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思想雜草(4)(2 / 2)

這本書首先提出的挑戰就是研究什麼叫做“肮髒”的問題。我們過去常常覺得肮髒表示某個東西很不衛生,可是你仔細想過什麼叫做不衛生嗎?其實這不隻是個自然科學範疇的東西,更是一個文化習慣。比如我們會覺得坐在地上很髒,但對日本人來講,坐在地上就不髒了;我們會說用手吃東西很髒,但是印度人卻覺得用手吃東西那才叫幹淨。

所謂幹淨與不幹淨,髒與不髒,是有文化作用在裏麵的。一個東西幹淨或不幹淨決定於它的空間和位置,這就是瑪麗·道格拉斯提出的一個極具創造性的想法。她從這個想法開始接著研究別的社會禁忌問題。

她很仔細地研究了猶太教的經典《舊約聖經》的《利未記》(Leviticus),認為過去有很多解釋非常奇怪。書裏耶和華就是上帝,他對他的子民以色列人說:注意,豬是不能吃的,它是不潔的;駱駝是不能吃的,它是不潔的;兔子不能吃,它是不潔的。水裏麵的東西都能吃,可是水裏沒有鰭又沒有鱗的也不能吃。天上的東西大部分可以吃,可是有些東西還是不能吃。他規定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而且規定得很奇怪。什麼叫幹淨,什麼叫不幹淨?什麼叫潔,什麼叫不潔?

大家都不曉得該怎麼理解這些命令。這規定到底是怎麼得出來的?它的根據是什麼?兔子是不是真的很不幹淨?豬是不是真的很不幹淨?沒有鰭又沒有鱗的東西,比如中國人常吃的海參、海蜇不就是這種東西嗎?難道吃了它們會有問題嗎?很多學者都曾經研究過,而瑪麗·道格拉斯則用我們剛剛說的那種方法重新去看這些禁忌食品。

她總結出一種規律:原來所有的禁忌都能夠反向折射出一個社會或一個文化的宇宙觀,可以從中看出它怎麼去分類萬事萬物。比如像猶太人,他們對動物的看法就符合這一點。豬為什麼不能吃?豬跟牛羊一樣,有蹄有腳趾,可這其中的大部分動物都會反芻,豬不會反芻,所以豬是一種“異常”的動物,在這種類別裏麵它是不正常的,是異類。所謂不正常就是位置擺錯了,像把鞋子擺在書上是不對的,所以它是“不潔”的。同樣,駱駝會反芻,可是它沒趾,所以它也是異常動物。大部分水裏麵遊的東西都是魚,猶太人覺得,魚有鱗片、有魚鰭,可是海參、水母、海膽、海星這些東西沒有鱗片,沒有鰭,所以沒辦法好好地被安放在“水族類有鱗有鰭”這個類別裏,於是它也是不潔的、不幹淨的。

有一些話常被叫做粗話、髒話,不是那些話本身是粗的、髒的,倘若你身邊所有人都是黑社會和流氓,天天都說這些,你便不會覺得有任何問題。但是你若在大庭廣眾或者電視上說髒話,就會讓人覺得很不能接受。一個東西的定義要看它的位置在哪裏,這就是偉大的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的創見之一。大家看完這本書或聽我介紹之後回去可以好好想一想自己身邊有什麼樣的禁忌,有什麼東西是不能碰、不能說、不能吃的,你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我們的文化和宇宙觀,會發現我們是如何分類這個世界的。

作者小傳

瑪麗·道格拉斯(MaryDouglas),著名人類學家,一生筆耕,發表大量著作,對世界人類學有重大貢獻,可謂現代人類學大師。其著述雖在華文人類學界享有高度讚譽,但論著多數尚待翻譯。她對於中國人類學的影響主要通過國內同人述評之作間接產生。

①孔子不是聖,隻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古代貴族(真君子)為立身標準的人;一個好古敏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一個有道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於批評當世權貴的人;一個四處遊說,替統治者操心,拚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一個古道熱腸,夢想恢複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也很無奈,唇焦口燥,顛沛流離,像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狗。讀孔子的書,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講,他是個堂吉訶德。《論語》有個優點,就是沒有後人的那種虛偽勁兒。書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罵,毫不遮掩。誰說偉大導師就得高大全,聖門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們師生在一塊兒,學生頂老師,老師罵學生,都被記下來。我讀《論語》,是讀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麼,要看原書。我的一切結論,是用孔子本人的話來講話--不跟知識分子起哄,也不給人民群眾拍馬屁。古人說,”衣食足而知榮辱“。其實,衣食足了,也未必知榮辱。學《論語》,有兩條最難學,一是”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二是”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現在,哭著鬧著學《論語》的,不妨先學這兩條,試試看!(《喪家狗》封底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