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知客(1)(1 / 2)

為什麼教育的本質就是愛欲呢?在想念篇裏有一個片段。蘇格拉底曾經有一個學生,很崇拜他。蘇格拉底長的是出了名的醜,又是一個老頭,但是這個學生太愛他的智慧,自願留下來陪蘇格拉底睡覺。當時的希臘人談戀愛指的就是同性戀。在這樣的情況下,蘇格拉底逐步引導他的學生,先以最大的自治力節製自己對學生的欲望,然後逐步引導他往更高的境界走。這個更高的境界跟欲望和愛欲無關,可是史坦納講,這難道不是一種最深刻的愛欲表達形式嗎?所有的教育都牽涉到說服。教育像強奸一個學生,牽涉到一個學生作為門徒對大師的屈服、對他的奉獻,打開自己,讓他進入。所有這些描述,這種比喻和說法都可以形容為一種關乎肉欲的隱喻。所以史坦納認......

《大師與門徒》

教育的本性是愛欲

在不同類型的老師中,最為人神往甚至崇拜的就是所謂的“大師”。如今我們講到大師,想到的大抵是一個有學術成就和地位的人,而最傳統、最經典的大師指的則是孔子那樣萬世師表的人,或是耶穌那樣改變人類社會的傳揚者。他們作為老師,跟門徒之間的關係,無論在哲學、曆史、文學範疇都是值得探討的重要題目。如何融會貫通地將音樂到建築,再到哲學等各門類裏的大師與門徒一一理清呢?給大家介紹一本很特別的書《大師與門徒》。

《大師與門徒》這本書也可譯作《大師的教育》或《大師的課堂》,作者喬治·史坦納是當今世上最博學的三個人文學者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意大利波隆那大學有名的大作家艾克和美國的哈羅德·布魯姆,三人都是學貫五經的大作家。

這本書雖然是喬治·史坦納的演講集,但絕對不是一本容易看懂的書。它沿襲了喬治·史坦納過去幾年寫作和演講的風格:做大量的引述,提大量的人名,在大量曆史文獻典籍中簡單地帶過幾筆並看出中間的關聯。他寫的東西雖然不深,但是預設了讀者的知識背景,對西方文化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才看得懂他寫的東西。但隻要看得懂就會發現他寫得非常好玩。比如書裏提到一個在中國號召力很強的人,德國的海德格爾,他講了海德格爾當年跟胡塞爾的關係。胡塞爾是現象學之父,當年曾經指導過海德格爾,海德格爾亦步亦趨跟隨了他十幾年,但是後來慢慢出現了叛逃之心。他表麵上對師傅畢恭畢敬,但私底下在跟別人通信時卻嘲諷自己的老師。

書裏談到這個師生關係時提到了亞裏士多德拒絕柏拉圖某些學術所引來的著名說法,即“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老師常常希望自己的東西能有人繼承,未完成的事業能有人接續,可這種問題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嚴肅的教育學問題,甚至不是教育哲學所探討的問題,卻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文化課題。這本書裏談了很多諸如此類的課題,比如提到了“師生戀”。史坦納花了很多篇幅去談的師生戀不是一般的師生戀,而是摻雜有欲望的師生戀。

柏拉圖的老師是蘇格拉底,而在史坦納看來,這個導師跟性欲是有關係的。在師生戀這個部分,英文原版中提到一個概念,說蘇格拉底是一個“重欲者”,一個“情欲主義者”。在他的教育裏麵,無論是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教育,還是最高級、最抽象的教育,愛欲都充滿其中,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愛欲。

為什麼教育的本質就是愛欲呢?在“想念篇”裏有一個片段。蘇格拉底曾經有一個學生,很崇拜他。蘇格拉底長得是出了名的醜,又是一個老頭,但是這個學生太愛他的智慧,自願留下來陪蘇格拉底睡覺。當時的希臘人談戀愛大多指的是同性戀。在這樣的情況下,蘇格拉底逐步引導他的學生,先以最大的自治力節製自己對學生的欲望,然後逐步引導他往更高的境界走。這個更高的境界跟欲望和愛欲無關。可是史坦納講,這難道不是一種最深刻的愛欲表達形式嗎?所有的教育都牽涉到說服。教育像強奸一個學生,牽涉到一個學生作為門徒對大師的屈服、對他的奉獻,打開自己,讓他進入。所有這些描述,這種比喻和說法都可以形容為一種關乎肉欲的隱喻。所以史坦納認為即便再靈性的教育都逃不過愛欲的一麵。因為教育本質上就是一個靈與肉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