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禦溝:流經禦苑的河溝。《中華古今注》卷上:“長安禦溝……亦日禁溝。引終南山水從宮內過,所謂禦溝。”〔2〕朱門:富貴之家,其宅門漆成朱色。〔3〕列鼎:謂陳列盛饌。《說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中貴:天子近侍之貴幸者。〔4〕鳴珂(kē):珂為馬勒上的飾物,馬行時作聲,故稱“鳴珂”。《新唐書·車服誌》:“三品以上珂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六品以下去通幰及珂。”〔5〕八議:《漢書·刑法誌》:“八議:一日議親,二日議故,三日議賢,四日議能,五日議功,六曰議貴,七日議勤,八日議賓。”所謂八議,是說犯法之人,凡人八議之限者,可計議減免其罪。八,《全唐詩》盧象集作“片”。句指詩中所寫的貴人,掌八議之權,可定人生死。〔6〕狐白:狐白裘,集狐腋部毛色純自之皮製成,輕暖名貴。《史記·孟嚐君列傳》:“孟嚐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文選》工微《雜詩》:“詎憶無衣苦,但知狐白溫。”此二句化用其意,謂貴人應了解那些為寒冷所苦的士人,不要隻誇耀自己狐白裘的輕暖!
魚山神女祠歌二首
迎神曲
坎坎擊鼓〔1〕,魚山之下。
吹洞簫,望極浦〔2〕。
女巫進〔3〕,紛屢舞。
陳瑤席〔4〕,湛清酤〔5〕。
風淒淒兮夜雨,神之來兮不來?
使我心兮苦複苦!
題解
魚山,《元和郡縣誌》卷一。鄆州東阿縣:“魚山,一名吾山,在縣東南二十裏。”按,東阿在今山東陽穀東北阿城鎮,本屬濟州,天寶十三載濟州廢,改隸鄆州。魚山神女,即神女成公知瓊。傳說魏濟北郡從事掾弦超,夜半獨宿,夢有神女來從之。自稱天上玉女,姓成公,字知瓊,天地哀其孤苦,遣令下嫁從夫。一日來遊,遂與弦超結為夫婦。玉女夜來晨去,倏忽若飛,唯超見之,他人不見。後漏泄其事,玉女遂求去。去後五載,弦超奉使赴洛,至濟北魚山下,複見知瓊,悲喜交切,因同乘至洛,克複舊好。事見《藝文類聚》卷七九晉張敏《神女賦》、《搜神記》卷一等。這兩首描寫祭祀神女的詩,作於在濟州任職期間。王維諸體詩都臻工妙,亦擅長騷體,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說:“王右丞《送迎神曲》諸歌,騷之匹也。”
注釋
〔1〕坎坎:擊鼓聲。〔2〕洞簫:樂器名。古之簫,用多個長短不一的竹管編排而成,其底部封以蠟者稱排簫,洞開者為洞簫。望極浦:謂眺望遠方的水涯,盼神女下降。以上二句意本《楚辭·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排簫)兮誰思?……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3〕女巫:古稱以舞降神的女子為巫。〔4〕陳:布。瑤席:一種如玉般精美貴重的席子。〔5〕湛(zhàn):澄。酤(gū):酒。句謂澄出清酒以祀神。
送神曲
紛進拜兮堂前〔1〕,目眷眷兮瓊筵〔2〕。
來不語兮意不傳,作暮雨兮愁空山〔3〕。
悲急管〔4〕,思繁弦〔5〕,靈之駕兮儼欲旋〔6〕。
倏雲收兮雨歇〔7〕,山青青兮水潺諼〔8〕。
題解
這兩首詩深受屈原《九歌》的影響。它們工於渲染,營造了一個迷離恍惚的境界。張謙宜《絸齋詩談》卷五說:“《魚山神女祠歌》,妙在恍惚,所以為‘神’。”
注釋
〔1〕拜:《樂府詩集》、《全唐詩》作“舞”。〔2〕眷眷:顧盼貌。瓊筵:極言筵宴之精美。〔3〕“作暮”句:以巫山神女擬魚山神女。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嚐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作暮雨,即“暮為行雨”之意。〔4〕急管:謂樂聲節奏急速。〔5〕思:悲。繁弦:謂樂聲豐富多變。〔6〕靈:神靈。駕:車駕。儼:整齊貌。旋:還。謝惠連《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沃若靈駕旋,寂寥雲幄空。”〔7〕倏(shū):忽然。雲收雨歇:謂神女已去。亦用巫山神女事。〔8〕潺諼(chányuán):水流貌。贈祖三詠濟州官舍作
蠨蛸掛虛牖〔1〕,蟋蟀鳴前除〔2〕。
歲晏涼風至〔3〕,君子複何如〔4〕?
高館闃無人〔5〕,離居不可道〔6〕。
閑門寂已閉,落日照秋草。
雖有近音信,千裏阻河關〔7〕。
中複客汝潁〔8〕,去年歸舊山〔9〕。
結交二十載〔10〕,不得一日展〔11〕。
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12〕。
仲秋雖未歸〔13〕,暮秋以為期〔14〕。
良會詎幾日〔15〕,終自長相思!
題解
祖詠,盛唐詩人,行三。有詩一卷,今傳。唐姚合《極玄集》卷上:“祖詠,開元十三年進士。”《唐才子傳》卷一:“詠,洛陽人。開元十二年杜綰榜進士,有文名。”按,高板棅《唐詩品彙》卷首《詩人爵裏詳節》亦雲詠“開元十三年進士”;玩“貧病”句之意,本詩或當作於開元十三年春詠登第之前。今姑係於開元十二年(724)秋,時作者在濟州為司倉參軍。此詩抒歲晏思友之情,清黃培芳評曰:“四句一韻,深情遠意,綿邈無窮……此真為善學《三百》者也。”(《唐賢三昧集箋注》卷上)
注釋
〔1〕蟎蛸(xiāoshāo):即喜蛛,蜘蛛的一種,體小腳長。虛牖(yǒu):敞開的窗戶。〔2〕除:台階。〔3〕晏:晚。〔4〕君子:指祖詠。〔5〕高館:指濟州官舍。闃(qù):形容寂靜。潘嶽《懷舊賦》:“空館闃其無人。”〔6〕離居:離群索居。不可道:不堪說。〔7〕“千裏”句:謂彼此間千裏關河阻隔,無由會麵。〔8〕“中複”句:疑指祖詠曾客居汝墳事。詠《汝墳別業》詩雲:“失路農為業,移家到汝墳。獨愁常廢卷,多病久離群。”細玩祖詠此詩之意,與下“貧病”句正好相合。汝墳,在今河南襄城。汝,汝水,其上遊即今河南北汝河。潁,潁水,即今潁河。源出河南登封縣西潁穀。汝墳臨汝水,在汝水之北、潁水之南。〔9〕故山:指祖詠之故鄉洛陽。〔10〕“結交”句:《唐才子傳》卷一:“(祖詠)少與王維為吟侶。”維作此詩時,年二十四,所謂“二十載”,當是約舉成數而言。〔11〕展:《爾雅·釋言》:“展,適也。”注:“得自申展適意也。”〔12〕契闊:指離散。〔13〕仲秋:農曆八月。歸:指自濟州歸長安或洛陽。〔14〕暮秋:農曆九月。期:會合之期。〔15〕“良會”句:承上句而言,謂與祖詠相會的日子沒有多少天了。詎(jù),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