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人家點點頭,表示同意。於是他用極其微弱的、平靜的然而又是極為堅定的聲音,傾吐出了他多年來蘊藏在心底的願望。當韋韜筆錄完畢,念給他聽時,他點點頭,執意要求兒子扶他起身。這時,他勉強握起用了一輩子的筆,鄭重地分別在兩封信上簽署了沈雁冰、茅盾五個大字。這是先生最後的也是十分有意義的兩個簽名啊!他在致中共中央的信中滿懷深情地說:.親愛的同誌們,我自知病將不起,在這最後的時刻,我的心向著你們。為了共產主義的理想我追求和奮鬥了一生,我請求中央在我死後,以黨員的標準嚴格審查我一生的所作所為,功過是非。如蒙追認為光榮的共產黨員,這將是我一生的最大榮耀!.
另一封信是致中國作家協會的,他宣布捐獻25萬元稿費,願為發展和獎勵長篇小說創作助力。
這是多麼誠摯的感情,多麼感人肺腑的心聲!
不論是誰,讀到這兩封遺書,對於先生的為人,都會更加崇敬、更加熱愛。
那麼,究竟為什麼他不許在他生前交出這兩封信呢?
據韋韜和小曼同誌介紹,去年夏天,當先生病重住在醫院時,曾有幾位老人來看望他,向他提及希望他考慮申請入黨的事。他呢,極為嚴肅而鄭重地說:我是在黨的早期困難時入黨,並同黨一起度過了困難的,現在我們的黨勝利了,就不必再提這個問題,去和黨分享榮譽了。後來,韋韜同誌和他談心時,曾提到,由於林彪、“四人幫”的嚴重破壞,現在許多年輕人爭取入黨的觀念淡漠了,沒有這個追求了,產生了信仰危機。他聽了,疑慮地問:唔,有這麼回事?韋韜答道:是的。他陷入了沉思。而後,突然鄭重地告訴韋韜:如是這樣,那我現在倒是要考慮申請入黨的事。從此,他多年的心願又萌發在心頭。
至於捐獻稿費,那也是在去年秋天先生又一次病倒時,他經過考慮,征詢了兒子和兒媳的意見後決定的。為什麼偏偏要作為長篇小說的獎勵基金呢?先生目睹文藝界現狀,曾不止一次地說過:“近幾年來,中短篇小說出現了不少好作品,長篇小說相比之下,就不免還有一些距離。”他認為要深刻反映一個時代,沒有一大批優秀的長篇小說是不行的。先生對於社會主義的文學事業寄予了多麼大的熱情和期望啊!這對於我們在文學戰線上工作的同誌,也是一個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我的心向著你們!”——這是多麼鏗鏘有力的心聲哪!的確,先生自從1921年加入共產主義小組和中國共產黨後,雖然在1928年後他失去了同黨的組織關係,然而他此後幾十年卻一直是在黨的領導下從事革命的文化工作。1931年他曾向瞿秋白同誌提出過恢複組織生活的事。而由於當時多種的原因未能如願,但他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指導自己的行動。當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時,他的心也飛向了延安!1940年5月底他曾攜帶全家老小通過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線,到達延安。當時他是準備長住下去的。隻是由於黨中央和周恩來同誌考慮到他如是在“蔣管區”,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可以更好地為黨做工作,才又動員他離開延安,回到“蔣管區”去。他堅決服從了黨的安排,卻把兩個孩子留在了延安(女兒沈霞後來不幸在延安病逝)。他曾先後戰鬥在敵人的心髒“陪都”重慶和香港、上海等地,直到全國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黨曾考慮安排他領導職務和行政工作。他懇切地向周總理提出:我是個作家,希望不要擔任行政職務。總理認為他的意見對,就答應了他的要求。但是後來由於工作的迫切需要,中央還是決定任命他擔任文化部長。當毛主席和周總理找他談話並向他商量時,他服從大局,聽從黨的安排,犧牲自己的創作,欣然出任了文化部長。同時還擔任了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等許多繁重的職務,為黨的文化藝術事業嘔心瀝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他終生堅定不移地為共產主義理想和事業奮鬥的精神,將在中華大地永存,將在億萬人民心中永存,並將隨著歲月的推移,發揚光大。
“我的心向著你們!”嗬,我仿佛又見到了麵容慈祥、親切的先生,又聽到了先生那言辭委婉、懇切的談話。令人熱愛,令人崇敬的茅盾先生,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1981年仲夏夜,北京
想起了茅盾先生
1981年3月27日清晨5時55分,一顆偉大的心髒停止了跳動。崇高的靈魂去了,中國文壇隕落了一顆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