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財主回來了。
第一個仆人掏出另外10兩銀子,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第二個仆人掏出另外的5兩銀子來,主人也誇獎並獎賞了他。
最後,第三個仆人來了,他說:“主人,我害怕丟錢,把錢埋在了地下。”主人回答道:“懶人!你該把錢存到銀行裏,以便我回來時能拿到利息。哼,多勞多得,你盡管沒丟錢,我卻什麼獎賞都不會給你。”這個仆人原以為自己也會得到主人的讚賞,因為他雖然沒有使金錢增值,但也沒丟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務了。然而他的主人卻不這麼認為,他不想讓自己的仆人順其自然,而是希望他們能主動些,做得更出色。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都難以估計的巨大潛能,每個人做每一件事都應該抱著追求完美的精神,努力做得更好些。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潛能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在做好事情的同時,也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為將來的成功積累籌碼。
做完一件工作以後,應該這樣說:“我願意做那份工作,我已經竭盡全力,我更願意聽取人家對我的批評,以求做得更好。”
6.明確自我意識,做生活的智者
一個人的人生要成功,要輝煌,表麵上去看,征服他人、征服外麵的世界似乎是最為重要的。這話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大凡成功的人士他們人生的成功與輝煌基本上都是以征服他人或者征服外麵的世界為基本標誌的。比如說,出色的政治家,出色的科學家,成功的商人、企業家,等等,盡管他們所征服的對象不完全相同,其人生的輝煌也各有特點,但是其本質卻是相同的,也就是對他人或者外麵的世界的征服。
這並不意味著征服自己的情感世界不重要,恰恰相反,征服整個世界容易,而要征服自己的情感世界,卻是最難的一次征服。
的確,等到我們征服了整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可能才發現,其實最難征服的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對自己並不了解。
因為了解自己、征服自己的情感世界,進而征服整個世界,使自己的人生達到一種輝煌的境界,需要我們認識自我意識。
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一個人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即自我意識。
所謂的自我意識,也就是我們在這裏所說的認識自己的能力。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期望,也就是對自己的心理體驗。即“我屬於哪一種人”的自我觀念。具體地說,自我意識包括個人對以下問題的回答:“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有什麼樣的個性特征?有什麼樣的優缺點?我有什麼價值?我的情商是高是低?我期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期望我的人生達到什麼樣的成功境地?我期望我的人生達到什麼樣的輝煌?”等等問題。
你可能會說,這些問題真是問題嗎?我自己連關於我的這些問題都不明了嗎?
人類的曆史,其實就是不斷地征服自然的曆史。當自然被人類“征服”得千瘡百孔,似乎地球上的其他萬事萬物都臣服在人類腳下的時候,人類這才發現,被征服得千瘡百孔的同時還有我們人類自己,我們人類其實正臣服在自然的腳下。
太多的悲劇,來源於我們人類並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不了解我們人類自己其實是最脆弱的。所以,當人類在繼續將探索的觸角伸向了更加遙遠的太空的同時,也更多地關注起我們人類自身。
認識自己的結果就是我們發現每一種才能都有與之相應的缺點,如果你屈服於它,它將像暴君一樣統治你。推翻它的辦法是多加小心:一開頭就要看準究竟是什麼樣的缺點。要像那些因你的缺點而責備你的人那樣注意它。你要成為自己的主人,就必須學會自省。一旦這主要的缺點投降了,所有其他的都會隨之而降。
著名的心理勵誌學家皮爾博士以他的著作鼓舞了很多人。
皮爾說他最常聽到的抱怨是:“皮爾先生,我想開始一個生意,或做一些有益於人類的事,但我沒錢起家。”皮爾博士的回答是:“空空的口袋並不阻止你做什麼事……隻有空的腦袋和心才會。”失敗者責怪他們的環境,贏家卻能突破環境。失敗者隻看到限製他們的那道牆,贏家能找到一條出路,跳過它、繞過它或鑽過去。在你猶豫或遲疑不前之時,你是否問過自己:“什麼是我最大的弱點?”也許,人類最大的弱點便是自我貶值——自己瞧不起自己。
當今心理學所說的人格一語,源出拉丁文Pennon,大意是指由具有相當統合性與持久性的心理特征所構成的個人特質,亦即個人較為持久地表現出來的“社會自我”。俗話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麵。”(此“人心”應作人格解)。出生不久的嬰兒,尚無所謂人格,個個都是天真爛漫,活潑可愛,長大後卻差別很大,有的成為偉人英雄,有的卻淪為惡棍罪犯。
自古以來,哲學家們便已給我們一個極重要的忠告:了解自己。但是大部分人,看上去,把這一忠告譯成是僅僅了解消極的自我。他們過多地看到了自己的錯誤、短處。無疑知道自己的先天不足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自己畢竟還有缺陷。但是,如果我們僅僅知道我們消極本質的一麵,情況就很糟了。這就會使我們覺得,我們的生活價值不大。你應該堅信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你比你想象中的自我要偉大得多。為此,讓你的思想跟上真正的你,再不要瞧不起自己!
榮格認為人格有四種“根本機能”。一種機能得勢後,其他機能便潛入無意識中。人格的機能,他的定義是“麵臨各種條件時,原則上仍不改變的心的活動形式”。
(1)思考機能可以把事物概念化,以邏輯方式判斷理解我們的世界萬事萬物。
(2)感情機能是評價事物的機能。也認為評價是一種“接受或排斥”的判斷,屬於主觀判斷,和邏輯式的知性機能完全不同。感情也是合理的機能。例如,對一名異性產生特殊感情,這就是評價。怒、喜、恐懼等亦同。
(3)感覺機能就是透過感覺器官(眼、耳、鼻等),直接、具體地認知事物的機能。局限於外部刺激、內部刺激(例如,空腹或其他身體的變化)也包含在內。
(4)直覺機能就是透過無意識的管道將知覺傳達給我們的機能。外在的客體和內在的客體,都是知覺的對策。如果認知(意識的領域)下對客體的知覺是存在的,就有主體無意識過程的知覺。榮格認為直覺是對無意識世界的知覺,是一種本能的掌握。它能捕捉隱藏於事物深處的本質和可能性。
思考機能和感情機能出於理性,必定經過思索考慮,是合理的機能。感覺機能和直覺機能在理性之外,對出現的事物憑表麵去感覺,是不合理的機能。例如,桌上的一個花瓶,你可自己決定它該不該放在那裏,覺得它很漂亮,但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所謂合理,是有概念規定、判定善惡、對美醜好惡的評價。所謂不合理,並非違反理性,而是判定評價定向時並沒有參照法、體係、價值觀等,完全照單全收。
這四種根本機能的發展並不平均,一般總是有一種特別發達,其他稍微遜色。人們多半針對天賦較佳的機能(或是能夠在社會獲取成功的機能)特別培育。對一個人主要仰賴的機能稱為“主要機能”,其餘稱為“劣等機能”。劣等並不代表虛弱,隻是尚未發達,尚未分化置之。
意識中思考機能最為優勢者,稱“思考型”。感情機能是主要機能者,稱“感情型”,同樣的還有“感覺型”和“直覺型”。
舉例說明或許會更明白。到瑞士旅行,看到蘿布南、楊弗拉約赫、馬他赫倫時,從地質學的角度去分析這些山峰的人,就是“思考型”的人。為其美麗而感動、讚歎、失魂的人,是“感情型”的人。連山腳冰洞痕跡也詳細調查不肯放過的人,是“感覺型”的人。看到的不是風景本身,而是其中的自然奧秘的人,是“直覺型”的人。
拜訪希臘克裏特島上的克諾索斯宮殿廢墟時,“思考型”的人對3500年前的地上地下四層建築物的營造技術,有無衝水式馬桶、迷宮傳說內容等很感興趣;“感情型”的人,對門、國王的坐席室、王妃寢宮、觀景台等處壁畫和裝飾的圖紋色彩等,表示好惡;“感覺型”的人,對愛琴海蔚藍的海水和朱紅支柱之間的強烈對比、角落上自然不做作的花瓶等,極為鍾愛;“直覺型”的人,體會出瞬間的永久,從柱上的淺紋中看到古代人的生與死,探索人生觀,接觸超越時空的“永遠之相”。
每個人的思考習慣都是不同的,你要找到自己思考的習慣和類型,然後比較利弊,發展自己的思想,明確自我意識,有目的地生活,你就能夠成為社會生活的智者。
7.了解自己的氣質類型
人的氣質和人的情商密切相關,人們了解了自己的氣質,對於選擇專業,性格的培養,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處理好同學之間、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關係,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你可曾羨慕有些人,他們不管在什麼場合總是行動敏捷、活潑好動?你可曾感受到有些人脾氣暴躁、易動感情;你可曾欣賞有些人性格溫和、沉著冷靜;你可曾憐愛有些人行動遲緩、多愁善感,等等。類似這種人與人之間心理活動的不同,就屬於人的氣質個性差異,分析探討大家的氣質,就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進行自我教育,有利於創造全新的自我,表現全新的自我,展現自我氣質不可抵抗的魅力。
氣質使一個人的全部心理活動的表現都染上一種獨特的色彩。具有同種氣質類型的人,常常在內容很不相同的活動中都顯示出同樣性質的活動特點。
例如:一個學生具有安靜遲緩的氣質特征,這種特征就會在學習、工作、參加考試、當眾演說、體育比賽等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
個人的氣質特長不依活動的內容為轉移,它表現出一個人生來就具有的自然特性。如一個人每逢與人爭執時表現出情緒激動、沉不住氣,這就是說,情緒易於激動是這個人的氣質特征。一個人的氣質特征在各種場合中都會表現出來,是具有相當的典型性和穩定性的。
一般來講,個體一出生,就具有由生理機製決定的某種氣質。我們可以觀察到,新生嬰兒有的愛哭鬧,四肢活動量也大;有的則比較安靜,較少哭啼,相應的活動量就小一些,這種先天的生理機製構成了個體氣質的最初基礎,在兒童的遊戲、玩耍和交往活動中都會表現出來。就人的社會性來看,雖然人的氣質是天生具有的,但並不就是說後天的影響就不起作用。
事實上,由於人的不斷成長以及在成長中環境的影響,人的氣質也會發生一些變化,隻是,這些變化比較緩慢罷了。例如,在集體主義的教育下,脾氣急躁的人,可能變得較為克製自己而緩和起來;行動遲緩的人,在一定的工作環境、壓力條件下,會變得動作迅速起來。總體說來,一個人的氣質具有極大的穩定性,同時也有一定的可塑性。
人的氣質又有哪些類型,是如何構成的呢?
人的氣質主要是由遺傳決定的。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氣質類型可以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鬱質幾種類型。
著名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對這4種氣質作了以下解釋。
(1)膽汁質相當於精神活動強而不均衡型。這種氣質的人興奮性極高,脾氣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夠以很高的熱情埋頭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興奮的時候,決心克服一切困難,而當精力耗盡時,情緒又會一落千丈。
(2)多血質相當於精神活動強而均衡的靈活型。這種氣質的人熱情、有能力,其適應性很強,喜歡交際、精神愉快、機智靈活,注意力容易轉移,情緒也容易改變;但是,這種人辦事重興趣,富於幻想,不願作耐心細致的工作。
(3)黏液質相當於神經活動強而均衡的安靜型。這種氣質的人平靜,善於克製忍讓,生活很有規律,不會為與己無關的事情分心,埋頭苦幹,有耐久力,態度持重不卑不亢,不喜歡空談,嚴肅認真;但是,這一類人不夠靈活,注意力不容易轉移,因循守舊,對事業缺乏熱情。
(4)抑鬱質相當於神經活動弱型,其興奮和意誌的過程都很弱。這種氣質的人沉靜,深含不露,容易相處,人緣好,辦事穩妥可靠,做事堅定,能夠克服自己在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但是,這一類人往往比較敏感,容易受挫,孤僻、優柔寡斷,疲勞不容易恢複,反應緩慢,有時候不圖進取。
那麼,你究竟屬於哪一種氣質類型呢?
不妨做一做下麵的這些簡單題目,隻要你如實回答,做完了之後,你就會對自己的氣質類型又有一個了解。
注意,每一道題目共有5個檔次的分數,你認為符合你的情況的,請記下數值2,比較符合的記下1;介於符合於不符合之間的記0;較不符合的記下-1,完全不符合的記下-2。
每一道題你都要回答!
1)不做無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氣的事就怒不可遏,要一吐為快。
3)不喜歡跟許多人一起做事。
4)能很快適應新環境。
5)厭惡強烈的刺激。
6)和人爭吵時,總喜歡挑釁。
7)喜歡安靜的環境。
8)善於和別人交往。
9)羨慕能克製自己的感情的人。
10)生活非常有規律。
11)大多數情況下情緒是樂觀的。
12)遇到陌生人覺得很拘束。
13)遇到氣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製。
14)有著旺盛的精力。
15)遇到問題常常舉棋不定。
16)在人群中從不覺得過分地拘束。
17)情緒波動很大。
18)注意力高度集中。
19)理解能力很強。
20)碰到危險,常有一種極度的恐怖感。
21)對生活懷有很高的熱情。
22)能夠長時間作枯燥的工作。
23)合興趣的事,做起來勁頭十足。
24)小事也能引起情緒波動。
25)討厭那種需要耐心的工作。
26)生活中與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歡參加熱烈的活動。
28)喜歡閱讀感情細膩、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文學作品。
29)工作時間長了,常常會感到厭倦。
30)不喜歡空談,願意實幹。
31)與人交談不願竊竊私語。
32)別人說我總是悶悶不樂。
33)理解問題總是比別人慢一拍。
34)疲倦時隻要短暫的休息就能夠精神抖擻,重新投入工作或學習。
35)心裏有話寧願自己想,不願意說出來。
36)認準一個目標就希望盡快實現,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37)學習、工作同樣一段時間後,常比別人更疲勞。
38)做事情有些莽撞,不計後果。
39)別人講授新知識、技術時,總希望他講慢些,多講幾遍。
40)很快就能忘記那些不愉快的事。
41)做作業或完成一件工作總比別人花的時間多。
42)喜歡運動量大的劇烈體育活動,或參加各種文藝活動。
43)不能很快地將注意力轉移。
44)接受任務後,就希望把它迅速解決。
45)墨守成規總比冒風險穩妥。
46)能夠同時注意好幾件事。
47)當悶悶不樂時,別人很難使我高興起來。
48)喜歡閱讀那些情節跌宕起伏、激動人心的小說。
49)對工作抱著一絲不苟的態度。
50)和周圍人的關係總是相處不好。
51)喜歡複習學過的知識,重複已掌握的工作。
52)希望做那些變化大、花樣多的工作。
53)小時候會背的詩歌,比別人記得清楚。
54)別人認為我“出語傷人”,可我不覺得這樣。
55)參加體育活動,常因反應慢而落後。
56)反應十分敏捷。
57)喜歡那些有條理而不麻煩的工作。
58)常常因興奮的事情而失眠。
59)老師講新概念,常常聽不懂,但弄懂以後很難忘記。
60)工作枯燥無味,情緒立刻低落。
做完了以上的這60道題目,你就可以確定你屬於哪種氣質。具體的辦法如下:
(1)把每題得分按下表題號相加,並算出各欄的總分。
(2)如果多血質一欄得分超過20,而其他三欄得分較低,則為典型多血質;如這一欄在20以下、10以上,其他三欄得分較低,則為一般多血質;如果有兩欄的得分明顯超過另兩欄得分,而且分數接近,則為混合型氣質,如膽汁—多血質混合型,多血—黏液質混合型,黏液—抑鬱質混合型,等等;如果某一欄的得分很低,其他三欄都不高,但很接近,則為三種氣質的混合型,如多血—膽汁—黏液質混合型或黏液—多血—抑鬱混合型。
氣質類型是在某一類人身上共同具有的典型氣質特征的有機結合。每個人都不是隻有單一的某一類氣質,而是都有多種不同的氣質特點。而且,這些氣質特點也不是偶然地彼此結合,而是有規則地互相聯係著,從而構成代表一定組織機構的氣質類型。多數人的氣質是一般型氣質或兩種氣質的混合型,典型氣質和三種氣質混合型的人較少。
了解了自己的氣質類型,對自己的了解就更深了一層。當然,了解不是目的,了解是為了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以提高自己的情商,進而達到人生輝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