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行情的膠著,讓老曹糾結了,處於“狐疑”階段。但是,他的心還是偏向子建多一點,有好幾回差點立了曹植,“幾為太子者數矣”。
當今不少國家和地區的競選經驗告訴我們,當競選行情進入膠著狀態時,左右支持率的不是競選人的優秀麵,而在“安全”二字上。比的不是優秀,比的是誰不出事。誰一出事,行情立馬就滑落。
當時的老曹,稍稍偏心於曹植,他很擔心自己喜歡的兒子因為“任性而行,飲酒不節”鬧出事來,於是事先打招呼。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六十歲的曹操南下出差打孫權,讓曹植留守鄴城。他對二十三歲的兒子很不放心,反複叮囑,還留帖子說:“我二十三歲時,因堅決維護首都治安,得罪高幹子弟,因此被貶到地方當縣長,但是我為我的青春無怨無悔(無悔於今)。你也二十三歲了,但願你好好幹,也有一個無怨無悔的青春(今汝年二十三矣,可不勉與)。”這話裏麵深含一位慈父的良苦用心:子建啊,你可千萬別出事,辜負老爸我的一片栽培之心。聰明如老曹,他隱隱感覺到曹子建會出事。
果然,曹植出事了。一路走高的曹子建,並沒有一路走好,在訓誡後的第四個年頭,建安二十二年十月,首都中央政府發生一起醉駕事件,醉駕的事主就是曹植。這不隻是一起交通事故,更是一起政治事件。曹植酒後坐著馬車,一路衝到隻有國家最高領導人行駛的道路——馳道,衝撞隻有國家最高領導人才能出入的大門——司馬門。
這起事件對曹植的行情,對曹操的心理,打擊都很大。
第一,當時跟曹植一起坐在馬車上的還有鼎鼎大名的文化人——楊修。這對鐵哥們一手拿人頭馬,一手揮舞,一邊喝一邊飆車,座駕闖入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大院,占用元首專用跑道,還直衝元首專用門戶。楊修是曹植競選團隊的策劃人,這起事件等於將整個曹植競選團隊的酒後醜態曝光給了權力中心和首都市民,在當時首都的官員和市民當中引起的反彈情緒是可想而知的。
不要說在等級森嚴的君主時代,就算在民主時代,這也是極其惡劣的事件。假設一下,如果英國首相候選人在白金漢宮酒後飆車,你猜後果會好到哪裏去?
第二,此事對六十三歲的老爹曹操打擊很大。他傷心地說,自這次醉駕事件後,他再也不相信兒子們了,他再也不會特別寵愛哪個兒子,不會再將某個兒子永久地當為心腹了,“不可恒使吾以誰為心腹也”,句句都是針對曹植而發的。
醉駕事件讓曹植的行情直線下滑,“植寵日衰”,一路滑落到了垃圾股的邊緣。就在事件發生的當月,曹丕被立為魏太子,行情終於攀升過了曹植的頭頂,登上巔峰。兩人行情從此錯開,不再僵持。走高的不如吃貨的,要低調啊!
然而,此時的老曹,卻還不忍心給自己最愛的兒子戴上“ST”的帽子,他要把阿植的行情拉一把。而拯救他行情的主要辦法,就是給他一筆好的主營業務。
曹子建第二次出事:醉酒喪失最後機會,淪為垃圾股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關雲長從荊州起兵北伐,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中原地區一片惶恐,連老謀深算的曹操都思量著要遷都。曹植的老叔曹仁,此刻正被圍困在樊城,誰去救?曹操想到了曹植,此舉體現了曹操作為慈父的一番良苦用心,他把援救樊城這項高風險業務給曹植,就是想通過這筆大業務,將曹植的行情急劇拉抬上來。這樣的好爸爸,哪裏去找呀?
曹操任命曹植為實質意義上的征虜將軍,催促他南下救樊城。我想,這位六十五歲的老人心裏一定在說:子建,我最愛的兒子,你這次一定要努力啊,爸爸就給你這一次機會了。為怕曹植誤事,他還特意打招呼,要戒酒,“有所敕戒”。
麵對老父親的幫襯,曹子建在幹嗎呢?在睡覺,在酒後酣睡。真是死性不改,有人說是他那位居心叵測的哥哥曹丕在臨行前逼他喝酒,灌醉了他。
哎,作為一個有君命在身的男兒,怎能連兩口黃湯都拒絕不了呢?子建啊子建,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你怎麼能睡覺呢?你知道嗎?在人生的某些階段,是千萬不能打盹睡覺的,甚至連眼皮都不要眨,機會有時愛在打盹的時候來,就看誰熬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