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設縣至今一千七百多年,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的南豐,別號“嘉禾”。始建於三國時期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因其山清水秀適合蜜桔生長,風景綺麗西有比廬山還高出二百八十七米的軍峰山,所以令人神往。

傍晚時分,軍峰山的陰影鋪蓋了整個縣城,張琳站在盱江索橋的東北邊,看看夕陽正從軍峰山山尖滑落,又看看唐宋八大家之一,詩人和散文家曾鞏年幼苦讀的墨池——讀書岩。她無心欣賞此刻的美景,隻是想著現實的生活:經常關照汪愛華發廊生意,住在市山鄉家中是獨生子的劉健會不會如期赴約。

是啊,生活就是如此,一個人追求自身的幸福有錯嗎?丈夫吳鳴所屬的長紅墾殖場已經徹底倒閉,去年江西日報已經刊登了相關公告,將來的生活該如何繼續,她心裏實在沒底。也後悔不該把縣委招待所大門旁,正對著南豐賓館的公用電話亭給轉讓出去,要不現在至少還有生活來源。也不至於將三歲的女兒交給年邁的母親去照料,成了啃老族,在同學的店鋪裏麵幫忙,借學習理發來打發無聊的時間。

瓜子臉廋弱的張琳從高大的盱江索橋下坡後,右拐彎經過涵洞往讀書岩慢慢走去,晚風輕拂她齊耳短發,春末穿著短袖長裙的她,感到有點涼意,就雙掌交叉抱了抱自己的手臂,不時騰出隻手扶扶鏡架,扭頭朝身後看看,她多麼希望英俊高大的劉健會猛地出現,再一把抱住她的腰,說聲我愛你後輕親柔柔地去讀書岩山頂,眺望整個縣城的景色,再看著盱江水緩緩地流淌傾訴自己快要失敗的婚姻,憧憬美好生活的未來,讓他帶自己去浙江或上海開始新的生活……

日已西沉,張琳還在默默地等待。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心裏默誦無數次《再別康橋》的張琳看了看手腕上的電子表,已經快七點了,比她小三歲,英俊高大國字臉的劉健卻始終沒有露麵,她隻得返回縣城中心在十字路口,靠西麵的愛愛發廊。

汪愛華的愛愛發廊位於縣城的西麵,緊挨著縣電影院。整個縣城分東、西、南、北門四條街,因為是四條街的交接點,有百貨商場、電影院、五味館、文化館、照相館,加上正南麵的盱江索橋也就是整個縣城的中心點。西麵街百分之八十都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建築,兩邊的商鋪大都是用杉木建築而成,所以門眉幾乎都是黑黝黝的沒有任何色彩,愛愛的發廊也不例外。隻是經過裝修,裏麵卻顯得十分明亮豔麗。在店鋪裏麵的右邊有一道小門,掀開門簾進去就有一個斜斜的樓梯,上到木板二樓,二樓正麵是臨街的兩扇木窗戶,右邊就是兩張按摩椅和一個用花布隔離的床。那是專門供客人臨時休息的處所。

“他怎麼沒來?”張琳跨進店鋪,看了看那道門簾,顯得有些失望且身心疲憊:“說好四點半,我都等了兩個多小時。”此時她還希望劉健就在上麵的床上休息,她也可以上去挨著心儀的人躺一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