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以為教育是靈性的。在舞蹈和音樂教育裏麵,師生之間的身體接觸是用不著講的,而這個接觸是你在鍛煉學生的身體,使他去適應某種操作身體的方法。
同樣的,在一個看起來很抽象的精神哲學討論上麵,學生同時也是處於不斷屈服的過程,當然有時候可能是老師被屈服,因為老師是被學生引誘著層層深入,越講越深,為了要進入這個學生的靈魂。
以前我曾經認為師生戀沒有更深層麵的問題可言,如果學生因為一個人的智慧,因為一個人很博學而去愛他,是很無聊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是為了這個原因去愛一個人的話,為什麼不幹脆自己好好讀書呢?那樣自己不也可以變成一個很博學的人嗎?後來我才了解,原來知識不是中性的,同樣的書,同樣的知識,由不同的人體現、構想甚至描述出來的時候是不同的,那些知識無法離開人和人的身體獨立存在。
作者小傳
喬治·史坦納(GeorgeSteiner),當代備受尊崇但也極具爭議的文學批評及翻譯理論大師,同時以研究猶太大屠殺和西方文化之關係聞名。史坦納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悲劇之死》、《巴別塔之後:語言翻譯麵麵觀》、《馬丁·海德格爾》、《藍胡子城堡:對文化再定義之討論》、《造物文法書》等等,其中《巴別塔之後:語言翻譯麵麵觀》已成為翻譯理論經典,影響甚巨。目前居住於英國劍橋。
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
對動物的溺愛折射了對人類世界的失望
可能遲早有一天我會吃素,因為我發現自己對動物的感情好像越來越深也越來越廣泛了。已經到達一個什麼地步呢?比如夏天我家裏麵有很多蚊子進來,明明咬得我滿身都是包,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舍不得打它們。有時候吃東西,不小心弄了些碎屑留在餐桌上,看到一群螞蟻來搬,我也不會把它們趕走,就靜靜地在那兒看著它們,直到它們把要搬的東西全部拿光為止。
我們對動物的這種感情,甚至溺愛,是不是反過來說明了我們對人類世界的失望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是否表示我們對動物的感情其實隻是一種投射,與這些動物本身無關?不止如此,甚至我們對動物的這種單方麵的感情投射以及沉溺,更能夠說明我們仍然活在一個以我為本、以人類為中心的世界裏麵。關於這一點,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TheCompanionSpeciesManifesto這本書,作者是DonnaHaraway(堂娜·哈拉維)。
哈拉維這個人說起來很特別,她是美國非常有名的女性主義學者,而且是很極端很激進的後現代女性主義者,她的專業是做科學研究的。這個科學研究不是說她從事任何的科學研究工作,而是研究科學這門學問。這是在最近十幾年相當紅的一門新學科,研究的是各種自然科學的基本假設,有點兒介乎科學史跟科學哲學的一個交彙。但同時,她也挑戰很多我們人關於自然世界的種種假想跟看法,這本書就是一個典型。
書名TheCompanionSpeciesManifesto的意思是夥伴種類、夥伴物種宣言。請注意這個TheCompanion,它不叫寵物宣言,而是物種,什麼叫“夥伴物種宣言”?她要寫一本小冊子出來,宣告發起一個運動,讓大家正視我們人類生活、人類曆史上有這麼一些東西是跟我們共生共存,一直繁衍到今天的,就叫做“夥伴物種”。這個夥伴物種宣言已經不是哈拉維的第一本宣言了。她曾經有過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人工智能機器人》,後來被收錄入她的一本很經典的論文集。今天我們很多人談人機混合的概念其實都是來自這篇文章。什麼是“人機混合”?想想未來的人類身上有很多非碳水化合物的東西,可能是一種晶片生命,比如人工大腦、人工手臂、人工眼,然而當各種人造機件跟人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還算是人嗎?她在先前那篇文章裏講的就是我們談淨化,不能隻是看生物,機件也在淨化,人跟機件已經合並起來共同進化,成為一種嶄新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