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準確定位,找準自己的“跑道”(1 / 3)

在人生的旅途上,人人都想獲得成功,想要獲得成功,你必須先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跑道,然後專心致誌地跑在這條跑道上麵。所有的問題,阻礙與挑戰也許並無不同,但卻可能一次比一次更為嚴重,而你也將在挑戰中不斷的成長,你的能力也將獲得提升。因此,你可以更從容地踏出下一步,讓你的世界有一番全新的景象。

1.認識自己是一種智慧

我們能夠預測我們的命運,這種預測是建立在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的。所以,發現自己身上具有的天賦才能,就是我們改變自己命運的前提。有人問古希臘犬儒學派創始人安提斯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了什麼呢?”

他回答說:“發現自己的能力。”

古希臘犬儒學派是公元前四世紀蘇格拉底的學生安提斯泰尼或翻譯成安提西尼開創,代表人物有狄奧根尼。這個哲學流派認為,人是自然的動物,主張人要回歸自然,順應自然,社會常規以及家庭常規都是對人性的束縛,應該打破這些常規生活,人就可以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快樂的生存。

我們每個人每天忙忙碌碌,沒有時間反省自己,常常被生活的實際問題所困擾,不知道自己還具有一種可以改變一切的能力,正是這種能力的獲得,使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了往高尚和純粹境界提升的可能。

人缺乏認識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對自己的審查、懷疑、反省、懺悔的能力,缺乏深入探究事物真相和本質的能力。人便會被自己蒙蔽,糊裏糊塗地虛耗和損害自己的生命,甚至給別人、給社會帶來傷害。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人是很難有自知之明的。假如既沒有自知之明而又狂妄自大,就如一個人衣冠楚楚,彬彬有禮,一派紳士風度,卻在屁股後麵露出一條毛茸茸的尾巴,讓大家忍不住發笑。事實上,這類笑話是司空見慣的。

認識自己,就是發現另一個自己,發現假麵具後麵一個真實的自己,發現一個分裂自己的各個部分,發現自己的局部、偏見、愚昧、醜陋、冷漠、恐懼,發現自己的熱情、靈感、勇氣、創造力、想象力和獨特個性。實際上,一個人多多少少是分裂的,在分裂的各個自我之間進行平等、理性的對話,正是一個人的內省過程,正是一個人的悟性從晦暗到敞亮的過程。正如真理愈辯愈明,在各個自我之間的訴說、解釋、勸慰乃至激烈的辯論中,人心深處的仁愛、智慧和正義感就可能浮出海麵。

善於認識自己的安提斯泰尼看到鐵被鐵鏽腐蝕掉,他評論說,嫉妒心強的人被自己的熱情消耗掉了——他是在同自己的嫉妒談話,對自己潛伏著的嫉妒作出嚴正警告。他常去規勸一些行為不軌的人,有人便責難他和惡人混在一起,他反駁道:醫生總是同病人在一起,而自己並不感冒發燒——他是在同自己的德行和自信談話。他認為:那些想不朽的人,必須忠實而公正地生活——他是在同自己的信念談話。

一生與孤獨為伴的哲學之父、後精神分析大師克爾愷郭爾,更是善於認識自己的人。

他在世時,整個世界都不理解他,甚至敵視和厭棄他。他一方麵向整個世界的虛偽和庸俗宣戰,一方麵回到自己內心,不厭其煩地同自己談話。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寫了1萬多頁日記,也就是說,他幾乎天天在同自己談話。然而,正是這個“真正的自修者”,這個與人類社會格格不入的“例外者”充滿絕望和激情的自我傾訴,許多年後成為震撼人類精神的偉大啟示。

偉大的詩人都善於發現自己。因為隻有善於發現自己,這些詩才更具真實性,更有穿透事物的尖銳性。

請看裏爾克最輝煌的作品是怎樣寫出來的:“不和任何人見麵,除了對自己的內心說話之外,絕對不開口——這的確是我立下的誓言。”所謂“對自己的內心說話”,就是寫詩,換一種說法,寫詩就是詩人同自己談話的一種方式。在同自己談話的過程中,詩人把自己在生命衝突中體驗到的種種圖像精確地呈現出來,從而讓我們看到了生存的陷阱、靈魂的鋸齒、信念的血痕以及萬物的疼痛。

詩人的聲音必然是可靠的、真實的,摒除了所有虛偽、怯懦、狂妄和矯揉造作。世界上最感人的作品往往是作者的內心獨白,比如裏爾克的《杜伊諾哀歌》、卡夫卡的《城堡》和《變形記》、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西蒙娜·薇依的《書簡》等。

認識自己,既是一種能力和智慧,又是一種德行,一種高貴的人格境界,更是認識自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個人如果認定自己是個有能力、有才華的人,那麼他就會發揮出符合他這樣認定的一切天賦;如果一個人認定自己是個笨蛋,是個窩囊廢,那麼他就不可能發揮出他實際存在著的潛能。一個人隻要認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就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管別人怎麼看待和評論。

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己對自己的認定是否準確無誤。如果自己的自我認定錯了,那種錯誤的認定必將嚴重影響、困擾自己的一生。

人的自我認定是可以改變的,人生也隨著自我認定的改變而改變。當一個人不滿意自己的目前狀況時,就需要按下述幾個步驟重新改造自己。

第一步,找到你心目中的人生榜樣,為自己樹立人生目標。把你所希望的自我認定的條件寫下來,而後認真思考:到底哪些人身上具有這些條件?自己是否可以效仿他們?設想自己已經融入了這一新的自我認定之中,在這一認定裏的自己又該如何呼吸?如何走路?如何說話?如何思考?如何感受?

你如果想真正拓展自己的自我認定和人生,那麼由此刻開始你就得下定決心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應回到孩提時代的心態,對未來滿懷熱望地列出成功人生所必須具備的各種特質。

第二步,列出你的行動方案,以便能夠同這個新的人生角色相吻合。這時,你要思考怎樣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你需要在人群中樹立自己的全新形象,你要特別留意結交什麼樣的朋友,你的成功與你結交的朋友有很大的關係,要讓你的新朋友強化而不是削弱你的自我認定。

第三步,你要每天提醒自己,不要讓心中的目標淡化或者消失掉。這最後一步便是讓你周圍的人都知道你的這一新的自我認定,而更為重要的是要使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每天都要以這個新的自我認定來提醒、告誡、把握好自己。

確立新的自我認定後,不管周圍的環境如何惡劣,周圍的某些人如何嫉賢妒能,你都應該橫下一條心,排除各種幹擾,克服一切困難,全力實現自己所持守的價值與所做的美好之夢。

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所真正需要的正是我們心目中的崇高目標,在本質上都可以從豐富的生活或積極的創造過程中體驗到。當我們體驗到幸福、自信、成功的飽滿的感情時,我們就是在享受豐富的生活。當我們落魄到壓製自己的能力、浪費自己的天賦本能,使自己蒙受憂慮、恐懼、自我譴責和自我厭惡的程度時,自己就是在扼殺我們可以利用的生命力,就是在背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道路。

相反,人卻具有動物所沒有的東西——創造性想象力,人可以利用想象去設計不同的目標,根據目標去達到成功。隻有人才能利用想象力去指導成功機製。

拿破侖曾經說過:“想象力統治世界。”格林·克拉克認為:“人類所有的才能中,與神最相近的就是想象力。”蘇格蘭傑出的哲學家杜格爾德·斯特華特也說:“想象的才能是人類活動最偉大的源泉,也是人類進步的主要動力……毀壞了這種才能,人類將停滯在野蠻的狀態之中。”亨利·凱瑟爾宣稱:“你可以想象你的未來。”越來越多的成功者發現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就來源於創造性想象的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並將它視作一種成功技能引入事業和生活中。

羅伯特·威那爾說過:“科學家動手解決一個確實有答案的難題時,他的整個態度就改變了,他實際上已經找到了一半答案。”因為我們尋求一個新的觀念或者解答一個問題時,不妨假定答案已經在某處存在,我們動手去發現它罷了。

不管現在你是在哪個行業工作,如果你心裏有了一個既定目標,或一個將要實現的願望,並且你有強烈的創造想象欲望,一開始就從各個角度不停地考查它,開動創造性機製,那麼這個目標一定能夠辨認出來,隻不過時間有長有短而已。因為在創造想象這一過程中,你的頭腦在加速運轉,並不斷地搜尋瞬間的意念和事實,並加以識別與自己相關的經驗聯係,結合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使你的思維得以完善,完成你所需要的成功方程式,或者有效地“解決”問題。你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得下決心像那個人那樣去思考、感覺與行動,最終你就真的能成為那樣的人。過去你是什麼樣的人已無關緊要,重要的是現在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往往要遭受許許多多的痛苦與磨難。其原因當然很多,但有一條原因特別值得人們深思,那就是未能持之以恒。凡是抱定主意、持之以恒、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人,都會成就程度不同的事業。善於誇誇其談的人,雖能用美好的話語蒙哄住人,但絲毫改變不了其偽君子的本色。

一個人若能堅持原則,站穩立場,信守承諾,胸懷坦白,虛懷若穀,務真求實,苦心奮鬥,百折不撓,那麼,就會有許多好處或好事在等著他。

2.找到自己的“富礦區”

一個人事業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能不能揚長避短,能不能找準適合自己發揮的行業,能不能善於經營自己的長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找對魚池釣大魚”。

在舉世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創造了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奧運會以來的最好成績,實現了曆史性的重大突破。

可是在奧運賽場上的這些冠軍中,卻有這樣一個現象:很多金牌得主當初訓練的項目並非就是今天得金的項目,也就是說,有很多運動員都是“改行”之後獲得成功的。

例如:我國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運動員劉春紅,5破世界紀錄成功衛冕,誰又能想到這個舉重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居然是當年被柔道隊“拋棄”的呢?

為中國隊取得奧運史上第一枚射箭金牌的女子射箭運動員張娟娟,她最初是鐵餅運動員出身,後來改練射擊,最後才開始練習射箭,14歲以前她都沒有摸過弓。

其他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男子雙人3米板跳水冠軍的“秦王組合”——王峰、秦凱,雙雙脫胎於體操;冼東妹先練長跑,再練摔跤,最後柔道奪金;何雯娜曾先後練習過體操、技巧,最終才轉練蹦床;小巨人姚明曾是遭舍棄的水球守門員;劉翔原來曾是跳高運動員,副項是100米短跑……

外國運動員也同樣有不少是“改行”後奪金的。北京奧運會首枚金牌——女子10米氣步槍冠軍獎牌,被25歲捷克姑娘卡特琳娜·埃蒙斯奪去。但她10年前是遊泳健將。北京奧運會女子佩劍個人決賽冠軍、23歲的美國姑娘瑪麗埃爾·紮格尼斯,當年是叱吒風雲的足球小將……

奧運健兒“改行”後的成功,告訴人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先看清楚自己,然後再看選擇走哪一條路更適合自己。成功者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長處,找到能夠發揮自己優勢的最佳位置。

造物主創造了我們人類,創造了我們每一個不同的自己,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智能結構、心理特點,以及我們的左右半腦的發達程度,都不完全相同。正如河灘上沒有兩塊完全相同的石頭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所以,認識自己,尋找自己的長處,是每個人開始創業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

人的才能是多方麵的,有強有弱,正如人的五指,有長有短。隻有先發現長處,才能揚優成勢,找到發揮自己優勢的最佳位置。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總經理之子托馬斯·沃森,小時是個末流學生,同他聲名顯赫的父親相比,他簡直是個低能兒。在學校時,各科學業全靠一名家教的鼎力相助才勉強過關。後來他開始學飛行,卻意外發現駕駛飛機對他來說竟是那樣得心應手,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這使他對自己的信心倍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當上了一名空軍軍官。這段經曆使他意識到自己“有一個富有條理的大腦,能抓住主要東西,並能把它準確地傳達給別人”。沃森最終繼承父業成為公司總經理,使公司迅速跨入了計算機時代,並使年盈利率在15年裏增長了10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誰能經營自己的長處,誰就會給自己的生命增值;反之,如果經營自己的短處,就會使自己的人生貶值。“條條道路通羅馬”,“此門不開開別門”。世界上的工作千萬種,對人的素質要求各不相同,幹不了這個可以幹那個,總可以找到自己的發展天地。在生活中,文化不高、經驗缺乏、沒有職稱,甚至身有殘疾,都不是成長的障礙。隻有善於發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優勢,經營自己的長處,才能發展自己的道路,創造美好的人生。

美國希爾頓國際飯店集團的創業者、聞名遐邇的企業家唐托德·希爾頓,喜歡給人講述這麼一個故事:一個窮困潦倒的希臘年輕人到雅典一家銀行去應聘一個守衛的工作,由於他除了自己名字之外什麼都不會寫,自然沒有得到那份工作。失望之餘,他借錢渡海去了美國,許多年後,一位希臘大企業家在華爾街的豪華辦公室舉行記者招待會。會上,一位記者提出要他寫一本回憶錄,這位企業家回答:“這不可能,因為我根本不會寫字。”所有在場的記者都甚為吃驚,這位企業家接著說:“萬事有得必有失,如果我會寫字,那麼我今天仍然隻是一個守衛而已。”

經營好自己的長處,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自信。比爾·蓋茨為了圓創業夢,敢於放棄哈佛大學的學業。照常人的眼光來看,這實在是很不明智的。如果沒有最初的勇氣和自信,今天的世界首富可能就是別人了。魯迅當年留學日本,是抱著學好醫術、成為一個好醫生的願望,因為他從其父親病死的過程中,痛感家鄉庸醫太多,良醫太少。當時他的家境已中落,花了很大的代價才得以出國,在學業有成很快就要畢業的情況下,他卻棄醫從文,而他犀利的筆觸又為當時的統治者所不容,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如果魯迅當時稍有搖擺,就不會成為一代文學大師,更不會有如此大作流傳千古。

經營長處還要有遠大理想,要勇於拒絕眼前利益的誘惑。世上不乏創業有成的企業家,僅僅為了一官半職不惜退出商戰大潮,放棄自己的長處,最後成為一名庸官,隨時都有可能在機構改革中被淘汰;也有不少大學生因為貪圖安逸,放棄自己的專長和愛好,去競爭暫時不用奔波的辦公室工作,殊不知企業一旦效益滑坡,最先解聘的往往是那些最安逸的崗位。

經營自己的長處,要始終保持熱情並充分地加以利用,才可能改變命運。楊振寧年輕時到美國留學,立誌要寫一篇實驗物理論文,但後來他發現自己的動手能力不行,便在導師的勸告下,放棄實驗物理全麵轉入理論物理的研究,這關鍵性的一步對他來講實在是非常重要。他在《讀書教學四十年》一文中不無幽默地寫道:“這是我今天不是一個實驗物理學家的道理,有的朋友說這恐怕是實驗物理學的幸運。”

揚長避短是成功的鑰匙。經營自己的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隻會使你的人生貶值。有位哲人曾說:“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也是這個道理。所以,一個取得了成功的人,總是善於剖析自我、認識自我,懂得哪些特長是可以利用的,哪些缺點是需要回避的。隻要使自己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就會成為事業的推動力。

找到了你人生的富礦區,你就可以在那裏紮根、發芽,直至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就因為你熱愛那裏的那片土地。

找到了你人生的富礦區,你就可以在那裏挖掘出無窮無盡的寶藏,為社會、為人類、也為你自己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質或精神的產品。因為這裏的礦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找到了你人生的富礦區,你就可以在那裏最大限度地發揮你自己,你的才能、你的智慧、你的體能、你的潛力,你在你自己的富礦上,寫一個大大的人,樹立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的形象。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一生也找不到自己,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富礦區。越是貧瘠的土地上,越是容易生長出雜草。因而,找不到自己,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富礦區,是對生命的一種踐踏,對寶貴生命的一種浪費。而對於那個擁有生命的人來說,這也是最殘酷的事情!

所以,無論你現在從事著什麼樣的職業,或者學著什麼專業,你都需要好好地審視你自己,看看你究竟適合在什麼樣的土地上生長;同時,你需要仔細地看一看你腳下的那片土地,看它是否適合你的生長;看看在這裏,你的人生是否能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每個人都要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選準自己的目標,開拓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才能找到發展自己的道路,創造美好的財富藍圖。

3.“跟對人”是成功的關鍵

深圳華為總裁任正非說:“企業就是要發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

一個人的成功,不光隻靠自己,還要靠團隊,靠團隊的領頭人,靠在成功的路上有人與你同行。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選對行”,“跟對人”,是成功的關鍵。“選對行”就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和優勢選擇自己最擅長做的行業。“跟對人”則是選擇能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幫助、人生方向起好作用,有能力、有智慧、有“狼子野心”的領導。跟著這樣的領導一起打天下,方能顯現出真英雄之本色。

劉基是浙江處州府青田縣人,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輔佐朱元璋,開始在政壇上嶄露頭角。朱元璋對他十分青睞。

少年得誌的劉基,很想為元朝盡忠,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當時正處於元朝末期,官場腐敗,吏治不清,整個社會統治已是搖搖欲墜。但他並沒有感到獨木難支,而是積極投入政治活動。他以身作則,為官清正,時常與那些貪官汙吏作鬥爭。可是沒過多久,劉基碰了個滿鼻子灰。上任後不久,由於受人嫉恨而被排擠。又過了不久,他又因彈劾監察禦史失職而得罪上司,被排擠回家。

官場失意對劉基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不惑之年的他,本來以才自恃,總想通過效忠元朝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可是每次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根本沒人重視他的才華。無奈之餘,他隻得隱居山林,寫詩作賦,抒發他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抑鬱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