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一般人心目中,這些幾乎已經成了不可質疑、不可思考的東西。涉及到國家、民族,有幾個人敢去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說這些其實並不具備根本意義,也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都是暫時的,有時甚至是被扭曲的,顛倒的,被利用的。一旦這樣說了,有無數智商、心胸即弱且窄的人就會瘋狂攻擊、謾罵。
尤其是年輕人裏麵,這種情況最為嚴重,越是身處社會底層的越是明顯,這些早有曆史可證,於是日本政府和希特勒可以毫不費力的煽動起本國青年去侵略他國,屠殺百姓。
那麼如果我們能把這些高大光輝到常人不敢質疑不敢思索的東西,包括善惡觀念的本身,都去看透徹想明白,都不再執著,那麼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當然就更容易解脫放下了。這就好比說一個人能輕鬆打敗蕭鋒,還怕打不過慕容複、包不同嗎。
當然,凡事不可矯枉過正,善惡不二是不錯,但每個人有自己的當下的身份和所處的環境,那就有相應的責任。也就是說,雖然一切都是虛幻無常的大戲,但你自己的角色得演好。
比如說,郭靖既然選擇了固守襄陽城,帶領滿城軍民進入了戰爭的流程,那麼即便是他突然大徹大悟,明白一切國家民族的爭鬥都是過眼雲煙,是非成敗轉頭空,那也不能隨便轉身離開,不止是他,城中其它軍人也都是如此,各有其角色所帶來的職責,不能隨便放棄,否則,襄陽立破。
再有就是,雖然蒙古必然滅亡大宋,這是大勢,個人縱然粉身碎骨也無法扭轉,但一個國家無故被侵犯,百姓被屠殺,也不能直接就屈膝投降。否則,後世的侵略者就更加肆無忌憚。
所以,對主動來犯的侵略者,那是可以殺的。隻不過,若是修心人,殺人不是為了泄憤,而是為了悲憫,既為了悲憫本國的百姓,使之免於被屠殺。也悲憫對方的將士,因為貪嗔癡,作下殺戮無辜的大惡。
殺他們既是為了救本國人生命,也是為了製止對方更多的作惡。這是以大慈悲心,施展雷霆手段,濟世救人,寧可自己承擔其中的因果。他心中明白,殺人是為了救世,是殘酷人世中的無奈之舉,對整個人類來說,即便是為反抗侵略而進行的殺戮,也隻是飲鴆止渴,別無選擇下的一種悲哀。並沒什麼值得自豪和興奮的,不動聲色的盡最大努力作戰、擊敗敵人便是,不需要把殺戮同類當成賞心樂事,更不需要為了用對方人命換來的功勳而欣喜。作為真正的名將,應該是悲天憫人的反戰主義者。
話又說回來,郭靖守城、殉城固然可敬可佩。但如果因此而否定其它人,比如楊過、小龍女、郭襄、黃藥師等,說這些人沒有和郭靖一起守城殉國,就是卑鄙自私、就是漢奸。這種言論就是獨裁的種子,以大義之名行至惡之事。一個國家如果不允許子民選擇避世退隱,甚至逼著早已避世的人也要必須參軍殺敵,那這樣的國家,即便保住了,也是罪惡的淵弊,其國的人民也是被統治者魚肉欺淩的羔羊。
神雕俠侶中,襄陽英雄大宴,郭靖、黃蓉邀請隱居多年的趙老爵爺和烏鴉山聾啞頭陀赴宴,二人都沒有參與。難道要因此斥之為漢奸、叛徒?按照某些執著者的邏輯,這二人武功高強,卻不為國效力,抵抗蒙古,那簡直就是罪大惡極啊。
避世或隱居就是對整個世界的金盆洗手,不參與一切爭鬥,每個人都有選擇這條路的權力,因為人家看明白了,一切爭鬥,小到兩個人之間為了財色名利或理念之爭,大到兩個國家的戰爭,都不過是蝸角之爭,千百年後都是過眼雲煙。那人家為什麼不能避而遠之呢。
還有倚天屠龍記裏,蒙古已經統治中原,張三豐武功大成,也沒有全力去造反,推翻元朝啊。按照某些人的邏輯,這也是漢奸啊。還有當時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選擇了忍耐度日,沒有和蒙古人拚命,難道都要打成漢奸一派。
當然,反過來思考,隱居者、避世修行者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不應當因為自己不參與戰爭,而指責為了保家衛國而血戰犧牲的將士。一切都是因緣際會,把每個人推到了當下的角色,各負其責,各走各路,誰也不要指責誰,因為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因果規律,與其說善因與惡因,不如說是順從與敵對,因為善惡往往是人類根據自己的得失定下的標準,並不能全部準確,前文說過,人經常以善為惡或以惡為善,說到底都是人類的分別、妄想造就的概念。
比如發財這種事,大多數人認為是善果,其實如果善因善緣不夠,定力不足,就可能因為驕奢淫逸、吃喝嫖賭甚至是吸毒引來災禍,比如那些因拆遷暴富後,揮霍無度導致短期返貧甚至橫死的人;生病則大多以為是惡果,但如果善因善緣足夠,病人因此反省人生信念,以後注意保養身體,修心行善,那就其實是善果了。
所以用順從與敵對描述就更準確一些。你順從世界、眾生,世界、眾生就順從你,你敵對世界、眾生,世界、眾生就敵對你。你令世界、眾生快樂愉悅,世界、眾生就令你快樂愉悅;你令世界、眾生痛苦煩惱,世界、眾生就令你痛苦煩惱。這就是因果規律的本質。
說了這麼多善惡不二的道理,要強調的是,這是最高理念,是為了破解執著的專用藥方。智慧、心胸不夠的人,不要亂用,否則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以善惡不二為借口,從此善惡不分,對己不修善,對外不止惡。
有一句話極其重要,“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做人也好修心也好,切不可好高騖遠。善惡不二那是最高理念,沒到那個層次之前就要老老實實地止惡行善,一點一滴的改正自己的缺點,半點不能馬虎。沒有長期的具體事情的積累,是不可能直接真正徹底體悟到最高理念的。
修心過程中萬萬不可學倚天屠龍記中的朱長齡,原文:“朱長齡……當即從洞穴中鑽了進去,沒爬得多遠,便到了五年前折骨之處。他心中隻一個念頭:“這小子比我高大,他能鑽過,我當然更能鑽過。“想法原本不錯,隻是有一點卻沒料到:張無忌已練成了九陽神功中的縮骨之法。
……這時雙手給四周岩石束在頭頂,伸展不開,半點力氣也使不出來。心中卻兀自在想:“這小子比我高大,他既能過去,我也必能夠過去。為什麼我竟會給擠在這裏?真正豈有此理?“
可是世上確有不少豈有此理之事,這個文才武功俱臻上乘、聰明機智算得是第一流人物的高手,從此便嵌在這窄窄的山洞之中,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出。“
這就好比說,一個人穿越回到1937年,做了全國軍事總司令,明知道抗日戰爭必勝,這是最高理念,確信無疑的。但每一場戰役也還是得殫精竭慮的去籌劃、指揮,還得靠一點一滴的的戰鬥堆積起最後的勝利,不可能放任不管就輕鬆勝利,這就是事須漸修。
所以呢,不隻是對自己心中的惡要盡力製止,對正在嚴重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惡行,隻要有能力,就一定要全力製止,隻是心中不能因他人之惡行而引發類似憤怒、仇恨等負麵情緒。不到那個境界之前,不要妄談善惡沒有分別,否則就是賣弄嘴皮子,誤人誤己。
說到這呢,小結一下,要表達的就是分別、妄想要不得,那是所有人際關係矛盾的重要根源,因為它會告訴我們,這是好的,我要得到,我要親近;那是壞的,我要避開、推遠。
然後就產生了各種被認為是利益的事物,物質利益,情感利益,道德感利益。而除了道德感利益是無限的,不怕被分割以外,其它利益都是有限的,都具有排他性。那結果顯而易見,要得利就要爭奪,爭奪自然就有矛盾,小利益還好辦,大利益就要殺人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