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不懂所以被玩死(2)(2 / 3)

有套現的老大,就有套現的馬仔。瞧瞧董卓那支西涼軍,為何燒殺搶掠無所不為?為何“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是一支為套現個人眼前利益而戰鬥的部隊。

董老大一次次的套現,導致他下滑成政治負資產,負資產沒有長久存在的道理。東邊的反對黨收拾不了他,自然有身邊的王允、呂布收拾他。於是,曾經的抄底高手董卓,被清盤了。

董卓套現,完了;袁術套現,完了;曹操吸取他們的教訓,摒棄套現路線,堅持長期持有,熬到曹丕,換了莊家,成了。

劉哥曰:為何曆史上那麼多英才在創業期間足智多謀、雄才大略,一到上位卻齷齪不堪、狼狽收場?從套現心理去分析,我就明白了。原因就在於他的雄才裏麵,裹著一顆急於套現的心,拿著本應很光輝的事業,去套現自己的榮華富貴。

上帝要讓誰退出曆史舞台,就讓誰提早套現。

能不能不那麼著急要成績單?能不能不那麼著急要好看的數據?成功不必在我,隻是淡定地按照規律長線操作,慢慢地在事業和曆史的舞台上開花、結果,讓幸福長久地升值。若如此,幸甚,幸甚。

曹植因醉駕淪為垃圾股

三國時期,老曹家的太子崗位是暗地裏實行競聘製度的,隻怪家族基因太優秀:曹丕、曹植、曹衝,哥仨個個都是潛力股。選誰?老曹當年很糾結。

聰明小子曹衝被老天爺清盤,剩下兩隻潛力股:阿丕和阿植。曹植曹子建會寫詩,文化界和民間粉絲一大把,經常一不小心,一夜之間又增粉絲數千。而曹丕曹子桓的詩才雖然稍稍在子建之下,他卻善於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暗中吃貨,收買關鍵人物的選票。兩人走勢很接近。行情不好比,就比誰不出事。有時候,不出事比工作能力更重要。

曹子建出事了,一下從潛力股滑落到垃圾股。關於曹植出事,大家都知道,然而,從潛力股滑落下來時,父子兄弟各方麵的心態,還是值得分析的。

曹子建第一次出事:

在皇家大院醉駕,從潛力股滑落垃圾股邊緣曹操最傷心最頂不順的是哪一年?是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這一年工作不順利,十二月在赤壁大敗;家庭不順利,聰明兒子曹衝於五月病故,才十三歲。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不了從頭再來,可這麼聰明的兒子沒了,就不能是從頭再來的事了,那麼好的智商,那麼好的天分,老天爺未必能再製作一個出來。因此,一向不信天命,不後悔自己所作所為的曹孟德,為這個最心愛的兒子,違背了自己長期堅持的唯物主義原則,求天求地求神仙,“太祖親為請命”,曹操也為自己的行為後悔了:“悔殺華佗。”老曹本想以曹衝為繼承人,曾經在多個公共場合當著廣大幹部的麵,表述了自己的這個想法,“有欲傳後意”。

然而,老子的不幸,卻是其他兒子的大幸。對於當時二十二歲的曹丕而言,等於少了一個競崗對手,剩下的對手隻有十七歲的四弟曹植了。當然,阿丕還是裝得很傷心的,寫祭文哀歎:老天爺呀,為何讓我的俊才弟弟過早凋零?他的生命像朝露一樣短暫,“如何昊天,雕斯俊英?嗚呼哀哉,惟人之生,忽若朝露”。然而,他老子曹孟德是何等聰明的人,一眼就看穿了阿丕的假心假意。

有一回,老曹又為阿衝的死傷懷不已,阿丕過來安慰他。老曹被兒子惡心得不行了,幹脆回了一句:“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太子職位的競崗活動,已經退出一個,剩下的是老二和老四。這哥倆都是聰明人,隻是阿丕不外露,阿植喜歡外露而已。曹操似乎喜歡外露的聰明人。這也難怪,做爸媽的,哪個孩子嘴巴乖巧一點,得到的寵愛自然多一點。加之有楊修、丁儀這樣一幫文化人給搞策劃、做包裝,曹子建在文化界和民間的人氣很高,粉絲很多,其行情可謂一路看好,豈止是潛力股,當時已經是績優股了,曹操當時也說他“兒中最可定大事”。有詩為證:“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這正是行情走高時的生動寫照。抬手追高,能射中飛奔的猴子;俯身抄底,能射破馬蹄形的靶子。射啥就中啥,樣樣都能得手,這正是行情上漲,一路看好時的寫照。

而當時的老二,其實已是老大的曹丕,走勢沒四弟高。但是,行情低一點有低一點的好處,可趁機吃貨。競崗太子,選票不在民間,也不在文化界,而在宮廷內部的工作人員當中。所以曹子桓偷偷吃進的貨,就是宮廷內部人員的支持率:自己裝乖,多給辦公室幹部分紅,將行情暗暗拉上來。曹植的行情在巔峰上已經很難衝高了,曹丕的攀升空間卻很大。老曹不可能跑到民間去聽取立太子的意見,還不是每日裏聽辦公室同誌們的絮叨?聽多了,行情就可能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