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他報國無門之時,朱元璋領導的一支紅巾軍先後占領了諸暨、衢州和處州,隨後又拔除了東南一帶元軍的一些孤立據點,占領了浙東大部分地區,並極力網羅各地知識分子、知名人士,希望他們出來輔佐自己幹事業。在浙東早已聲名鵲起的劉基,自然列入了被邀請的名單。
此時的劉基已年過半百,他以為此生碌碌無為,再也指望不上什麼靠山了,一身的才幹也就要付之東流,又加之對朱元璋半信半疑,很不願意出山。經過朋友再三勸告,又考慮到身家性命,他才決定去應天府(今南京),對朱元璋進行觀察。
劉基到應天府之後,心情依然很抑鬱。朱元璋召見他那天,他懶懶散散地來到朱元璋的帥府,見朱元璋隻是略略一拜。當朱元璋問他怎樣建立功業時,劉基隨機想出了治國十八策,說得朱元璋連連稱道,親自為劉基斟茶,繼續向他詢問有關創業的各方麵的意見。朱元璋禮賢下士的態度使劉基那顆已經冰冷的心重新得到了溫暖。朱元璋為了籠絡像劉基這樣的文人,專門修建了一所禮賢館,對文人們給予特殊的待遇。而且每當聽到他們談論高深的政治見解時,便會心動、立即采納他們提出的正確意見。劉基覺得總算遇到了明主,便忠心耿耿地輔佐朱元璋,他決心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為朱元璋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
劉基也越來越受到朱元璋的器重。一天,朱元璋在自己房中設酒席款待劉基,請他分析當下局勢。朱元璋向他講明了當下局勢:當時,各路起義軍占領了元朝大部分地盤,其中勢力最強盛的是湖北的陳友諒和蘇州的張士誠。這兩個人為了擴大地盤,不斷騷擾朱元璋所占據的領地。朱元璋把大部分精力用於防備這兩個人的掠奪,搞得手忙腳亂。
劉基聽完朱元璋的陳述,微微一笑。他撫摸著胡須,向朱元璋發問:“您可知道山中猛虎的故事?”朱元璋被問愣了,木訥地說:“您說的是什麼意思?”劉基莞爾一笑,緩緩地說道:“從前有一隻猛虎,整天在山林裏覓食,有兩隻狼也想占便宜,便和它爭食。猛虎追那隻狼,這隻狼就來吃它的東西,再追這隻狼,那隻狼又吃它的東西。猛虎白白獲得了很多美食,最後竟餓死在山中。
現在您就好像那隻猛虎,而陳、張二人就好像那兩隻惡狼。如果您想安安靜靜地獨坐天下,該怎麼辦呢?金陵地勢險要,但也不過是一隻肥兔;天下之大,才是可逐之鹿,若想威震天下,必先除去二狼,再北定中原。那時,您就可以麵南背北占據四海,自立為帝了。”
朱元璋聽後,沉默了良久,對劉基說:“恐我不是猛虎,而張、陳乃猛虎耳。”劉基聽罷,一下子站立起來,朗聲說道:“主公此言差矣!張士誠齷齪,胸無大誌,隻求自保,不求進取,有什麼英雄氣概?可以暫且置之不理。陳友諒野心十足,欲望高,擁有精兵數十萬,巨艦幾百艘,地勢處我上遊,經常虎視眈眈,總想侵吞我們,確有猛虎之勢,應該認真對付。然而他為人驕傲,自以為是,乃一勇之夫,做大將衝鋒陷陣還可以,卻不是成王霸業的材料。主公雖然如今勢力尚弱,但你胸懷大誌,如能立誌起兵,應先消滅陳友諒,次取張士誠,則如虎豹突起,聞者震撼,得天下有什麼難的!”一番話說得朱元璋熱血沸騰,豪興大發,他說:“若不是先生教我,我終不過餓死之虎耳!此乃天意,使先生助我!”
從此,朱元璋把劉基視為心腹,事無大小,都要同他商量。朱元璋稱呼劉基,隻用先生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這就更加增強了劉基報答知遇之恩的願望。
“識貨”的老板,是我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貴人,他能使我們迅速接近成功。隻要我們練就一雙慧眼,找到“識貨”老板,何愁自己沒有用武之地呢?
在房產界的富豪裏,潘石屹這個人物可以說在圈裏圈外已經大紅大紫了。從SOHO現代城,到拍電影、出書,再到現在幹脆正式進軍“電視主持圈”,如今,SOHO係列樓盤在北京一直占據名盤地位,多年銷售額都位於北京同行業前茅。可以說潘石屹是越玩越時尚,越活越瀟灑。
不過,說起他的起家,還得要感謝一個重量級人物,那就是馮侖。馮侖和王功權等人於1991年在海南創立萬通集團,是萬通集團的總裁。1992年,潘石屹在海南萬通集團任財務部經理,跟隨馮侖一起共事。
隨著海南樓市的迅速膨脹,前景的越來越不景氣,馮侖等人決定將萬通重點轉到北京,於是便派潘石屹作前鋒前去考察。潘石屹奉馮侖的將令,帶著5萬元差旅費來到了北京。結果沒想到,一下子就抓住了8個億的商機。他通過吃飯時候聽到的一句話,獲悉北京市給了懷柔四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製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敏感的潘石屹知道指標就是錢,於是他將這個信息告訴了馮侖,要馮侖馬上作出決定。馮侖與王功權一商量,然後告訴潘石屹:“8最吉利,就注冊8個億吧。”
就這樣,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馮侖任命潘石屹為總經理。後來萬通在海南做賠了本,多虧了潘石屹開拓的北京市場,才使萬通渡過難關。這也為後來潘石屹離開馮侖獨立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潘石屹為自己掙得第一桶金,到後來的成為房產富豪,他的上司馮侖對他起了重大的作用,馮侖知人善任,懂得任人唯賢的道理,能放開手腳讓潘石屹自由發揮其能力。由此看來,老板對下屬的信任,對下屬能力的發揮起著重要的作用。
所以,跟對人才能做對事,跟對上司,跟對老板,跟對領導這才是你大展宏圖的第一步。
選擇好的領導和團隊才能給你成功的希望與信心。戰鬥機雖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但是它卻不能脫離航空母艦,孫悟空雖有三頭六臂七十二變,但也是因為有了唐僧的指引,最終才能修成正果。
可是,如果你跟錯了人,選了不好的領導,被領導帶上歪路,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有的人生性適合做技術、搞研究,領導卻讓其做業務去,於是不善言辭的他們開始很費力地去做業務,每天都疲憊不堪,還沒有什麼業績。最後變得非常自卑和消沉,他們的本業也因為長期不用忘掉了。有些人本來很善良很高尚,可是因為經常跟品性不高的老板在一起,卻學會了吃喝嫖賭抽,也學著老板在外麵養個小情人,結果被妻子發現,弄得人財兩空,家破人散。
正所謂“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誰是損友、誰是人物、誰是人才、誰是人渣,需要你擦亮雙眼看清才行。
由於跟錯了人的原因,使很多人都不知不覺地加入到失敗的行列。所以,要想從失敗走向成功,還需像劉基、潘石屹那樣,選對一個領頭人,才能“與狼共舞”,大展英雄本色。
4.認識潛力,發揮潛力
一個人的認識,總有一定的局限,總會受到環境的製約,會受到人們已有觀念的約束。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其實是基於別人的認識,根據以往的經驗,根據人類代代相傳下來的所謂常識。但是,別人的認識也好,以往的經驗也好,還是人類的常識也好,都不一定是真理,也會有錯誤的時候。
例如,人們在談到血統的時候,總是過多地強調所謂的“將門虎子”,所謂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但是,將門出犬子,龍生烏龜、鳳凰生麻雀的事情在我們的社會裏還少嗎?
對於別人的認識,以往的經驗,還有流傳下來的常識,正確的、有利於我們個人發展的,我們當然要吸收,而我們認為錯誤的、不利於我們自身發展的,我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畢竟,你的人生屬於你,而不屬於別人。道理很簡單,因為你的潛力是埋藏在你的身體之中的,隻有你自己才能真正認識你自己。
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分別以老鼠和人作為研究對象,作過教育實驗。他先把一群小老鼠一分為二,把其中一小群(A群)交給一個實驗員說,這是屬於特別聰明的一類老鼠,讓你來訓練。然後,他將另外的一小群(B群)交給另外一名實驗員,告訴他這是智力非常普通的老鼠。兩個實驗員分別對兩群老鼠進行了訓練。過了一段時間,對兩群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結果發現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聰明得多,穿越迷宮的時間要短得多。
羅森塔爾教授說,他當初對兩群老鼠的分類完全是隨機的、任意的,他並不知道哪些老鼠聰明、哪些老鼠不聰明。而實驗員聽他說A群老鼠聰明,就信以為真,用對待聰明老鼠的辦法對老鼠進行訓練,結果這些老鼠就真的成了聰明的老鼠。相反,B群老鼠被認為不聰明,實驗員就用對待笨老鼠的辦法進行訓練,結果這一群老鼠也就真的成了不聰明的老鼠。
羅森塔爾將這一實驗擴展到人,他從新生名冊中隨意挑出了一些,然後告訴老師這幾個學生特別聰明。老師對這些學生就有了好印象,便著意加以培訓和指導。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發現了這群學生確實比其他學生學習更優異,在生活中也表現得更聰明。
的確,人的潛力是無窮的、難以估量的。而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潛力,就可以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最大限度,因為認識自己可以增強人的自信心,使你產生無窮的力量。
如果你說,你可以抬起一輛輕型卡車,別人可能說你在吹牛。但看完下麵的故事,別人可能就會改變自己的觀點。
一位農夫在自家的穀倉前正注視著一輛輕型卡車快速地開過他的土地。他14歲的兒子正駕駛著這輛車,由於年紀太小,他還不夠資格考駕駛執照,但是他從很小就對汽車很著迷,而且似乎已經能夠駕駛一輛汽車,因此農夫就允許他在自己的農場裏開這輛客貨兩用車,但是不能開上外麵的路。
突然,農夫眼看著汽車翻到了水溝裏去,他大吃一驚,急忙跑到了出事地點。他看到溝裏有水,他的兒子被汽車壓在底下,隻有頭露出了水麵一點點。
這位農夫毫不猶豫地跳進水溝,把雙手伸到了汽車下麵,把車子抬了起來,抬的高度足以使另一位跑來幫忙的工人把那毫無知覺的孩子從車子下麵拽了出來。當地醫生很快趕了過來,給孩子作了全麵檢查,幸好隻有一點皮肉傷,隻需作簡單的治療,孩子身體其他部位均完好無損。
那位農夫的身材並不很高大,身高大約有170厘米,體重70公斤。所以,別人都很驚訝,如此身體,竟然能有如此壯舉!連農夫自己也覺得奇怪起來,剛才他跑過去的時候根本沒有想自己是不是能夠抬得動。出於好奇,他就再試了一次,結果根本就無法動得了那輛汽車。
一個人到了生死緊要的關頭所爆發的力量是我們一般人很難想象的。
每個人身體中都沉睡著一個巨人,這個巨人就是你的潛能。能喚醒你心中的巨人,能開發出自己無窮無盡的潛能,你就能夠獲得成功。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母親到菜市場買菜,買完菜後,這位母親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小區,到了自己居住的樓下,她遇到了一位熟人,這位母親就和熟人聊起天來。這時,這位母親年僅三歲的兒子在自家的陽台上看見了母親。起先,他叫自己的母親,也許由於母親正在聊天,她沒有聽到兒子的呼喚。兒子見母親沒有反應,於是他就爬上陽台從六層樓上跳了下來。就在兒子從樓上往下跳的一刹那,母親發現了兒子的舉動,出於本能的反應,母親扔掉菜籃子,飛也似的跑了過去,就在兒子即將落地的那一瞬間,母親恰好趕到並用自己的雙手牢牢地托起了兒子。
周圍的人都被眼前發生的這一幕驚呆了,當時正好有一位消防隊員在場,他怎麼也不能相信眼前發生的這一切,於是他把自己的見聞告訴了自己的夥伴,並請自己的夥伴們一起進行了現場試驗,在實驗中,消防隊員們在六層樓上把與小孩子同等重量的東西扔下來,然後讓消防隊員們從那位母親聊天的位置往樓下跑,一個一個地去接從樓上扔下東西,試驗的結果是沒有一個消防隊員能把東西接住。
若把那位柔弱的母親與訓練有素的消防隊員的身體進行比較,任何人都明白,那位母親能做到的事情,消防隊員們一定能做到,而且還應該做得更好。可事實卻並非如此,這是為什麼呢?
可以說,創造奇跡的正是潛能。
潛能為什麼能夠創造奇跡呢?科學實驗證明,當人的身體機能麵對緊急狀況時所產生的反應與麵對一般狀況時所產生的反應有著本質的區別。麵對緊急狀況時,人的腎上腺就會大量分泌激素,所產生的激素就會迅速傳遍全身,產生難以想象的能量。並且,人在緊急狀態下所產生的超常能量並不隻是肉體的反應,同時涉及心智和精神,是心智和精神同時產生超常的能量,這些能量就使得人能夠作出在常態狀態下做不到的事情。故事中的那位母親之所以能在千鈞一發之際,從死神手中救出自己的兒子,就是因為當她看到自己心愛的兒子從樓上掉下來的時候,麵對這種緊急狀況,她的心智和身體的一切反應隻有一個,即救出兒子,除此之外,她不可能再有別的任何想法。在這種情況下,她的精神上的、肉體上的“腎上腺”都引發出了巨大的潛能,使她辦到了常人難以辦到的事情,她的兒子才躲過了那場災難。
人的體能如此,其他方麵的能力也是如此,智能、宗教經驗、情緒反應,等等,都可以爆發出幾乎不可思議的潛力。平時隻是由於情境方麵的限製,人在一般狀態下隻能發揮其十分之一的潛在能量。
這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在能量未被開發出來。據資料說,普通人隻開發了他蘊藏能力的十分之一,與我們應當獲得的成就相比較,我們幾乎是處於一種半夢半醒之間,我們隻利用了我們身心的很小一部分。人的大腦貯存的能量也大得驚人,人們在平常的工作學習中隻發揮了極小的大腦功能。要是人類能夠發揮自己大腦功能的一半,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學會40種語言,背誦整個百科全書,獲得12個博士學位。
這就是你自己的真實資料,是你自己的有關數據。可以說,在合理的範圍內,隻要你有信心,你幾乎是無所不能的!人的潛能如果不加以開發,就會自然消失,不複存在。它不像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如果不開采依舊埋藏在地下,以後仍然可以加以利用。人的潛能,如果今天、今生不加以發掘、利用,就會隨著人的死亡而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缺乏自信的人,一生中失去了很多發展的機遇,最後帶著被埋沒的才能和無盡的遺憾,默默地告別了人世。這的確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5.要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職場上有這樣一句話:“隻有盡職盡責,才能夠盡善盡美。”曾有一位推銷員對這句話感到懷疑,很想驗證一下,於是,他便從自身開始,先仔細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態度,從中發現自己錯過了許多與顧客成交的機會。他又進一步分析原因,認為自己在工作之前準備不充足、心不在焉、信心不足是主要因素,自己在工作中的確沒有做到盡職盡責。於是,他製訂了嚴格的工作計劃,並付諸工作實踐當中。
堅持了幾個月後,他再次回顧自己的工作,果然發現工作業績已經增長了幾倍。他開始信服這句話了。就這樣,他奮力拚搏數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擁有了自己的事業。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在德州的一所學校演講時,曾對學生們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把一件事情盡量做得盡可能完美。”
英國有份報紙刊登過這樣一則招聘教師的廣告:“工作很輕鬆,但要全心全意,盡職盡責。”
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正是敬業精神的基礎。“窮忙族”們雖然整天忙來忙去,但是未必就能忙到正處,有時會忙得心浮氣躁,不耐煩,結果沒了耐心,就草草應付工作,最終可能會因為一點小的紕漏而釀成大錯。
小何是一個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自認為名校畢業工作能力很強,所以對待工作十分隨意。有一天,部門主管交給他一項任務——為一家知名企業做一個廣告宣傳方案。
小何自以為才華橫溢,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了,交給主管。主管一看不行,又讓他重新起草一份。小何又用了兩天時間,重新草擬了一份給主管,主管大致看了一下呈報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小何叫進了辦公室。問他:“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嗎?”小何一怔,沒說話,老板輕輕地把方案推給了他,小何拿起方案走了出來。他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緒,再次認真修改了一遍,又送到老板那裏。老板還是那一句話:“這是你能做到最好的方案嗎?”小何心中還是惴惴不安,依然不敢給出一個肯定的答複。於是,老板還是讓他拿回去重新認真斟酌修改。這回,小何回來後費盡心思,苦思冥想了一個星期,大刪大改之後交了上去。老板看著他的眼睛,又問那句話:“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方案嗎?”小何這回信心十足地回答:“是的,這是我最好的方案”。老板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這次經曆之後,小何明白了一個道理:隻有盡職盡責地認真工作,工作才能做得盡善盡美,草草率率敷衍了事,是不會進步的。自此以後,小何對待工作不再隨意,無論何時都自己要求自己盡職盡責,把工作做得一絲不苟,再加上他辛勤的努力和自身能力的有效發揮,沒多久便得到了老板的提拔。
西方有位哲人說過:“如果有事情必須去做,便全身心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哲則道:“不論你手邊有何工作,都要盡心盡力地去做好它。”
我們常聽到功虧一簣的事情。比如說,開水燒到99度,你想差不多了,不用再燒了,那你永遠也喝不到開水。這就是說,99%等於0%。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在工作中,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許自己做到次好;能完成100%,就不能隻完成99%。在《把信送給加西亞》中,羅文就是這樣一類人,一種異常優秀的人,他們不僅僅會做別人要他們做的,而且會出人意料地做得非常完美。
上帝賦予每個人都有一種才能,比如,管理的才能、寫作的才能、思考的才能。無論你的才能是什麼,上帝都不希望你藏起來或存放不用,而是希望你盡量去發揮你的才能。更進一步說,上帝不但希望我們發揮才能,而且更希望我們追求完美——讓我們製定一個高於他人的目標。
人們總覺得自己已經做得足夠好了。真的是這樣嗎?你真的已經發揮了自己最大的潛能,已經做到盡善盡美了嗎?
在很久以前,一個財主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他把仆人們叫到一起並把財產委托他們保管。依據他們每個人的能力,他給了第一個仆人10兩銀子,第二個仆人5兩銀子,第三個仆人2兩銀子。保管10兩銀子的仆人用它做買賣,賺到了10兩銀子。同樣,保管5兩銀子的仆人也賺到了5兩銀子,但是,保管2兩銀子的仆人卻把它埋在了土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