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阿春基本掌握了基建的各種操作技術和原理,漸漸由技術員提升為副經理。由於阿春的好學肯幹精神,以及紮實的功底,公司試著給阿春一些小項目讓其去施工。由於措施得當和管理到位,阿春的每個項目都完成地非常出色,在這期間,阿春仍沒放棄學習,自修了哈佛管理學中的係列教程,還選學了一些和建築有關的學科,準備參加自考,完善自我。
第三年,公司成立分公司,在競選經理時,阿春以優秀的成績競選成功,他準備在這個行業中一展宏圖、建功立業。
第四年,上大學的阿來畢業了,由於平時學習不太刻苦,有幾科考的很不理想,勉強拿到畢業證。因此在很多用人單位選聘時都落選,隻有一家小公司看中他,決定試用半年,由於剛畢業且在實習期,工資和待遇不高,以及工作條件不理想,阿來很惱火。由於他學習成績不佳,且在工作中態度不端正,雙方均不滿意,隻好握手言別,阿來失業了。
此時的阿春已是擁有近千人的工程公司的經理,仍在遠程教育網上進修和業務相關的課程。阿來跟阿春說自己要給阿春來做個助手:“朋友嘛,總有個照顧。”阿春說:“來幹可以,我這裏同樣也隻問效益和貢獻,沒有朋友和照顧,要拿得出真才實學,到哪都會得到承認,光靠朋友和照顧,那是對你以及我公司的失職,那永遠是靠不住的”。
實力的強弱並不能決定能力的高低和成功與否。學習中,資質平庸的人,隻要用心專一,假以時日,必有所成。相反,天資聰穎的人如果心浮氣躁,用心不專,隻會辜負上天的厚愛,一事無成。
學習的機會是無所不在,各種環境與機構處處在學習。學校教育僅僅提供學習機會的一部分,學習場所更不是隻有學校而已。生活所處的家庭、鄰裏、社區、社團、企業等各種各樣環境與機構都是終身學習機會的一環。記住: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4.沒有辛勤的汗水,就不會有成功的喜悅
每個人都期望幸福,對於成功者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勞有所獲。
梅貽琦的父親梅臣(字伯忱)隻中過秀才,後來淪為鹽店職員。梅臣生子女各五人,貽琦為長子,1900年(貽琦十一歲)隨父母至保定避庚子之亂。秋後返津,家當又被洗劫一空,父親失業,生活困難。1904年,梅貽琦以世交關係人天津南開學堂讀書,成為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的得意門生。在校期間一直是高材生,1908年畢業時名列榜首,他的名字一直被銘刻在南開校門前的紀念碑上。畢業後,被保送至保定“直隸高等學堂”。
1909年夏,清政府“遊美學務處”招考第一批留學生。梅貽琦以優異成績考取。十月赴美,成為清華“史前期”的第一批學生。抵美後,進入吳士脫工業大學學習電機專業。在校期間勤攻苦讀,且省吃儉用,常把節省下來的餘錢積少成多寄回貼補家用。1914年夏,梅貽琦畢業,獲工學士學位並被選人“SigmaXi”(美國一種專為獎勵優秀大學生的組織)。在美期間,他曾擔任過留美學生會書記、吳士脫世界會會長、《留美學生月報》經理等職。1915年春回國,於天津基督教青年會服務半年,九月,即應母校清華之聘來校任教。1921年,他利用休假機會再度赴美,入芝加哥大學研究物理一年,1922年秋,“遍遊歐洲大陸”後返國,繼續在清華任教。
1925年,清華學校增設大學部,梅貽琦擔任物理係的“首席教授”。翌年春,教務長張彭春辭職,師生群起挽留,發展成一場“校務改進運動”,成果之一是從這以後教務長一職不再由校長指定,而是由全體教授公選。四月,梅貽琦被公選為改製後的第一任教務長。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個人奮發向上的辛勤實幹是取得傑出成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任何傑出成就都必然與好逸惡勞的懶惰品行無緣。正是辛勤的雙手和大腦才使得人們富裕起來。事實上,任何事業追求中的優秀成就都隻能通過辛勤的實幹才能取得。沒有辛勤的汗水,就不會有成功的喜悅與幸福。
“真正的幸福決不會光顧那些精神麻木、四體不勤的人們,幸福隻在辛勤的勞動和晶瑩的汗水中。”懶惰,隻有懶惰才會使人們精神沮喪、萬念俱灰;勞動,也隻有勞動才能創造生活,給人們帶來幸福和歡樂。任何人隻要勞動,就必然要耗費體力和精力,勞動也可能會使人們精疲力竭,但它絕對不會像懶惰一樣使人精神空虛、精神沮喪、萬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認為勞動是治療人們身心病症的最好藥物。“沒有什麼比無所事事、空虛無聊更為有害的了。”“一個人的身心就像磨盤一樣,如果把麥子放進去,它會把麥子磨成麵粉,如果你不把麥子放進去,磨盤雖然也在照常運轉,卻不可能磨出麵粉來。”隻有汗水的結晶,隻有辛勤的勞動才會創造出未來。
有些懶惰的人總想幹點輕鬆的、簡單的事情,但大自然是公平的,這些“輕鬆的”、“簡單的”事情對於懶惰者而言也會變得很困難、很艱難。那些一心隻想逃避責任的懦夫也遲早會受到應得的懲罰,因為這種人總是對高尚的、有利於公眾的事情不感興趣,於是他的私欲、各種卑劣、庸俗的念頭就會在他的頭腦中膨脹起來,這種人的心思本來可以用在有益的、健康的事業上,結果卻由於私心雜念過於膨脹,自己的心智腦力被各種各樣瑣屑、卑鄙,甚至是幻想出來的煩惱和痛苦白白地耗費了,許多無所用心的人的腦力也是這樣白白地浪費了。
青年人要對自己負責,將來的生活才會有充滿快樂、幸福,才是成功的,而獲得快樂與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勞動。經常從事一些適宜的勞動,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一旦離開這種經常性的、有益於身心的勞動,人們就會百無聊賴、無精打采,就會無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進而會頭昏眼花,神經係統也會紊亂不堪,久而久之,身體自然會莫名其妙地垮下來,精神也會一蹶不振。千萬不要陷入這種狀態之中。戰勝無聊和苦悶的最好辦法就是勤奮地工作,滿懷信心地勞動。一個人一旦參加了勞動,快樂自然就會來到你身邊,無聊和單調的感覺就會逃之夭夭。工作,勤奮地工作;勞動,愉快地勞動,總是去幹這樣或那樣有益的事情。
沈從文曾經長時間從事辛苦的文學創作工作。他自己在回憶這段時光時說,這種辛勤工作使我養成了勤奮、專注、有規律生活等良好習性,這些良好習性使我終身受益無盡。
那些勤勞的人們總是很快就會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尋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與快樂。青年人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要有勤勞的習慣來付出你的辛勞汗水,隻有這樣,你才會收獲耕耘的快樂。
5.“懶惰”是人生中最可怕的敵人
“勤奮出貴族”這句話是一句亙古的箴言。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在西方還是東方,那些享有地位、尊嚴、榮耀和財富的貴族,都有一顆永不停息的心,都有一雙堅強有力的臂膀;在他們身上都凸顯出了令人尊敬的勤奮創業與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都閃耀著非凡毅力與頑強意誌的光芒。而正是這樣的品質使他們獲取了財富,讓他們成就了事業,贏得了尊崇,成為了頂天立地的人物。
在這個無限變幻的世界中,沒有永遠的貴族,也沒有永遠的窮人。如同萬事萬物都處在永恒的運動、變化之中一樣,尊者卑、卑者尊,這種盛衰起伏變幻如同滄海桑田,生生不息。出身卑賤和家境貧寒的人,通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執著的追求和智慧,同樣能夠功成名就、出人頭地,成為一代新貴族。
曾有人問李嘉誠的成功秘訣,李嘉誠講了一則故事: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在69歲時的一次演講會上,當有人問他推銷的秘訣時,他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講台,說:“請你摸摸我的腳板。”提問者摸了摸,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好厚呀!”原一平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提問者略一沉思,頓然醒悟。李嘉誠講完故事後,微笑著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板,但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老繭也很厚。”李嘉誠是給我們這樣的啟示:人生中任何一種成功的獲取,都始之於勤並且成之於勤。勤奮是成功的根本,是基礎,也是秘訣。沒有勤奮,任何一項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
人的本性之一是趨樂避苦,惰性也就如同影子一樣時常左右糾纏,企圖桎梏人的心靈。但正如歌德所說:“我們的本性趨向於懶怠。但隻要我們的心向著活動,並時常激勵它,就能在這活動中感受真正的喜悅。”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勤奮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一個愛講廢話而不勤奮學習的青年,整天纏著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要他公開成功的秘訣。愛因斯坦被纏得沒辦法了,就給他寫了一個公式:A=X+Y+Z。然後告訴他:“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這個公式包含著真理,它表明: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不僅要求人們在學習時要有正確的方法,又要求人們少說廢話,更重要的是勤奮。
“懶惰”是人生中最可怕的敵人,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懶惰、拖延而錯過了成功的機會。“懶惰”又是個很有誘惑力的怪物,人一生隨時都會與它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來,起床後什麼也不想幹,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給別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懶得懂,不會做的事自己不想做……
要靠自己的努力獲取尊貴和榮譽,隻有這樣的尊貴和榮譽才能長久。但不幸的是,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很多生活富足的人都缺乏進取精神,躺在父母給他們創造的物質財富中好逸惡勞,揮霍無度,以致許多人雖在富裕的環境中長大,卻最終不免要在貧困中死去。
所以,要想在與人生風浪的搏擊中完善自己,成就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悅,贏得社會的尊敬,高歌人生,你就必須戰勝懶惰。要戰勝懶惰,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去執行:
(1)承認自己有愛拖延的習性,並不願意克服它。這是處理一切問題的前提。隻有正視它,才能解決問題。不承認自己懶惰,就不可能改正自身的弱點。
(2)是不是因恐懼而不敢動手,這是愛拖延的一大原因。如果是這一原因,克服的方法是強迫自己做,假想這件事非做不可,並沒什麼可恐懼的,並不像你想象得那麼難,這樣你終會驚訝事情竟然做好了。
(3)是不是因為健康不佳而懶惰。其實,懶惰並不是健康的問題,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問題,有些人,盡管疾病纏身,還照樣勤奮努力不已。如果,身體真的有病,這種時候常愛拖延,要留意你的身體狀況,及時去治療,更不應該拖延。
(4)嚴格要求自己,磨練你的意誌力。意誌薄弱的人常愛拖延。磨練意誌力不妨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每天堅持做一種簡單的事情,例如寫日記,隻要天天堅持,慢慢的就會養成勤勞的習慣。
(5)在整潔的環境裏工作不易分心,也不易拖延。把自己生活的環境整理好,使人身居其中感覺舒適,就會熱愛自己的生活,產生勤奮的動力。另外,備齊必要的工具也可加快工作進度,也可以避免拖延的借口。
(6)做好計劃。對自己的每天的生活工作,做出合理的安排,製定切實可行的計劃,要求自己嚴格按計劃行事,直到完成為止。
(7)公開你的計劃。在適當的場合,比如,在家庭裏,或者在朋友麵前,把你的計劃向大家宣布,這樣你就會自己約束自己,不敢拖延。為了你的麵子,你不得不按時做完。
(8)嚴防掉進借口的陷阱。我們常常拖延著去做某些事情,總是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找借口。例如“時間還很充足”、“現在動手為時尚早”、“現在做已經太遲了”、“準備工作還沒做好”、“這件事太早做完了,又會給我別的事”,等等,不一而足。
(9)抱隻做十分鍾的打算。開始克服懶惰,不可能堅持很長時間,你可以給自己說:“隻幹一會兒,就10分鍾。”10分鍾以後,很可能你興奮起來而不想罷手了。
(10)不給自己分心的機會。我們的注意力常常受外界的幹擾,不能夠投入工作,成為我們拖延偷懶的借口。把雜誌收起來,關掉電視,關上門,拉上窗簾,等等。這樣,就可以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克服拖延的毛病,投入工作。
(11)留在現場。有些事情在開始做時,總會不順利,這就成為拖延偷懶的借口,我們會說放一放再說,轉身就走,這樣就無法克服懶惰的習慣。強迫自己留在事情的現場不許走。過一會兒,你可能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可能就不再拖延,你就會幹下去。
(12)避免做了一半就停下來。這樣很容易使人對事情產生棘手感、厭煩感。應該做到告一段落再停下來,會給你帶來一定的成就感,促使你對事情感興趣。
(13)先動手再說。三思而後行,往往成了拖延的借口。有些事情應該當機立斷,說幹就幹,隻要幹起來了,你就不會偷懶,即使遇到問題,你也可以邊幹邊想,最終就會有結果。
(14)想想事情做完後將得到的回報,那是多麼愉快啊。克服懶惰的辦法就是讓結果對他有一定的誘惑力。
我們從小教孩子:去洗洗碗,幹完了有獎勵。去洗衣服,洗完了可以看電視。其實,我們自己要克服懶惰,也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勤勞的報酬,來激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