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惟一的導演。隻有學會選擇與放棄的人才能徹悟人生,才能獲得充實、坦然和輕鬆。麵向陽光,陰影就在你背後,學會放棄,也許你才能走得更遠。
1.學會放棄是一種解脫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倘若沒有理智,感情就會把我們弄得精疲力竭,為了製止感情的荒唐,所以才有智慧。”學會放棄不是不求進取,知難而退也不是一種圓滑的處世哲學。學會放棄,是一種自我調整,是人生目標的再次確立。有的東西在你想要得到又得不到時,一味地追求隻會給自己帶來壓力、痛苦和焦慮。這時,學會放棄是一種解脫。
古時候有一個國王,他特別疼愛小公主,視如掌上明珠,從不舍得訓斥半句,凡是公主想要的東西,無論多麼稀罕,國王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弄來。公主在國王的嬌慣下漸漸地長大了,她開始懂得打扮自己了。一個春雨初晴的午後,公主帶著婢女在宮中花園散步,經過雨水的潤澤,樹枝的花瓣上掛著幾滴雨珠,越發的迷人。公主正在專心欣賞雨後的景致,忽然被荷花池中的奇觀吸引住了目光。原來,池水經過蒸發,正冒出一顆顆狀如琉璃珍珠的水泡,渾圓晶瑩,閃耀奪目。被這美麗的景致把公主完全迷住了,她突發異想:“如果把這些水泡串成花環,戴在頭發上,一定美麗極了!”
想到這裏,她便吩咐婢女把水泡撈上來,但是婢女的手一觸及水泡,水泡便破滅無影。折騰了半天,婢女在池裏撈得心急如焚,公主在池邊等得氣憤難忍。最終,公主終於氣憤難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宮去找國王,她拉著國王來到池畔,對著一池閃閃發光的水泡說:“父王!你一向是最疼愛我的,我要什麼東西,你都依著我。女兒想要把池裏的水泡串成花環,作為裝飾,你說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雖然美麗,終究是虛幻不實的東西,怎麼可能串成花環呢?父王另外給你找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還要漂亮!”父王無限憐愛地看著女兒。“不要!不要!我隻要水泡花環,我不要什麼珍珠水晶。如果你不給我,我就不想活了。”公主驕縱撒野地哭鬧著。實在沒有辦法,苦惱不已的國王隻好把朝中的大臣們集合於花園,憂心忡忡地商議道:“各位愛卿!你們之中如果有人能夠以奇異的技藝,用這池中的水泡,為公主編織美麗的花環,我便重重獎賞。”
“報告陛下!水泡刹那生來,一觸即破,怎麼能夠拿來做花環呢?”大臣們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哼!如此簡單的事情,你們都辦不到,我平日何等善待你們?如果不能滿足我女兒的心願,你們統統都要被殺頭。”國王盛怒地嗬斥道。
“陛下請息怒,我有辦法替公主做成花環。隻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實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泡沫,哪一顆比較均勻圓滿,能否請公主親自挑選,交給我來編串。”一位須發斑白的大臣神情篤定地打圓場。
公主聽了,非常高興,她興高采烈地拿起瓢子,彎下腰身,認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本來光彩閃爍的水泡,經公主輕輕一摸,霎時破滅,變為泡影。撈了好長時間,公主一顆水泡也拿不起來,於是,睿智的大臣和藹地對一臉沮喪的公主說:“水泡本來就是生滅無常,不能常駐久留的東西,如果把人生的希望建立在這種虛假不實、瞬間即逝的現象上,到頭來必然空無所得。”公主見狀,便不再堅持這個過分的要求了。
故事中的公主似乎有些荒唐偏執,但最終還是醒悟了。但生活中的一些人卻執拗的要命,明知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所收獲的事,卻偏不放棄,直到耗盡精力、財力才肯罷休。孰不知,明智的放棄才是人生可取的態度。
伽利略是被送去學醫的,但他對數學更感興趣,於是偷偷地學著歐幾裏得幾何學和阿基米德數學,偷偷地研究複雜的數學問題,當他從比薩教堂的鍾擺上發現鍾擺原理的時候,他才18歲。著名歌唱家羅大佑,他的《童年》、《戀曲1990》等經典歌曲影響和感動了一代人。羅大佑起初是學醫的,後來他發現自己對音樂情有獨鍾,所以他棄醫從樂。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籃球飛人喬丹,成名前曾嚐試轉行到一家二流職業棒球隊打棒球,隻取得了很一般的成績,悻悻而歸。後來,他揚長避短,改為打籃球,終於功成名就。所以說,一個人要成功,就要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棄。
有選擇就有放棄,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要我們迎難而上、努力拚搏才能取得最後勝利的。但如果目標不對,一味地偏執,是一種無謂的犧牲。有人會想,我以一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不論10年還是20年,再笨也會成為某一方麵的專家。但是如果這條路不適合你,自信和執著就變成了自負和執拗,這對自己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損失了物力和財力,最終也隻能落一個白忙活的下場。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有許多事情都是不值得花費太多的時間去完成的。因此,在這種時候,適時地放棄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夢想總是美好而絢麗的,很多人都在為自己心中的夢想苦苦追尋。遺憾的是,能實現夢想的人畢竟不是太多。沒有實現夢想的人,往往是因為一開始就做了一件自己根本就無法做到的事情,最終夢想隻能變成泡影而已。因此,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岔道口上時,要學會適時地選擇和放棄。
2.生活不需要無謂的執著
人的一生,隨時都需要麵臨選擇與放棄,不放下過去的傷痛,就永遠也無法嚐試新的快樂;不埋葬舊的記憶,就無法麵對新的開始。你有所選擇,同時,你就有所失去。
很多事情,總是在經曆過以後才會懂得。一如感情,痛過了,才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傻過了,才會懂得適時的堅持與放棄,在得到與失去中我們慢慢地認識自己。
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的回憶;學會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背影;學會放棄,讓彼此都能有個更輕鬆的開始,遍體鱗傷的愛並不一定就刻骨銘心。這一程情深緣淺,走到今天,已經不容易,輕輕地抽出手,說聲再見,真的很感謝,這一路上有你。曾說過愛你的,今天,仍是愛你。隻是,愛你,卻不能與你在一起。一如愛那原野的火百合,愛它,卻不能攜它歸去。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是不能擁有的遺憾讓我們更感眷戀;是夜半無眠的思念讓我們更覺留戀。感情是一份沒有答案的問卷,苦苦的追尋並不能讓生活更圓滿。也許一點遺憾,一絲傷感,會讓這份答卷更雋永,也更久遠。
收拾起心情,繼續走吧,錯過花,你將收獲雨;錯過她,我才遇到了你。繼續走吧,你終將收獲自己的美麗。
其實,生活並不需要這些無謂的執著,沒有什麼不能割舍。學會放棄,生活會更容易。
有這樣一個令人震驚的例子,一位在婚姻關係中不斷有外遇的丈夫,在因前妻以驗傷單為由訴請離婚後,過了幾年還來潑前妻硫酸,導致前妻一隻眼睛失明,全身百分之四十燒傷。她嚴重地破了相,也失去了工作,同時還要撫養兩個孩子,還在擔心因傷害罪入獄的前夫假釋出獄,繼續傷害她。更可怕的是她的前夫沾沾自喜地叫人來傳話:“現在你沒人要了吧,我還是可以要你,你乖乖把孩子帶回來……”
一個永遠不想失去你的人,未必是愛你的人,未必對你忠心耿耿,有時隻是這種腦袋不清醒的強烈占有欲者,他們才會做出各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還如此理所當然。
在一個人的心中,如果有“曾經擁有就永遠不要失去”的偏執狂與占有欲,越想要獲得愛的永久保證書,隻會越走越偏離。
有時候為了強求一樣東西而令自己的身心都疲憊不堪,是很不劃算的。再者,有些東西是“隻可遠觀而不可近瞧的”,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會發現其實它並不如原本想象中的那麼好。如果你再發現你失去的和放棄的東西更珍貴的時候,我想你一定會懊惱不已。所以也常有這樣的一句話“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所以,當你喜歡一樣東西時,得到它並不是你最明智的選擇。
誰說喜歡一樣東西就一定要得到它。其實,喜歡一樣東西,不一定要得到它。
有時候,有些人,為了得到他喜歡的東西,殫精竭慮,費盡心機,更有甚者可能會不擇手段,以至走向極端。也許他得到了他喜歡的東西,但是在他追逐的過程中,失去的東西也無法計算,他付出的代價是其得到的東西所無法彌補的。也許那種代價是沉重的,直到最後才會被他發現罷了。
有一首歌詞是這樣寫的:“原來暗戀也很快樂,至少不會毫無選擇”;“為何從不覺得感情的事多難負荷,不想占有就不會太坎坷”;“不管你的心是誰的,我也不會受到挫折,隻想做個安靜的過客”。所以,無論是喜歡一樣東西也好,喜歡一個人也罷,與其讓自己負累,還不如輕鬆地麵對,即使有一天放棄或者離開,你也學會了平靜。
如果你喜歡一樣東西,就要學會欣賞它,珍惜它,使它更彌足珍貴。如果你喜歡一個人,就要讓他快樂,讓他幸福,使那份感情更誠摯。如果你做不到,那你還是放手吧。所以,有時候,有些人,也要學會放棄,因為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學會放棄,你便可以使負重的人生得到暫時的休息,擺脫煩惱和糾纏,使整個身心沉浸在一種輕鬆悠閑的寧靜之中。學會放棄,你便可以在一種無怨無悔和默默無聞的等待中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一份超越,一份執著和一份自信。學會放棄,你便可以用充沛的精力去做你最想做,最該做,最需要做的事。
3.放棄是一門選擇的藝術
歌德說:“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
放棄是一門選擇的藝術,是人生的必修課。沒有果敢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與其苦苦掙紮,拚得頭破血流,不如瀟灑地揮手,勇敢地選擇放棄。
一個人要學會放棄,放棄你不想做的事;一個人也要學會選擇,選擇你喜歡並擅長做的事。該放棄的時候放棄,這便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比爾·蓋茨中學畢業的時候,他父母親對他說:“你必須讀一所大學,而哈佛就是最好的選擇,它對你的一生都會有好處。因為哈佛大學是美國高等學府中曆史悠久的大學之一,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是成功、權力、影響、偉大等等的象征和集中體現。”
蓋茨聽從了父母親的勸告,進了美國最著名的哈佛大學。他當時選擇的法律專業,但他其實並不想繼承父業去當一名律師。
入學後,蓋茨在哈佛既讀本科又讀研究生課程(這是哈佛學生的特權),但他真正的興趣依然在電腦上。他曾經跟朋友們一起認真地討論過創辦自己的軟件公司。他斷定“電腦很快就會像電視機一樣進入千家萬戶,而這些不計其數的電腦都會需要軟件”。
到了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比爾·蓋茨終於向父母說了他一直想說的話:“我想退學。”
聽了他的話,父母都特別吃驚,也特別傷心。但他們無法說服蓋茨改變主意。於是,他們請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商業界領袖去說服蓋茨。
在同這位商業巨頭會麵後,蓋茨像個布道者一樣滔滔不絕地向他講述自己的夢想、希望和正在著手做的一切。這位商業巨頭不知不覺地被感染了,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當年白手起家的創業時代。他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反而鼓勵蓋茨:“你已經看到了一個新紀元的開始,而且正在開創這一個偉大的時刻。年輕人,好好幹吧。”
父母親沒有辦法,隻得同意了蓋茨的要求。
從此以後,蓋茨一心一意地投身於自己的電腦軟件領域中,他真的在夢想成真的成功之路上,開創了世界矚目的業績。
蓋茨可以說是一個大企業家,他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權衡利弊,勇於放棄讀完哈佛大學的機會,而搞自己有興趣的軟件。如果他按照父母的要求,讀完大學再來創業,他現在又如何能聲譽滿全球,成為世界上最聲名顯赫的“軟件大王”比爾·蓋茨呢?
漢代司馬相如《諫獵疏》中雲:“明者遠見於無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隻有學會放棄,才能使自己更寬容、更睿智。放棄不是噩夢方醒,不是六月飛雪,也不是優柔寡斷,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一種拾階而上的從容、閑庭信步的淡然。
非洲土著人有一種抓狒狒的絕招:把狒狒愛吃的食物放進一個口小腹大的洞裏,然後故意讓躲在遠處的猩猩看見。等人走遠以後,狒狒就歡蹦亂跳地來了,它把爪子伸進洞裏,緊緊抓住食物,但由於洞口很小,它的爪子握成拳後就無法從洞中抽出來了。這時,獵人就可以不慌不忙地來收獲獵物,根本不用擔心它會跑掉,因為狒狒舍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越是驚慌和急躁,就將食物抓得越緊,爪子就更無法從洞中抽出來了。
這種辦法妙就妙在人將自己的心理推及到了類人的動物。其實,狒狒們隻要稍一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它們偏偏不!在這一點上,說狒狒類人,也可說人類狒狒。狒狒的舉止大都是無意識的本能,而人如果像狒狒一樣隻見利而不見害地死不撒手,那隻能怪他利令智昏或執迷不悟了。
人生也是如此,當生活強迫我們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以前,主動放棄局部利益保全整體利益是最明智的選擇。正所謂拿得起放得下。
選擇其實就是一個“放”與“取”的過程。放棄就是為了更好地選擇。該放什麼,該取什麼,說到底是一種人生藝術。隻要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坐標,你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改變你自己的命運,從而到達成功的彼岸。
4.隻有攜帶越少才會越超脫
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個人如果喜歡把自己所遇到的每件東西都背上,身上負重,這樣就會感覺到特別的累,保證不了哪天會不堪重負而停止不前或倒地不起。在旅行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背著大包小包的人,他們是走得最累的。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隻有攜帶越少才會越超脫;一個人越是淡泊精神就越自由。”
一個背著個大包裹的青年千裏迢迢跑來找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現在非常孤獨、痛苦和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了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長久的呼喊而喑啞……為什麼我還沒有找到心中的陽光呢?”
無際大師問:“你的大包裹裏裝的什麼?”青年回答說:“裏麵裝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它對我非常重要。靠著它,我才能走到您這兒來。”
聽完青年的話,無際大師把他帶到了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到了對岸後,大師說:“你扛著咱們剛才坐的這條船趕路吧!”“什麼,扛這條船趕路?”年輕人非常驚訝,“它那麼沉,我怎麼能扛動呢?”“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成為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們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