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七雄:戰國七雄,即秦、楚、齊、韓、趙、魏、燕七國。雄雌:喻勝負。東方朔《答客難》:“並為十二國,未有雌雄。”〔2〕“秦兵”二句:《魏公子列傳》載:“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趙都,今河北邯鄲西南)。公子(信陵君)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於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留軍壁鄴(紮營於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平原君不斷遣使者至魏求救,魏王畏秦,終不出兵。〔3〕“公子”二句:《魏公子列傳》:“魏有隱士日侯贏,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於是公子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帶著隨從的車騎),虛左(空著車左邊的尊位),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整理)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轡(韁繩)愈恭。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睥睨,顧盼自得),故久立與客語,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當是時……市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駟馬,四匹馬駕的車。下,謙遜。〔4〕鼓刀:謂宰殺牲畜。鼓,敲擊。屠牲必敲擊其刀,故雲。《魏公子列傳》:“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慰問)之。”〔5〕抱關者:抱門閂者,即負責啟閉城門的人。《魏公子列傳》:“侯生為之劃策曰:“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魏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公子從其計,如姬果竊得兵符與公子。侯生又謂公子曰:“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公子行前,侯生曰:“臣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向)自剄以送公子。”公子至晉鄙軍,“侯生果北鄉自剄”。意氣,情誼,恩義。酬:指報答公子。〔7〕“七十”句:《晉書·段灼傳》載:灼上疏為鄧艾申辯說:“……艾功名已成,亦當書之竹帛,傳祚後世。七十老公,複何所求哉!”此處借用其語。
寒食城東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1〕。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2〕。
蹴屢屢過飛鳥上〔3〕,秋千競出垂楊裏〔4〕。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5〕。
題解
寒食,見《寒食汜上作》題解。即事,眼前的事物之意。這首詩描寫寒食節城東郊遊所見美景和少年們縱情遊樂的熱烈情形。前四句寫景明麗如畫,五、六句在清溪桃李的背景上,添幾筆不時飛上高空的秋千與皮球,使整幅圖畫更加充溢著清新靈動的青春活力。這二句中的“過”字、“出”字都用得好,宋吳拜《優古堂詩話》說:“晁無咎評樂章歐陽永叔《浣溪紗》雲:‘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要皆絕妙,然隻一‘出’字,自是後人道不到處。’予按唐王摩詰《寒食城東即事》詩雲……歐公用‘出’字蓋本此。”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