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合理計劃,成功是計劃出來的(2 / 3)

隻有明確自己的工作是什麼,才能認識自己工作的全貌,從全局著眼觀察整個工作,防止每天陷於雜亂的事務中。

隻有明確辦事的目的,才能正確掂量個別工作之間的不同比重,弄清工作的主要目標在哪裏,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虛耗了時間,又辦不好事情。

隻有明確自己的責任與權限範圍,才能擺脫自己的工作和下級的工作、同事的工作及上級的工作中的互相扯皮和打亂仗現象。

填寫自己應幹工作的清單是使自己工作明確化的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其方法是在一張紙上首先試著毫不遺漏地寫出你正在做的工作。凡是自己必須幹的工作,且不管它的重要性和順序怎樣,一項也不落地逐項排列起來,然後按這些工作的重要程度重新列表。重新列表時,要試問自己:“如果我隻能於此表當中的一項工作,首先應該幹哪一件呢?”

然後再問自己:“接著,我該幹什麼呢?”用這種方式一直問到最後就行了。這樣,自然就按著重要性的順序列出了自己的工作一覽表。其後,對你所要做的每一項工作,寫上該怎樣做,並根據以往的經驗,在每項工作上注上你認為是最合理最有效的辦法。

為了使工作條理化,不僅要明確你的工作是什麼,還要明確每年、每季、每月、每周、每日的工作及工作進度,並通過有條理的連續工作,來保證按正常速度執行任務。在這裏,為日常工作和下步進行的項目編出目錄,不但是一種不可估量的時間節約措施,也是提醒人們記住某些事情的手段,特別是製定一個好的工作日程表就更加重要了。

計劃與工作日程表不同,在於計劃是指對工作的長期打算,而日程表是指怎樣處理現在的問題。比如今天的工作、明天的工作,也就是所謂的逐日的計劃。有許多人抱怨工作太多、太雜、太亂,實際上是由於許多人不善於製訂日程表。他們不善於安排好日常的工作,連最沒意義的事也抓住不放,人力地製造忙亂,不但談不上工作條理化,連自己也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名作家雨果說過:“有些人每天早上預定好一天的工作,然後照此實行。他們是有效地利用時間的人。而那些平時毫無計劃,靠遇事現打主意過日子的人,隻有混亂二字。”製定工作日程會因工作性質、本人身體狀況和氣質的不同而不同,應遵守以下原則:

(1)以重要活動為中心製定一天工作日程。有些工作是關鍵的或者說是帶戰略意義的重要活動,進行工作時應以這樣的重要工作為中心。

(2)以當天必須首先要做的那件工作為中心製定一天工作日程。不可能有這種奇跡,剛開始幹,一下子就做完了全部工作,所以要挑出那些在一天內必須做完、一旦受幹擾中斷就不太好辦的工作。

(3)把有聯係的工作歸納在一起做。種種瑣事歸納到一起,會使工作有節奏和氣勢。例如,有些信件,可以歸總起來一次寫完;盡量地約好時間,盡可能地集中地依次會見來訪者;必須閱讀的材料,集中到一起很快地過一下目,等等。

(4)使工作日程與自己的身體狀況、能量的曲線相適應。能量曲線因人而異,一般的人上午精力充沛,因此,要利用這段時間去從事那些最有挑戰性、最富於創造性的工作。而在你精神上、體力上和工作效率都在減退時,換做一些其他工作,或者做一些事先已經安排好了的工作,或者休息一下。

由於人們每天需要幹的事情很多,事情又有輕重、急緩之分,大小之別,難免有時顧此失彼,本來想幹這件事,不知不覺中卻幹起了別的事情。所以在有了工作日程表以後,最好隨身攜帶筆記本和備忘錄用紙,這樣你不但明確了當天的工作,也明確了此時此刻應該做什麼工作。

除隨身攜帶筆記本外,使用卡片也是一個好辦法。可以把卡片放在衣袋裏、辦公桌上、家裏的寫字台、飯桌上、電話機旁、床邊和廁所等必不可少的地方,時時提醒自己。

在工作中,有時突然頭腦中冒出一個新穎的想法,或者想起了什麼必須幹的事。如果這些想法與目前正在做的事有關聯,那可以照著去做。如果它並不是要立即去做,今後做著更合適,那就把它記在備忘錄上;對那些有意義的設想,可以利用星期天、節假日仔細研究,並加以歸納整理,這樣,本來不太明確的事也明確了,你的工作和應辦的事就更有條理了。

此外,對於從事學習和工作的人來說,辦公桌麵是否整潔,是工作條理化的一個重要方麵。一位管理者在解釋辦公桌上的東西是如何堆積起來時說:“這是因為我們不想忘記所有的東西。我們把想記住的東西放到辦公桌上一堆資料的頂部,這樣就可以看到它們。”問題是這種方法還真管用。每當我們的注意力分散時,我們就看到了它們,我們想起了這些事情,於是不再胡思亂想。後來,東西堆得越來越高,我們不能記起下麵放的是什麼東西,於是就開始在資料堆裏尋找。這樣,時間就浪費到查找丟失的東西上。同時也浪費在注視所有我們不想忘記的東西所造成的幹擾上!據統計,有95%以上的管理者都為辦公桌上堆滿東西而苦惱。

成功者使辦公桌整潔而不亂的辦法是:

(1)把你辦公桌上所有與正在做的工作無關的東西清理幹淨。你現在所做的工作應該是此刻最重要的工作。

(2)在你準備好辦理其他事情之前,不要把與此無關的東西放到辦公桌上。這就意味著,所有的工作項目都應該在檔案中或抽屜裏占有一定的位置,並把有關的東西放到相應的位置上。

(3)要力戒由於有吸引力的幹擾或因你厭煩了手頭上的工作,而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去幹其他的工作。

(4)按規則把已經處理完畢的東西送到適應的地方去。再核對一下剩下的重點工作,然後再去開始進行第二項最重要的工作。

從辦公桌上拿開目前不需要的書籍、文件後,可以按其重要性和先後順序,分為“應立即處理的”,如緊急信件和其他必須馬上處理、做決定的事;“暫時靠後處理的”,即大致看一下文件內容,按內容分類放入檔案夾中,在采取適當的行動之前,一直放在那裏;“以後處理的”,即不是真正重要的工作、還有待研究、需要更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努力挖掘,以及有必要在時間、注意力等方麵作較充分安排的事項;“留作資料保存的”,包括上級的政策、指示、決定以及有保留價值的資料、文件,等等,可根據自己所好“分類保存”,用完以後放回原處。

一位著名作家的手稿、資料、書籍等,什麼東西放在哪裏,都有一定的“規矩”,每次用完,總是隨手放回原處。對與他有聯係的報紙、出版社、文藝界、科學界朋友的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也分門別類登記,可隨手查到。由於他養成“有頭尾”的好習慣,把資料手稿整理得井井有條,辦公桌就像“管理交通”一樣管得有條不紊,這樣就避免了混亂,時間就不會在找這找那的空隙中白白溜過去。

6.積極思考會讓你告別平庸

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動手腳,而是不動腦筋,這種壞習慣製約著他們擺脫困境的思索。相反那些成功者隨身帶著勤於思考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問題成為人生的難題。

積極思考的習慣是成功理論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則,你可將這一原則運用到你所做的任何工作上,你會告別平庸,走向卓越。

古希臘的佛裏幾亞國王葛第士曾經在戰車上打了一串結。他預言:誰能打開這個結,就可以征服亞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還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功地將繩結打開。

這時,亞曆山大率軍入侵小亞細亞,他來到葛第士繩結之前,不加考慮,便拔劍砍斷了繩結。後來他果然一舉占領了比希臘大50倍的波斯帝國。

一個孩子在山裏割草,被毒蛇咬傷了腳趾,孩子疼痛難忍,而醫院在遠處的小鎮上。孩子毫不猶豫地用鐮刀割斷受傷的腳趾,然後忍著巨痛艱難地走到醫院。雖然缺少了一個腳趾,但孩子以短暫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館應征做鍾點工。老板問:在人群密集的餐廳裏,如果你發現手上的托盤不穩,即將跌落,該怎麼辦?許多應征者都答非所問。

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盡全力把托盤倒向自己。最後,朋友成功了。

亞曆山大果斷地劍砍繩結,說明他舍棄了傳統的思維方式;小孩果斷地舍棄腳趾,以短痛換取了生命;服務員果斷地把即將傾倒的托盤投向自己,才保證了顧客的利益,這些都是正確思考的傑作。

正確思考往往蘊含於取舍之間,因為不這樣做,就那樣做,這些都是由一個人的思考力決定的。不少人看似素質很高,但他們因為難以舍棄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忽視了更長遠的目標。

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有時僅僅抓住了一兩次被別人忽視的機遇而獲取了成功,要做到這些,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在人生道路上進行果敢的取舍。

所有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你的思考能力,是唯一能完全控製的東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運用思考,但無論如何運用它,它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力量。不懂得正確的思考,是不會克服困難的,如果你不學習正確地思考,是絕對沒有辦法防止受挫的。

在克服自身劣勢的過程中,如果你是一位正確的思考者,你就是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你不應給予任何人控製自己思想的機會,你必須拒絕錯誤思想的傾向。

一般人開始時,會拒絕某一項不正確的觀念,但後來因為受到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影響而改變初衷,進而接受這一觀念。

一般人往往會接受那些一再出現在腦海中的觀念(無論它是好的或是壞的,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作為一位正確的思考者,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一人性特質,使你今天所思考的到了明天仍然反複出現,並進而接受一再出現的思想,這正是明確目標和積極心態的力量本質。

人性有另一項共同的缺點,就是不相信他們不了解的事物。

當萊特兄弟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會飛的機器,並且邀請記者親自來看時,卻沒有人接受他們的邀請。

當馬可尼宣布他發明了一種不需要電線就可傳遞信息的方法時,他的親戚卻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檢查,他們還以為馬可尼失去了理智。

在未調查清楚之前,就采取鄙視的態度隻會限製你的機會、信心、熱忱以及創造力。不要認為未經證實的事情和新的事物都是錯誤的。

正確思考的目的,在於幫助你了解新觀念或不尋常的事情,而不是阻止你去調查它們。

請學會思想,思想是一個人唯一能完全控製的東西。因為思想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你必須借著有利的心理習慣,來控製這些影響因素,這種過程叫做“習慣控製”。

控製習慣的過程是不可思議的,它將你的思考力量轉變成行動,但如果你沒有這種習慣,或所學到的是不良習慣的話,那麼它可能會給你帶來失敗。

你必須學會控製習慣。把你的思想當成一張底片,底片會記錄任何反映在它上麵的事物。底片不會挑選應記錄的對象,也無法控製焦距和曝光時間,而你作為一位攝影師,有機會挑選所要記錄的對象,決定影像焦距、光圈和快門。最後照片的質量,就取決於控製這些因素的技巧。

對於你心裏那一張底片而言,構圖的主題就是你的明確目標。你按照自己的選擇挑選畫麵,以你強烈的雄心闡明挑選好的畫麵,並自行決定讓你的思想做多久的曝光。

攝影師對重要的鏡頭不會隻拍一次,他們多半都照好多次,每一次都稍微調整一下必須掌握的各項因素,以期照出最完美的畫麵。

同樣,你不應讓自己的思想隻曝光一次,而是每天都讓自己的思想對準心裏那張明確目標的畫麵進行曝光。

久而久之,對明確目標的一再“曝光”會變成一種習慣,一種經過控製的習慣,一種改變自我的習慣,因為你是有意識地決定自己行為的性質。強烈雄心的一再呈現,也會將明確目標的畫麵印在潛意識上,而你的潛意識將會不知不覺地由想象力,激發出自己想達到目標的構想和計劃。

但是這些構想不是那麼簡單就會出現的,你的潛意識不會自動地把一輛車放在你的車道上,也不會為你辦理存款手續。構想隻有付之於行動才可以實現,也就要求你必須每天都保持進取心,必須培養出處於控製之下的行動習慣。用信心的大欲望發動你的思考力;用信心的大欲望控製你的行動習慣力。記住這條成大事的基本法則:思考力+執行力=成功!

7.逆向思考是成功的法寶

成功的契機,往往在於思維的悖逆。

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小時候機智過人。有一天他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一個大水缸,小朋友們一時便都慌亂了起來,有的大喊:“來人啊,救命啊!”有的拚命想把落水的小夥伴拉出來;司馬光急中生智,拿起一塊石頭,將水缸砸破,水流走了,那位小朋友也得救了。

我們不難看出,孩子掉下水缸後,大多數孩子是按常規思維來救人的,即讓人離開水:而司馬光取的逆向思維,即讓水離開了人。

也正是憑著“逆向思維”,司馬光才得以化險境為安全,其事跡也成為千古流傳的教育精品。

顯然,逆向思維明顯的特點就是不按常規辦事,不循規蹈矩,顯示與眾不同的獨特性,善於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思維在一個方向受阻時,馬上改換新的方向,借助於他們思維的結果分析統籌,巧妙組合,從而找出新的突破。而那個“新的方向”往往正是常規思維的“死角”。因為常規思維往往表現出一種定勢,墨守成規,按常規辦事,往往隻有一個思維角度,一個常規方向。

這顯然是兩種旗幟鮮明的對立,然而,逆向思維往往隻有當它被訴諸語言文字時,才會受到人們的關注,而且通常是,離開語言文字回到真實的生活中時,便又很快把它給忘了。現實生活就像一台龐大的消化機器,逆向思維一放進去,就容易被消融得一幹二淨。對於逆向思維,常規思維似乎有著極強的同化作用。

常規思維有著那麼強大的力量,作為一種“定勢”、一種“常規”,其本身就證實了它的曆史悠久,根深蒂固。它決非隻是個體的問題,而往往與整個民族,與整個社會的文化傳統息息相關。那些常規定勢,往往正是世代傳統的沉澱,而這,也正是其具有強大力量的根源,正因為這強大的社會曆史後盾,使得它的地位堅固得難以輕易動搖。

而我們仔細探尋那些世代相傳的紐帶時,便發覺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傳送工具。所以,我們這些經過教育與社會磨煉的大人才會不時驚奇於孩子的睿智,並由此便以為自己又發現了一個天才,而事實上,又有多少孩子成人後能繼續以其神奇的智慧而著稱於世?可笑的是,司馬光這一被公認為思維奇特的孩子,長大後,就成為曆史上有名的保守派,極力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其反差之大,著實讓人驚奇。而曹操的小兒子曹衝,小時候雖令人稱奇的將那頭大笨象的體重給稱了出來,然而長大後,卻也無所作為。

所謂的超常、逆向思維,在孩子步向成熟時,卻反而神不知鬼不覺地萎縮了。這不能不說足一個“悲劇”。不要為我們的社會辯護,我們並沒有對社會譴責什麼。作為一個社會,它無法不擁有一係列的秩序規範,而這,便是“常規”的社會基礎,便是所謂的“框框”。而我們的“逆向思維”便是要在這嚴密的框框中尋找立足之地。無疑,這是一件難度極大的工作,若不是刻意追求,我們難脫“常規”之手掌心。所以,具有“逆向思維”的人往往就會在社會中有所成就、有所名聲。但這種人在社會中卻又寥寥無幾,因而其軼事便易於為人們所傳說,倫琴發現倫琴射線後,收到一封信,寫信者說他胸中殘留著一顆子彈,須用射線治療。他要求倫琴寄一些倫琴射線和一份怎樣使用倫琴射線的說明書給他。

我們注意到:倫琴射線是無法寄的,這不僅是無知,而且帶戲謔成分,求人幫忙,卻不莊重,居然開玩笑。換作常人,實在應該好好教訓他一頓,闡述一下道理原理。但倫琴卻回信道:請你把你的胸腔寄來吧。”以謬還謬,顯然比怒斥一通效果好得多。他不為不敬重的來信而感情用事,這是一種受辱不驚的超常感情,而正是這種感情,才使他作出了不同一般的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