊。就這個想法,一下子把他打入曆史的糞土堆,至今他老人家還埋在裏頭,臭烘烘的。

按照中國傳統,一個王朝的老大不是不可以換,但有個底線:必須是這位老大混賬得不行了,經常半夜雞叫收印花稅,若不換,散戶們都得死。但如果隻是平庸而已,行情雖不大漲,但也不至於大跌,若如此,就不能換,換人就是換大盤,換大盤就是找死。董老大觸到這個黴頭了。

最先反彈的就是他親手提拔的那幫地方大員。例如韓馥,蒙董經理的提拔,任冀州刺史,可才到任就扯起反董的大旗。這讓董老大很焦躁,他掏心掏肺地怒吼:“我聽了你們的建議,任命這些人為地方大員,沒想到盡是些白眼狼,不要怪我不客氣,是你們先對不起我。”於是殺了薦舉人,旋即卻又後悔起來。但天下諸侯已經不接受他的後悔了。

政治上的套現導致天下巨大的反彈。眾所周知,公元190年,針對董氏集團的最大的反對黨成立了,黨魁就是政治世家出身的袁紹。“倒董”聯盟從東部往西部猛烈攻擊,董氏集團在東線遭受一係列不利,於是在東部地區割肉清倉,既然我做不了全民政權,就回西部去長安。然而,董老大的割肉卻是割散戶的肉,割了洛陽城無數市民的財產、性命,西進路上“積屍盈路”,“二百裏內無複孑遺”。統治者割肉的刀不會落在自己身上,都落在老百姓身上。

董老大清倉割肉縮回西部,從此,他的套現滑入很低的境界。他將自己的政治資產套現在固定資產上,建起高聳的城堡,名曰“萬歲塢”。物資供應上,“萬歲塢”裏積存了可供三十年食用的糧食。董老大宣揚:“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你瞧瞧,這分明是一個土財主的套現宣言!當年將獎金全部分紅給部下,說出“為者則己,有者則士”那番豪言壯語的董少俠哪裏去了?當年那位在西部邊城寧可餓肚子,也要宰殺耕牛招待朋友的好兄弟哪裏去了?套現心理就是一堆堆脂肪,困住了他曾經威武雄壯的軀殼和雄心。

當一個老板隻盯著自己保險櫃裏的現鈔時,他基本要完蛋了。董少俠變成董胖紙,悲哉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