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不懂所以被玩死(4)(3 / 3)

他自己開飯館膳堂,什麼都可以用來做菜。烹飪原料多元化的程度,足以讓人“碉堡”:居然能將馬鞍下麵的舊墊子,還有用過的箭壺,加工一番,放到廚房裏居然搗騰成了美食,還挺可口的,“修理食之,其味甚佳”。不知道這位將軍在吃馬鞍墊子和箭壺的時候有沒有壯誌淩雲地說:“要讓全國人民吃上馬鞍墊子和箭壺。”據說馬鞍墊子在那時叫“障泥”,還有箭壺,都是熊皮和鹿皮做的,想必比明膠安全。這是來自《酉陽雜俎》的美食案例。

風險提示:馬鞍墊子成美食的做法似乎已經失傳,各位車主切勿模仿,將自家車墊拿來下鍋做菜。

《北夢瑣言》記載,在唐朝滅亡後不久,四川有個叫趙雄武的官員,當過好幾任地方官員。趙大人廉潔奉公,官當得很幹淨,同時食品也做得幹淨漂亮,“嚴潔奉身,精於飲饌”,是一位清官美食家,尤其善於做大餅,人稱“趙大餅”。他從來不請廚師,飲食方麵他自己操作。當然,憑他的手藝也沒人敢到他家應聘廚師,打下手的倒有十五個。助手們都穿著窄袖子的工作服,而且衣著一定要幹淨,“皆著窄袖鮮潔衣裳”。

趙大人是位敬業的美食主義者,哪怕家裏隻請一個客人,也要各色菜肴俱全,山珍海味樣樣不缺,哪怕是王侯之家都趕不上。

且說他造的大餅,每一張大餅需要三鬥麵粉做料。不知道是不是膨化的效果,餅出來後有幾間房那麼大,“大於數間屋”。個頭大,味道如何呢?據說皇宮裏頭舉行宴會,豪宅大院舉辦宴席,都要買他做的餅,比房間還大的漢堡包堆在宴會上,那效果也夠喜感的。賓客們剖分而食,讚不絕口。

這餅是怎麼做的?對不起,曆史沒記載,隻能歸咎於趙大餅知識產權意識太重,哪怕最親密的親人朋友,都不能得知他製餅的秘籍。哎,這張大餅永遠畫在曆史的天空,再也造不出來了。

政界和軍界的官員躋身廚師界,高官的老婆也有從事飲食製造業的。

貞觀年間有個名相叫馬周,這小子發跡之前愛喝酒,得罪地方官一大把,混不下去了,來首都長安找前程。他投靠一家餡餅店的女老板,女老板介紹他進入政界,認識了一位名叫常何的將軍。馬周當了將軍秘書,其才華掩蓋不住,被唐太宗賞識,一路青雲到大唐帝國國防部長。不知道是溫溫柔柔的女老板感動了他,還是女老板甜甜美美的餡餅打動了他,或者兩者兼有,富貴後的馬周娶了這位餡餅西施。這個故事來自《定命錄》。

其實,馬周夫人在長安飲食街是頗有名氣的,當時的風水界名士袁天罡和李淳風都吃過她做的餅。可能太好吃了,兩人大肆吹捧餡餅夫人:“這位女士看相富貴不可擋,怎麼會屈尊在此賣餅呢?(此婦人大貴,何以在此)”由此不難推測,馬夫人在當時的長安已經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很可能是憑自己的影響將當時的男朋友馬周引入政界。這是飲食界和政治界混搭的典範。

由此可見,其故事真可以寫成一部大唐版《愛情麵包屋》,多事者完全可以據此拍一部電視劇,或名《大唐餡餅夫人》。講落魄才子馬周與唐朝餡餅西施合手,在長安飲食街大展身手,然後從飲食街進入政界,收視率應該不俗。

笑料:皇帝強人所難吃乳酪,吃壞愛卿肚子

皇帝自然是吃貨。著名的三郎唐玄宗,喜歡用鹿血煎鹿腸吃,此菜名為“熱洛河”。天子與臣下同樂,覺得不應該獨食,因此又賜給安祿山和愛將哥舒翰吃。

有些皇帝比較重口味。例如有“小唐太宗”之稱的唐宣宗喜歡吃遊牧部落的乳酪餅,美其名曰“銀餅”。當時的翰林學士韋澳很受他的待見,後來成為長安市最佳市長。

有一年,唐宣宗在太液池避暑,忽然想起要關照這位親信。於是把韋大人和另一位學士孫宏叫過來,談了一會工作學習,宣宗高興起來,就賜給兩位幹部吃乳酪餅。他老人家以為自己重口味,人家也是重口味。

韋大人本來就厭煩這油膩的東西,可如今皇恩浩蕩不得不吃。結果腸胃受不了這重口味食品,加之當時太液池皇家療養中心用的不知是什麼空調,大暑天卻“寒氣逼人”,肥膩食物加上凍人的溫度,兩位大學士腹瀉好幾天,真是聖恩消受不起。唐敬宗也是個吃貨,喜歡米飯裏麵加乳酪。

皇帝好吃,隨從也免不了。大唐王朝皇家衛隊都是吃貨。《盧氏雜說》記載,皇家衛隊每次隨從,任務完成之餘,最喜歡的就是吃,尤其喜歡吃雞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