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重要的內容都會放在後麵出場,所以有壓軸戲這個詞。這篇文字也不例外,本章已經很靠後了,其內容更艱深一些,有些枯燥。對自身的修養要求也更高,自我約束也更嚴格,追求心理素質更高境界的朋友可以琢磨一下,我會盡量闡述的淺顯一些。
上一章末尾談到因果規律,就得說一說有漏之善。前文中關於因果沒有說的很透徹,這章再補充一下。
再次強調,不要見到因果二字,就以為吉凶禍福是神明的賞賜或懲罰。
蝴蝶效應大家都知道,這裏再引用一下。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係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係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係統的極大變化。
說穿了就是連鎖反應而已,毫無靈異神奇。一個人二十年前打死一條狗,經過漫長複雜的連鎖反應,可能會終於在某一天遭遇了車禍,或者換上了癌症。一個人兒時從小夥伴手中救下了一隻蜻蜓,同樣經過連鎖反應,可能會三十年後在一次災難中成為唯一的幸存者。(此處隻是舉例而已,實際情況當然比這個要複雜)。
一切都是在因果規律下運行的,絲毫不亂。隻不過大多數普通人通常無法看清楚,在漫長的時間內,繁雜的因果中,究竟是哪一個言行、念頭,引發了後來的哪一個結果。
很多時候,因與果之間,間隔的時間太長,不像某人打了人一拳,對方馬上還擊;某人出軌被配偶發現,馬上離婚之類的事件那麼顯而易見。
因此造成了混亂的認知,要麼完全否定因果存在,要麼半信半疑,要麼將一切推給鬼神,成為迷信者。
那麼有人可能會想,既然因果規律這麼複雜,我們怎麼能掌握它並從中獲利呢?簡單的很,前文也說過。“善待一切生命和整個世界“。隻要這樣做,按照因果規律,經過連鎖反應,世界就會善待你,如此而已。
這善因與惡因就好比一個天平兩端,放了兩個大桶,一側是善一側是惡。你的一言一行、一個念頭,就是根據善惡分別在兩個桶裏加水。
如果惡的一側比較重,天平就會向惡的一側傾斜,傾斜的越多,惡果就發生的越快越嚴重,反之亦然。當然,真正的運作要複雜的多,比如說,有的惡因會引發疾病,有的會引發離婚,有的會引發財產損失,有的會引發親朋好友的背棄,有的會引發自己心情變差甚至是精神病,有的會引發事故導致傷亡或自殺、入獄等等,各有不同。但大體上就是這樣善果、惡果的傾斜。
多數人是善惡大體均衡,所以生活比較平淡,既沒有大的得到也沒有大的失去。
說到這裏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惑,為什麼有些人做了惡,卻沒有馬上遭遇惡果。前文提到過,因果規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重者先牽“。你隻看到了他的惡,卻不了解他的善。尤其是他心中善念有多重,你並不知道。更何況,善惡的標準,並不是常人理解的那麼簡單,這一點前文也有敘述,有時你以為是惡,其實背後隱藏著善,反之亦然。所以,有時一個公認的好人會遇到很大的逆境,也是同理。
好人遭遇逆境,那是他有不為人知的惡因的“重量“在這段時間超過了他的善因。惡人平安生活甚至風生水起,那是他有不為人知的善因的“重量“在這段時間超過了他的惡因。
有些朋友可能會想,自己或者某位親朋好友,確實沒有什麼惡劣的言行,怎麼還會碰到一些比較嚴重的逆境呢?
這是不明白一個道理,隻在言行上沒有惡是不夠的,有惡念也是不可以的。惡念就好比在善因的桶上打開了裂縫,把善因漏出去了。比如一個人因為某種原因,對某人產生了恨意,很惡毒的想,他怎麼不被車撞死呢,怎麼不得癌症呢。或者聽說那個人或者他的家人倒了大黴,就幸災樂禍。
諸如此類希望他人倒黴,或對陌生人之不幸麻木不仁甚至拍手稱快的念頭,都是戾氣。在網上常常可以看到,因為一些狹隘的觀念,每逢其它國家有人因事故、災難或恐怖襲擊大量傷亡時,就會有一批人大聲叫好。這種人群幾乎在每個國家都有,隻是多少不一,大多是生活不如意或者精神格局低下的年輕人。
這是極其惡劣的負能量,對自身極為不利,對同類的死亡都能興高采烈,這種人的生活如果能一帆風順,那就奇怪了。哪怕隻是一瞬間產生此類想法,也會飛快的泄漏這個人的善因。他承裝善因的大桶就變輕了,天平就向惡的一邊傾斜了。再加上因緣具足時,惡果就會發生在他身上。
有些人對與心念的善惡會影響生活的順逆不理解、不相信。他們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認為隻要不把惡念實現,不做出言行,就沒有任何問題。
那麼本文中,就隻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更深一層的真相就不談了。
前文講過表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也講過潛意識是如何在無法察覺的情況下影響人的言行的。
那麼我們就應該明白,當你的表意識產生惡念後,如果不能及時化解,反而以為理所應當,甚至執著的反複加重這種思維,那就會在潛意識中種下惡因的種子。
然後潛意識就會反過來,悄悄的左右你的表意識,使你做出錯誤的言行和抉擇,根據惡念的輕重,導致大小不同的惡果發生。
再往淺顯一點闡述,一個心中常懷惡念的人,他的表情、言行,不可能不受半點負麵影響。那種戾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掩飾的,必然會放射出來,被他人察覺,你對別人放射惡意,別人對你自然會沒有好感(這種感覺對方不一定是明確察覺到的,但內心深處會有直覺,造成這種直覺的原因,可能就是你一個瞬間的眼神、表情,無意中的一句話等等),交往中就會有意無意的給你造成障礙,使你經常遭遇挫折和逆境。當然,這個戾氣反饋的過程有時直接快速,有時會曲折漫長、難以察覺。
如果這個人時時刻刻強行掩飾,表麵上無論人前人後都表演的和善如春風,內心深處卻咬牙切齒的詛咒著某人某事,甚至是整個世界。那麼這種巨大的精神負擔本身就是極其嚴重的心魔。長期發展下去,不是人格分裂就是精神變態,絕不可能有平靜快樂的心態,沒有平靜快樂的心態怎麼可能有幸福的生活。
那麼都有哪些想法、做法屬於惡念呢?這是有不同層次的標準的,最低層次是不違法,再高一點是不嚴重違背現今社會多數人公認的道德規範,這些大家都了解,無需細談。
其實,就僅僅不違背道德規範這一點,很多人都無法完全做到。所以,常常會有人說,部分國人的素質,實在不敢恭維。素質低其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把素質低當作理直氣壯的資本,受不得半點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