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可能是使這一設想變成現實的重要力量。1991年,還是議員的阿爾·戈爾提出劃時代的“信息高速公路”法案時,在位的總統是布什。他在11月簽署了這項法案。可以說,直到此時美國才開始重視信息技術對經濟的影響。克林頓入主白宮後,阿爾·戈爾成為副總統。他們執政的第一年,一個最值得注意的成果是成立了由戈爾領導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顧問委員會。根據白宮的行政命令,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內容如下所述: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是硬件、軟件、技能的綜合,它使人們之間以及人們與計算機和業務機構的聯係更加便利。這一行政命令使創立網絡成為國家重點攻關項目。設想中的網絡在外形和功能方麵很可能類似於Internet。
克林頓政府發表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日程表》稱:“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將使國家獲益巨大。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能使美國公司增強競爭實力,並且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獲勝,為美國人創造出良好的就業機會,從而推動美國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能改變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擺脫地理位置和經濟狀況的製約——為所有美國公民提供發揮才能和實現抱負的機會。”那麼,具體地說,到底什麼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也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呢?把家庭裏的多媒體與全國範圍內的企業、商店、銀行、學校、醫院、圖書館、電腦數據庫、新聞機構、娛樂場所、電視台、政府部門中的多媒體聯結起來,形成互相交叉的網絡,這個網絡就是目前美國政府正在著手進行的“信息高速公路”。具體來說,就是在全國範圍內,鋪設光導纖維的電纜作為信息流通的主幹線(隻有新型的光纜才能有這麼大的容量),通過光纜和多媒體,向全國提供教育、衛生、商務、金融、文化娛樂等等頗為廣泛的服務。
美國政府給這個計劃規定了最低要求、中期計劃和遠景目標。美國總統克林頓於1994年1月25日在《國情谘文》中對最低要求的解釋是:爭取在2000年以前把全國的公共設施聯係在一起;中期計劃是到下個世紀初使大部分美國家庭入網,實現多媒體普及化;最高要求是用15~20年的時間建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全國——最終是全世界的——電子通信網絡,它四通八達,將每個人都連在一起,並能提供所有想象得出的通信服務”。美國副總統戈爾說:“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將推動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這是一場革命性的社會變遷。”自此以後,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信息高速公路,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日本、歐洲相繼宣布了類似計劃,我國的國民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也製訂了《中國國家信息化基礎結構發展綱要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