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2 / 2)

也對,我怎麼就沒想到呢,一個喜歡自己哥哥的怎麼可能不竭力討好妹妹呢。

“你們都叫她虞尚希。”我不明白一個人有名有姓,為什麼卻要人家叫她另外一個,一個自認為好聽的自己取的名字。

“桐顏,不是我們喜歡這樣叫,而是我們都順應潮流順應社會順應學校製度,當然,人與人的交往也是一種互相順應。”

可愛女孩兒說出來的話並不可愛,但去字字珠璣個個戳破要害,這也是我一直不敢麵對的東西。很顯然,這是個值得交的朋友。

每天我都會幫劉斯含帶早餐給安博,我也開始執行人與人交往的製度,不會也要強迫自己學會。安博每次上課都來得比較,我每天都會把早餐放在她的抽屜裏,其實每天都一樣,牛奶麵包,有時麵包變成了白菜包。我每天還早餐成為一種習慣,他每天無所謂的吃我帶的早餐成了一種習慣,同學們理所當然的覺得都是我每天給安博買的早餐也成為了一種習慣。其實我不喜歡這種習慣,但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現階段人與人交往的一種節奏模式。

莊夢喜歡在網上聊天,她覺得做為朋友,步調也要一樣。我不太喜歡這個,現實中的虛假太多,更何況虛似的東西。可是,我卻在虛假的東西裏找到了比現實更好的。

她喜歡用企鵝聊天,我的企鵝都放置好久了,之前在父親那邊養病的時候去念了會兒平麵設計,教我的是個研一的大學生,還是他幫我申請的,也不過是便於交流而已。

有一次跟她一起去網吧,閑得沒事兒,看到旁邊一個女孩打開的界麵跟企鵝空間不一樣,從小養成不懂就要問的良好教育品格的催促下毅然的跑去請教,後來我也申請了一個,經常在上麵寫博,寫所以現實所發生的和希望現實能發生。

我喜歡上麵的文字,那些透過電腦屏幕對麵的陌生人,上麵記錄著一些我未知的東西。我一般是看得多寫得少,那天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們都是大海裏的魚,遊著遊著,就散了。”無處不透著文藝氣息,寫這種傷感文字的人一般都是女孩,我不知道是我加的他還是他加的我,反正最後他在我的好友裏邊。

我是個不太擅長跟人聊天的人,哪怕是在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絡裏。我很生硬的發了個表情過去,他很快回複過來,也是個表情。一來二去沒有出現過一個文字,但卻並不覺得無趣,反而覺得好玩兒。我們每天都會打招呼,不知道是誰先,記憶中我先的次數比較多。我們有時會把上麵的表情全部發完,然後又從第一個開始,他有時會在一長串的表情裏夾幾個字。比如:“我們班今天有個人真是個奇葩。”當我問他怎麼個奇葩法的時候,他又開始發表情。或者突然來一句:“今天太陽可真,差點把我曬死了。”當我回答時,卻又變成表情,我不知道他是想跟我聊天還是想找個人發表情,但我還是樂在其中,這把我索然無味的生活增添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