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南曲歌詞五首

其二

堂上青弦動〔1〕,堂前綺席陳〔2〕。

齊歌《盧女曲》,雙舞洛陽人〔3〕。

傾國徒相看〔4〕,寧知心所親?

題解

扶南曲,《舊唐書·音樂誌》曰:“煬帝平林邑國,獲扶南(古國名,在今柬埔寨)工人及其匏琴,陋不可用,但以天竺樂轉寫其聲,而不齒(列)樂部。”又曰:“《扶南樂》,舞二人,朝霞行纏,赤皮靴。”此係依其聲而填詞者,《樂府詩集》列入《新樂府辭》。此詩五首皆寫宮女生活。張謙宜《絸齋詩談》卷五說:“卻是律詩格,但截去二句耳。摩詰曉音律,此曲必是按譜填成,想亦是柔慢靡麗之聲。”本詩是五首歌詞中的第二首。詩的前四句寫宮女在宮中歌舞;後二句說,宮女皆有傾國之貌,君王隻是相看,豈知其心所親者為誰?即便有傾國之貌也未必能得到君王的寵愛,詩歌委婉地表現了封建時代宮女任人擺布、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悲哀。

注釋

〔1〕青弦:琴類樂器上的青色絲弦。〔2〕綺席:華美的坐席。〔3〕《盧女曲》:樂府曲名,屬雜曲歌辭。《樂府詩集》卷七三《盧女曲》:“《樂府解題》曰:‘盧女者,魏武帝時宮人也,故將軍陰升之姊。七歲入漢宮,善鼓琴。至明帝崩後出,嫁為尹更生妻。”崔豹《古今注》卷中:“《雉朝飛》者,犢木子所作也。”“魏武帝時有盧女者,故將軍陰並之子……善為新聲,能傳此曲。”洛陽人:古時謂洛陽多麗人佳妓。謝跳《夜聽妓二首》其一:“要(須)取(選擇)洛陽人,共命江南管。情多舞態遲,意傾歌弄緩。”沈約《洛陽道》:“洛陽大道中,佳麗實無比。”〔4〕傾國:指美女。《漢書·外戚傳》載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徒:隻。

早春行

紫梅發初遍〔1〕,黃鳥歌猶澀〔2〕。

誰家折楊女,弄春如不及〔3〕。

愛水看妝坐〔4〕,羞人映花立〔5〕。

香畏風吹散,衣愁露沾濕。

玉閨青門裏〔6〕,日落香車入。

遊衍益相思〔7〕,含啼向鷕帷〔8〕。

憶君長人夢,歸晚更生疑〔9〕。

不及紅簷燕,雙棲綠草時〔10〕。

題解

這是一首閨怨詩,它細致入微地把一個深諳獨居之苦的貴族少婦的曲折、複雜的感情表現了出來。前四句寫少婦為排遣相思之苦,初春時就迫不及待地獨自外出遊賞春景;“愛水”四句對她外出遊春時的情態動作作了生動傳神的刻繪;“玉閨”四句寫她玩到日落歸來後,對丈夫的思念更加不可抑止,不禁躲進帳中痛哭一場;最後四句寫她在夢中似乎見到了丈夫,醒來後猛然感到,自己還不如簷前那雙棲的燕子呢。明鍾惺評此詩說:“右丞禪寂人,往往妙於情語。”又說:“情豔詩,到極深細、極委曲處,非幽靜人原不能理會,此右丞所以妙於情詩者也。”(《唐詩歸》卷八)在此詩中,作者確實善於體會描寫對象內心的委曲之處,並將其很好地刻劃出來。

注釋

〔1〕紫梅:《西京雜記》卷一載,“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其中有紫花梅、紫蒂梅。發:開放。〔2〕黃鳥:黃鶯。此句謂鶯剛開始歌唱,聲音還不流利。〔3〕弄春:玩賞春景。如不及:形容迫不及待。〔4〕愛水”句:意謂因愛水而坐在水邊,對著水照看自己的容貌、妝扮。庾肩吾《詠美人看畫詩》:“看妝畏水動,斂袖避風吹。”〔5〕映:遮蔽,被遮蔽。謝靈運《江妃賦》:“出月隱山,落日映嶼。”句謂因羞於見人而立於花中,為花所遮蔽。〔6〕玉閨:女子居室的美稱。青門:指唐長安東門。〔7〕遊衍:遊樂。此句謂少婦外出遊樂,本為驅除別離之苦,誰知更加勾引起對丈夫的思念。〔8〕綵:彩色絲織物。〔9〕“憶君”二句:意謂少婦思念丈夫,經常在夢中見到丈夫;歸來已晚,夢魂顛倒,更疑心見到了丈夫。〔10〕“不及”二句:寫少婦醒過來後不見丈夫,感到自己還不如簷前那雙棲的燕子。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1〕,窮巷牛羊歸〔2〕。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3〕。

雉雊麥苗秀〔4〕,蠶眠桑葉稀〔5〕。

田夫荷鋤至〔6〕,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歌《式微》〔7〕。

題解

渭川,渭水。今陝西渭河。川,《文苑英華》作“水”。這首詩寫傍晚鄉村的生活景象和作者對田家生活的讚美。詩中所描畫的牛、羊、雉、蠶、麥苗、桑葉等自然景物,所勾勒的野老倚杖、田夫荷鋤等人事活動,都是農村中常見的,沒有什麼奇特之處;所刻畫的形象,真實而具體,用的是白描手法,也無驚人之筆;所使用的語言,亦不假雕飾,樸素無華。這樣就形成本詩的自然、平淡之風,近似於陶淵明詩,但較陶詩精致。王維詩的這種“平淡”,不是淡而無味,而是淡中有悠遠景味。請看那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經詩人的筆觸,即在讀者眼前浮現了一幅鮮明、生動的農村薄暮的生活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還蘊含著詩人對被理想化的田家生活和農民的純樸的欣羨、讚美之情。而表現農民純樸的人情美,是或多或少含有否定官場傾軋之意的。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