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便中帶血表示什麼?
(1)可能在便秘時,排便使肛門過於緊張。
(2)肛門有痔或其他疾病。
(3)有急性或慢性腸炎。
(4)有良性腫瘤,如息肉等。
(5)有直腸癌、結腸癌。
2.患直腸肛門病的人很多嗎?
是的,近1/3的成人有痔、肛裂、肛屢等肛門直腸病病史。
3.什麼是痔瘡?形成痔瘡的原因是什麼?
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豁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多見於經常站立者和久坐者。痔瘡是肛門疾病中常見的疾病,約占肛門直腸疾病的87%痔瘡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因素。
(1)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於下部,由於重力和髒器的壓迫,靜脈向上回流受到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支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淤積。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回流。靜脈又經過豁膜下層的疏鬆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2)遺傳關係。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3)職業關係。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運行,影響靜脈回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髒器充血,引起肛門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淤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肛門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
(4)局部刺激和飲食不節。肛門部受冷或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肛門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
(5)肛門靜脈壓力增高。因肝硬變、肝充血和心髒功能代償不全等,均可使肛門靜脈充血,壓力增高,影響直腸靜脈血液回流。
(6)腹內壓力增加。因腹內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飲食過飽或蹲廁過久等,都可使腹內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回流。
(7)肛門部感染。肛門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發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曲張,加上其他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
4.如何判斷老公是否患了痔瘡?
(1)便時出血,特點是無痛,血色鮮紅,便時出現。出血量一般不大,但有時也可較大量出血。便後出血自行停止。
便秘糞便幹硬、飲酒及進食刺激性食物等是出血的誘因。
(2)痔塊脫出。痔發展到一定程度即能脫出肛門外,痔塊由小變大,由可以自行回複變為須用手推回肛門內。
(3)肛門沉重、疼痛,常與排便不盡感覺同時存在。痔塊脫出嵌頓,出現水腫、感染時,局部疼痛劇烈。
(4)肛門周圍痛癢,甚至皮膚濕疹,極為難受。
如果老公出現以上所述的某些症狀,就要考慮是不是得了痔瘡,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
5.如果老公患了痔瘡,如何進行治療?
患了痔瘡,除了使用栓劑外,還需要使用潤腸、消炎等內服藥物。內痔可以行內痔注射療法或外科手術治療,外痔可行外科手術摘除法。具體治療方案,應當谘詢專業醫生後由醫生擬定,並在醫生指導下或由醫生親自施行。
6.老公認為“十人九痔,無需去治”,正確嗎?
當然不正確。如果是沒有表現出症狀的痔瘡,可以暫時不加治療。而一旦有了出血、脫出、疼痛等症狀,卻拖延不治,隻能加重自身痛苦,也給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出現貧血、局部壞死、感染等嚴重後果。所以,患了痔瘡後,一定要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來確定痔瘡程度和治療方案。
7.痔瘡可以預防嗎?如何預防?
痔瘡是可以預防的。預防痔瘡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每次排便超過3分鍾的,應逐步控製在3分鍾以內(若能控製在1分鍾以內,一、二期痔瘡可自行康複)。
(2)司機、孕婦和坐班人員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做10次提肛動作。
(3)習慣性大便幹燥者,在每天晚飯後(隔1小時)生吃白菜心150-250克。
(4)便後不能及時洗浴的,蹲廁起身前,可用較柔軟的多層(2厘米x4厘米)衛生紙夾在肛門處(半小時後取出即可)。這樣,在走路運動時,能使直腸靜脈迅速活躍還原,正常回流。
8.如果已經患有痔瘡,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樣做來減輕症狀,避免其嚴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