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上四賢詠三首
鄭霍二山人
翩翩繁華子〔1〕,多出金張門〔2〕。
幸有先人業,早蒙明主恩。
童年且未學,肉食鶩華軒〔3〕。
豈乏中林士〔4〕,無人獻至尊〔5〕。
鄭公老泉石〔6〕,霍子安丘樊〔7〕。
賣藥不二價〔8〕,著書盈萬言。
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9〕。
吾賤不及議,斯人競誰論〔10〕!
題解
濟,濟水。見《被出濟州》注〔1〕。詩題下《全唐詩》注雲:“濟州官舍作。”山人,謂隱士。本首詩題《河嶽英靈集》、《文苑英華》並作“寄崔鄭二山人”。這三首詩都作於在濟州任職期間。本首將不學無術、驕貴奢侈的紈禱子弟同德才兼備卻埋沒山林的有誌之士作鮮明對比,尖銳有力地針砭了社會的不公正。
注釋
〔1〕翩翩:風流瀟灑貌。繁華子:謂貴盛者。〔2〕金張:《漢書·蓋寬饒傳》:“下無金、張之托。”顏注:“應劭曰:金,金日也。張,張安世也。”按,金、張並為漢代顯宦,金為武帝內侍,帝卒前,詔與霍光共輔昭帝;張於宣帝時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此處泛指權貴。〔3〕肉食:謂享有厚祿,得常食肉。鶩(wù):馳。華軒:華美的車。〔4〕“豈乏”句:晉王康琚《反招隱詩》:“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中林士,山林隱逸之士。〔5〕獻:《河嶽英靈集》、宋蜀本等作“薦”。至尊:對帝王的尊稱。〔6〕公:《河嶽英靈集》、《文苑英華》作“生”。〔7〕霍:《河嶽英靈集》作“崔”。丘樊:山林。〔8〕“賣藥”句:《後漢書·逸民列傳》:“韓康,字伯林……常采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時有女子從康買藥,康守價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耶,乃不二價?’康歎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焉,何用藥為?’乃遁入霸陵山中。”此借用其事,謂鄭、霍過著隱逸生活。〔9〕“息陰”二句:意本《文選》陸機《猛虎行》:“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李善注引《屍子》:“孔子……過於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又引江邃《文釋》:“《管子》曰:‘夫士懷耿介之心,不蔭惡木之枝;惡木尚能恥之,況與惡人同處?“陰,樹陰。二句謂鄭、霍誌趣、品格皆極高潔。〔10〕斯人:此人,指鄭、霍。
寓言二首
其一
朱紱誰家子〔1〕,無乃金張孫〔2〕?
驪駒從白馬〔3〕,出人銅龍門〔4〕。
問爾何功德,多承明主恩〔5〕?
鬥雞平樂館〔6〕,射雉上林園〔7〕。
曲陌車騎盛,高堂珠翠繁〔8〕。
奈何軒冕貴〔9〕,不與布衣言!
題解
禹百,有所寄托之百。《禹百二首》表現的思想與《鄭霍二山人》極接近,疑寫作時間相去不甚遠,今姑係於此。這首詩直截了當地抨擊那些無“功德”卻占據顯位的貴族子弟,向他們提出義正辭嚴的責問,一吐了作者胸中的不平。
注釋
〔1〕朱紱(fú):朱紅色畫有花紋的朝服。參見《漢書·韋賢傳》“黻衣朱紱”顏注。〔2〕無乃:莫不是。金張:見前詩注〔2〕。〔3〕“驪駒”句:語本漢樂府《陌上桑》:“何用識夫婿?白馬從(指後麵跟著)驪駒。”驪,純黑色馬。駒,少壯的馬。從,跟著。〔4〕銅龍門:即龍樓門,漢長安宮門之一。《漢書·成帝紀》:“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顏注:“張晏曰:‘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為名也。”〔5〕“問爾”二句:脫胎於應璩《百一詩》:“問我何功德,三人承明廬?”〔6〕平樂館:西漢統治者鬥雞走狗的娛樂場所,在上林苑中。參見《漢書·武帝紀》。〔7〕上林園:即上林苑。秦置,漢初荒廢,曾許民入苑開墾。武帝時,又收為宮苑。苑內放養禽獸,供天子射獵。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及周至、戶縣界。〔8〕珠翠:婦女的飾物。此借指姬妾、女樂等。〔9〕軒冕:古製,大夫以上乘軒服冕,故以軒冕指官位爵祿,又用為貴顯者的代稱。
其二
君家禦溝上〔1〕,垂柳夾朱門〔2〕。
列鼎會中貴〔3〕,鳴珂朝至尊〔4〕。
生死在八議〔5〕,窮達由一言。
須識苦寒士,莫矜狐白溫〔6〕。
題解
此首《唐百家詩選》、《瀛奎律髓》作盧象《雜詩》,《全唐詩》重見盧、王兩人集中。按,王維集宋蜀本、靜嘉堂本、元刊須溪校本俱收此詩,似當從之。這首詩先從多方麵描寫權貴的顯赫,末尾勸誡他們應體恤寒士之苦。元方回說:“此詩有古樂府之意。”(《瀛奎律髓》卷四六)清紀昀曰:“中四句雖對偶,然終是俳偶之古體,非律格也。”(李慶甲編《瀛奎律髓彙評》卷四六)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