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再看《鹿鼎記》裏麵的政治,陳近南是天地會的大英雄、大豪傑,武功蓋世,但是有什麼用呢?一個武功最好的人到最後是不管用的,而且在韋小寶的眼中,這個天地會裏全是一些迂腐的老家夥。你為什麼非要反清複明呢?現在這個滿人當皇帝當得多好啊!康熙做皇帝,天下太平,比以前漢人皇帝好多了!這裏隱隱約約在呼應著《書劍恩仇錄》裏麵乾隆帝的說法。
此外,最妙的是韋小寶的身份問題,他覺得“民族身份”根本不是問題,甚至連他爸是誰都不是個問題。因為他媽是妓女,他到底是誰的兒子他也不知道。過去我們罵人常說誰是王八生的孩子,你媽是妓女之類的。可這些罵人的話運用在韋小寶身上就完全失效了,因為他當真就是妓女生的孩子,而且他自己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爽得不得了。在他的世界裏,他憑著自己的詭計、古惑和一種香港人式的小聰明,什麼事都能夠做到完美。我們看到,韋小寶簡直是個大贏家,身邊很多漂亮的女人當老婆,心裏麵還掛念著俄羅斯地下城堡裏麵埋的寶藏,真是爽快得不得了。那麼,這是否也正是我們能夠看到的金庸小說最終的政治態度呢?
作者小傳
金庸,原名查良鏞,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者、企業家、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大紫荊勳章”獲得者。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譽為武俠小說史上的“泰山北鬥”。其代表作有:《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笑傲江湖》、《鹿鼎記》、《倚天屠龍記》等。
《哥倫比亞的倒影》
美貌不需要休息
讀書是很奇妙的事,偶爾會出現一些重新被發掘出來的作家讓你非常驚訝:居然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作家,文章寫得這麼好,怎麼過去大家沒注意到?
木心就是一個例子,不過他已經被發掘過兩次。第一次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台灣,當年有人在台灣登了他的文章,大家驚為天人,搶著要出版他的書;第二次則是最近幾年在大陸被人發掘。其實早在80年代,陳丹青等人在美國混的時候就深受木心影響,常去看他,上他的課。那時木心在那邊開了一個中國文學史班。
90年代末,也就是台灣發現木心與大陸發現木心的中間階段,孤陋寡聞的我並不知道誰是木心,偶然在台灣一家書店閑逛的時候翻起一本叫《同情中斷錄》的書,作者正是木心。一打開,書的扉頁上有一句題詞:“本集十篇,皆為悼文。我曾見的生命,都隻是行過,無所謂完成。”一看到這句話我就被震住了,居然還有這樣的說法,真是讓人震撼。
看到這裏你們大概就能夠知道木心的文章是什麼風格了。他的散文既不是無病呻吟,也不喜歡講生活上的瑣事,而是常常喜歡采用文字的功力去探討生命中或者世界中一些不解的現象,很有一種哲學思想的味道。
木心也談美貌,他有篇文章收錄在《哥倫比亞的倒影》裏麵,叫《美貌》。他一開始說:“美貌是一種表情。別的表情等待反應,例如悲哀等待憐憫,威嚴等待懾服,滑稽等待嘻笑。唯美貌無為,無目的,使人沒有特定的反應義務的掛念,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其實是被感動……其實美貌這個表情的意思,就是愛。這個意思既蘊藉又坦率地隨時呈現出來。擁有美貌的人並沒有這個意思,而美貌是這個意思。當美貌者摒拒別人的愛時,其美貌卻仍是這個意思:愛--所以美貌者難於摒拒別人的愛。往往遭殃……美貌的人睡著了,後天的表情全停止,而美貌是不睡的,美貌不需要休息;倒是由於撤除附加的表情,純然隻剩美貌這一種表情,就尤其感動人,故曰:睡美人。人老去,美貌衰敗,就是這種表情終於疲憊了。老人化妝、整容,是‘強迫’堅持不疲憊,有時反顯得疲憊不堪。老人睡著,見得更老,因為別的附加的表情率爾褪淨,隻剩下衰敗的美貌這一種慘相,光榮銷歇,美貌的廢墟不及石頭的廢墟,羅馬夕照供人憑吊,美貌的殘局不忍卒睹。”他這樣去講什麼叫做美,不是一般散文的寫法,也不是哲學理論性的探討,但能夠用它的文字把你整個抓進去。
木心的文字最有特點的地方是什麼?陳丹青說“他似乎是在沒有中斷的傳統底下出來的人”,我覺得很準確。
有人看到他的東西就說他用字很“深”,我一個上海朋友就說過,木心的文字太深奧,每一頁都有字需要一般讀者去查字典。可這又不表示他完全古意,雖然他曾經用文言文翻譯過一次《詩經》,功力很誇張。但問題是他不是純粹古典,說他像“五四”吧,又不像“五四”,更不像我曾經說過的時下那種語言汙染的散文作品,不會動不動寫出來一句什麼“人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種莫名其妙讓人看了就起雞皮疙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