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心中的激情,人生才能無極限。蝶在激情的飛舞,是因為它想要超越繭層的極限;花激情地吐露的芬芳,是因為它試圖超越苞葉的極限;果實奮力的誘人,是因為它突破青澀的極限。點燃激情,才能超越夢想。我們把夢想用激情點燃,讓我們的激情在心中奔湧。有激情,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才會要“不得不愛”自己的追求,“不得不愛”自己的夢想。擁有激情,夢想才不僅僅隻是夢想,不僅僅不是遠方的風景,而會是不遠處的現實……
4.你不下手我下手
在一次調查報告的數據中顯示:通過對2500名調查樣本的普查,“遲疑不決”名列失敗原因的榜首。同樣,在一份調查數百名百萬富翁的報告中顯示,百分之百的富翁都能夠果斷行事。而且即使他們打算改變初衷,他們也絕不會草率作決定的。
太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毛病,遇事總是遲疑不決、猶豫再三,就算是終於下了決心,也是推三阻四,拖泥帶水,一點也不幹脆利落,而且又習慣於朝令夕改,一夕數變。
對於一個企業也是如此。當今社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商場上的幸運和倒黴也往往與能否果斷地抓住機會有關。在你爭我奪的競爭中,誰能在第一時間拿出魄力來及時作出反應誰就可以搶占優勢。麵對機遇,能夠持清醒的認識,積極迎頭趕上;而對突然的變故,又能快速給予辦法解決,扭轉形勢,轉危為安。一個決定的作出,也許隻需要短短幾分鍾的時間,但一旦抓住了這幾分鍾,果斷給出解決方案,你所得到的將是一大步的成效;相反,如果抓不住這幾分鍾,而眼睜睜地看著機會從身邊溜走,最後的損失也許會讓你心痛一生。所以做事果斷而不草率,方可以為以後的成功帶來機遇,打好基礎。
1984年9月底,天津市技術改造辦公室主任丁煥彩在聯邦德國考察時,從一位來訪的德國朋友那裏得知,德國飲譽全球的“純達普”摩托車廠因經營失誤被迫宣布倒閉。丁煥彩立即向該廠表示:準備買下這個廠,但需回國後研究確定,一周之內,必有回信。與此同時,印度、伊朗等幾個國家的商人也準備購買該廠。
丁煥彩回國後,天津市政府領導果斷作出決策,立即拍板決定全部購買能達普廠的設備和技術,並立即通知德方。隨即組成專家團,準備赴德進行全麵技術考察,商談購買事宜。就在這時,聯係人從聯邦德國發來急電:伊朗人搶先一步,已簽署了購買能達普的合同,合同上規定付款期限為10月24日,如果24日下午3時,伊朗彙款不到,合同便告失效。
事情雖然有點猝不及防,但是中方有關專家分析了整個情況後認為,國際貿易競爭中也存在偶然因素,盡管伊朗商人簽訂合同在先,但時間比較緊,伊方能否履行合同尚屬懸案。如果伊方付款逾期,我方還是有機會的。所以,10月22日上午10時,天津方麵再次果斷決定,立即派團出國,從伊朗人手中搶回這條生產線。10月24日下午3時,伊朗方麵果然尚未如約付款。中國代表成員立即奔赴能達普摩托車廠與之洽談,慕尼黑市債權委員會主管倒閉企業事務的米勒先生麵帶笑容地接待了中國代表團。他說:“伊朗商人因來不及籌款已提出合同延期的要求。如果你們要購買,請現在就談判簽訂合同。”原來,債權委員會已規定,能達普的財產必須於10月30日前出售完畢,以保證債權人的利益。如果逾期,將被迫拍賣,就是把全部固定資產拆散零賣,不僅使廠方蒙受巨大經濟損失,而且使這個有67年曆史的、生產名牌產品的工廠化為烏有。
經過幾個回合的交涉,最終終於達成協議,天津專家團以1600萬馬克(合500多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能達普”廠的2229台設備和全套技術軟件,比伊朗商人所要支付的價格低200萬馬克。
成功路上就是這樣,做事果斷而不草率才不會錯過時機。從丁煥彩獲悉信息到最終達成協議,這個事件中的每一個環節,中方如果不快速作出果斷的決定,這個廠可能就會落入別國之手。
成功路上就是這樣,稍一遲疑就可能錯過時機。
1837年,美國物理學家查爾斯·格拉夫頓·佩奇發現,鐵片在磁性發生突然改變時會發出一種樂聲,聲音的高度取決於磁性改變的頻率,於是他將這種聲音稱為“電流音樂”。
德國人菲利浦·賴斯是通過電進行遠距離傳輸聲音的第一人。賴斯將一種“動物”薄膜覆在一個錐狀物上,薄膜上固定了一根鉑絲,再將錐狀物塞入一個木桶的根孔。當聲音引起薄膜振動時,鉑絲就會與另一端的電池電路不斷接觸再斷開,另一端的電池電路是一捆繞在一根織針上的線圈。織針隨著薄膜振動的節拍而被磁化、再被消磁,這樣聲音就重新發了出來。
在19世紀70年代中期,互不相識的亞曆山大·格雷漢姆·貝爾和伊萊沙·格雷各自進行著聲音傳輸的試驗,貝爾在波士頓,而格雷在芝加哥。格雷的電話與賴斯的設計有點相似,接收信號的一端是一塊電磁鐵,電磁鐵中的一根小鐵棒與薄膜相連。
1876年2月14日,格雷向美國專利局提出申請,正式宣布他對一種新儀器設計思路的所有權,希望以此防止他人在一年之內再次申請相同的專利。但就在同一天,僅僅幾小時之前,貝爾已經提出了相似儀器的專利申請。由此引發的糾紛導致了數年的官司,而最終還是貝爾贏得了電話的專利權。
搶先下手是所有弈者都要遵守的第一要則,人生何嚐不是如此。世事如棋,在人生的棋盤上,搶先下手也折射出一種大丈夫的風範。縱觀曆史上的成功者,無一不具有這種風範。其實,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輸家,形形色色的人,首先輸在對人生這一要義缺乏深刻的體悟上。他們事前瞻前顧後,猶猶豫豫,或者置身事中三心二意,患得患失,而事後則又捶胸頓足,追悔莫及。其實臨事的優柔寡斷就已注定了事後的追悔莫及。如此說來,搶先下手實在是成功人生的第一課。所以,要想成大事,一定得學會“你不下手我下手”。
5.從頭再來是一種勇氣
人人都見過小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那認真的模樣。當他們用心將一個小房子或其他某些東西用積木搭建成功,或花了不少精力完成一副很漂亮的圖畫並得到了大人的認可、慶賀、讚賞時,他們卻又毫不吝惜地將他們辛苦完成的“傑作”毀在自己的手裏,把他們辛苦搭建的房子推倒,把耗費許多時間的精美的畫揉成一團丟進垃圾簍裏。
這時,作為大人的你看到這種情形不免會感到惋惜。心中會產生一個想法:“費了那麼大的力氣做出來的成績為什麼就這樣輕易毀掉呢?為什麼這樣不知道珍惜愛護自己的勞動成果呢?為什麼不把它們好好地保存起來,以做紀念,慢慢地欣賞呢?”
如果你此時去問那個小孩子,他會告訴你,他要重起爐灶,用自己的手和腦,創造出另一件更新、更好、更令他滿意的作品來。聽到這樣的答案,你會做如何感想呢?
事實上,孩子的這種精神,大人們是無法趕超的,孩子們有勇氣毀掉自己辛苦創造的作品,是因為他們始終不滿意自己目前的成績,為了創造出更出色的作品,他們有犧牲當前成績的勇氣,他們堅定地認為自己以後會有更大的進步、會創造出比目前更好、更值得珍惜的作品來。而成年人多會沉浸於當前的成績中自我欣賞、自我滿足,把自己工作的成果視為珍寶,唯恐它慘遭破壞,大有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的心態。其實,剖析成年人這一行為不難發現,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握製造出一個比當前這個東西更好的東西來,換個說法,也就是沒有不斷提升自己能力的勇氣。
當—個人處於對自己工作成績倍加欣賞的狀態時,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因為他沒有足夠的勇氣毀掉當前的成績,追求更好的、更令自己和他人滿意的東西。
一個人要想讓自己具有更高的能力,就必須學習孩子的精神,不要怕從頭再來,敢於重起爐灶,重新創造,那就意味著你已經離成功不遠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毀了拉比美麗的萬木莊園。麵對如此大的打擊,他痛苦萬分。
一個星期過去了,拉比還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父親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孩子,莊園成了廢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澤,怎麼能看得見希望呢……”。
在父親的勸說下,拉比決定出去轉轉。他一個人走出莊園,看到一家店鋪門前人頭攢動。原來是一些家庭主婦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裏的木炭讓拉比的眼睛一亮,他急忙興衝衝地向家中走去。
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裏,拉比雇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裏燒焦的樹木加工成優質的木炭,然後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裏。
很快,拉比的這批木炭就被搶購一空。接著,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栽植,一個新的莊園初具規模了。
幾年以後,萬木莊園恢複了生機。
對於失去的東西,如果隻是一味地沉湎於追悔之中,失去的不僅僅是已經失去的那些東西,還有重新崛起的機會。誰都會遇到挫折,麵對困境,要勇於把不利化為有利,走出困境,這才是成功人士的選擇。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隻不過是從頭再來。”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途。有平坦的康莊大道,也有崎嶇的羊腸小徑;有香氣宜人的鮮花綠草,也有雜亂叢生的朽木荊棘。那麼成功是什麼呢?成功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之後,隻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所以在人生的路上,不管遭遇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從容麵對;不管最終獲得還是失去,都要平靜的接受。
漫漫人生途中,難免會遭遇到挫折。在災難和不幸麵前,有人自認倒黴,一蹶不振,從此喪失了鬥誌與希望;有的人淡然一笑,重新開始,在磨練中成就了更加輝煌的事業。這也許就是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差別。生命的價值就是堅強的闖過挫折,衝出坎坷。跌倒了,可以爬起來在繼續走;失去了,要依靠自己重新找回。路就在腳下,不管過去多麼暗淡,不管未來多麼紛繁,一切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一切的未來都以現在都以現在為起點。這才是青年人的活法!隻要心在、夢在,大不了可以從頭再來!
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年輕時是位窮秀才,他自幼刻苦好學,博覽群書,精通諸子百家,對曆史,尤其是明代的一些典故研究頗深。他立誌編撰翔實可信的明史。於是便常年背著行李,步行百裏之外。到處訪書借抄,饑梨渴棗,市閱戶錄,經過二十多年嘔心瀝血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可以流傳千古的巨著——明朝編年史《國榷》。
可是世事弄人,就在談遷以為大功告成可以舒一口氣的時候,卻出現了意外。
一天夜裏,一個小偷進了他的家門,找了半天也沒有發現可偷之物,無意間看到裝《國榷》的竹箱上著鎖,以為是貴重之物,便把竹箱給偷走了。於是,這些珍貴的書稿從此下落不明。
此時,談遷已經53歲,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麵對沉重打擊,談遷不禁老淚縱橫。但談遷並未就此沉淪,他下定決心再次撰寫這部史書,從頭再來。
接下來又是十年的努力,又一部《國榷》重新誕生了。新寫的《國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萬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實精彩。談遷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無獨有偶,19世紀英國著名的史學家卡萊爾也遭遇了類似談遷的厄運。
眾所周知,現在我們讀到的《法國大革命史》就是卡萊爾撰寫的。卡萊爾經過多年的嘔心瀝血和艱苦耕耘,終於完成了這本史書的全部文稿。他把這本傾注了他多年心血的書稿交給他最要好的朋友米爾來進一步完善,結果沒過幾天,米爾便臉色蒼白、神色慌張地跑來,極其無奈地向卡萊爾說出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法國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數幾張散頁外,已經全被他家裏的女傭當做廢紙,丟進火爐裏燒為灰燼了。
那個時代沒有計算機,一切都得用手寫來完成,克萊爾根本沒有“備份”的底稿。當米爾全身發抖說完這個壞消息時,卡萊爾沮喪異常。因為這就意味著卡萊爾這些年的心血付諸東流,一切付出都是白費。
但是,卡萊爾還是很快就重新振作起來。他對周圍的人說:“這一切就像我讀小學時,把筆記薄拿給老師批改,老師對我說:‘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寫得更好些!’”
第二天,他便買了一大遝紙,從頭開始了又投入到了新一輪的寫作中。
所以,今天我們所讀到的《法國大革命史》並不是他的初稿,而是卡萊爾第二次完成的傑作。
現在的社會上,有很多人常常會懼怕“從頭再來”,因為從頭來就意味著失去原有的,意味著以前的付出毫無結果,一切將回到原點,繁華和奢榮消失殆盡。在現代的都市生活中,人們幾乎人人都生活在一種超壓的生活狀態下,眼前的一切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辛勤搭建起來的,有幾個人舍得放棄一切從頭再來呢?從頭再來,不僅僅是一種放棄,一種選擇,更是一種勇氣!
6.不冒險是最大危險
丹麥著名哲學家克爾愷郭爾曾說過:“在一個人生命的初始階段,最大的危險就是:不冒風險。”
在某種程度上,生活就是一場博弈。敢冒風險的人,在人生戰場上才能賺得最多的錢,在事業上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才可能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生命運動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探險,如果不是主動地迎接風險的挑戰,便是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
有限度地承擔風險,無非帶來兩種結果:成功或失敗。如果我們獲得成功,我們可以提升至新領域,顯然這是一種成長;就算我們失敗了,我們也很快可以清楚為什麼做錯了,學會以後該避免怎麼做,這也是一種成長。所以,關鍵時刻冒點險,對於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石油界的億萬富翁卜保羅·格蒂是一位走運的人,但早期他走的路卻並非那麼平坦。他讀書時候的誌向是想當一名作家,後來又決定要從事外交部門的工作。可是,等畢業了之後,他卻對俄克拉荷馬州迅猛發展的石油業感上了興趣,格蒂的父親便是在石油業方麵發財致富的。搞石油業顯然偏離了格蒂的主攻方向,但他還是想自己試一試。
格蒂的第一筆錢是通過在其他開井人的鑽塔周圍工作賺到的,他的父親嚴守禁止溺愛兒子的原則——可以借給兒子錢,但卻從不白送錢給兒子。格蒂有時也偶然從父親那裏借一些。格蒂雖然年輕,但有勇氣,愛思考,從不魯莽。如果一次失敗就足以造成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的話,這種冒險事他從來沒有幹過。他前幾次冒險的投資真的都失敗了,但是在1916年,他終於碰上了第一口高產油井,倚仗這個油井,他為以後打下了幸運的基礎,那時他才23歲。
或許這裏有走運的成分,但格蒂的走運是應得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錯。那麼,格蒂怎麼會知道這口井會產油呢?他確實不知道,盡管他已經收集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資料。
“機會總是存在的。”他說,“你必須相信這種機會的存在。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答案,那你就會捆住自己的手腳。”
對於未知的東西,你不冒險去嚐試,就永遠也不會成功。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同樣一件事,因為存在一定的風險,甲經過細算,認為有60%的把握,便搶占時機,先下手為強,因而取勝。乙在謀劃時過於保守,認為必須有90%甚至100%的把握才下手,結果坐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