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尋求哲人石(2)(2 / 3)

這個爭論有特殊背景。1666年正值英國王政複辟時期[19],之前則是著名的克倫威爾[20]專政。這時候英國的社會秩序動蕩不安,也存在著很多宗教上的意見衝突,這種衝突甚至可以引發戰爭。波義耳跟霍布斯的爭論,其實也牽涉到對社會秩序的看法。霍布斯不能容許由少數科學家擁有特權,宣稱他們能夠觀察到甚至製造出事實和真理,因為在此之前,事實的認定一直來自於個人信念。比如法庭判案,一個人被控告殺了人,如果有一個證人說他看到了,那這個證詞並不可靠,不排除他有栽贓的可能。但是如果有一百人看到,這個可信度就大不相同了。實驗的推行,就是允許成百上千人共同說出他們看到的真理,這會威脅到國家秩序。

在波義耳宣布找到真空之前,很多人一直相信世界上有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存在,比如靈魂。關於這些事物的解釋,一直被掌握在教會手中,他們才有權力去解釋這些神秘的東西,這是一種奇怪的特權,也被認為是一種絕對秩序,是大家都應該遵守的。而實驗科學的出現無疑打破了這種秩序。

以波義耳為代表的皇家學會認為,科學研究一定會有爭論,但這種爭論應該在事實範圍以內。我們不談玄學、不談神學,也不談政治,但是我們會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進行謙卑的爭論,並期望它最終在共識中得到解決,這種共識才是社會秩序安定的基礎。

《利維坦與空氣泵》就試圖發掘霍布斯與波義耳的科學爭論之後的政治內涵。書中大量列舉了兩派的不同意見,既有科學上的也有政治上的,並指出這兩者其實是相通的。這本書出版後引起了很多爭議,因為它其實不是科學研究,而是把科學本身當成了研究對象。當你試圖用曆史學、社會學以及人類學方法去重新審視科學,就會發現科學家也是社會權力網絡的一部分,他們的科學研究難免會受信仰和政治立場的影響。

波義耳一直堅持不要把政治和宗教帶進實驗室,但他把實驗本身舉得這麼高,反而引發了某種政治爭論。如果把社會分割成不同領域,每個領域都各自處理好自己的爭論,這樣社會秩序就會穩定嗎?是不是同意這種觀點,還得大家自己去讀這本書才知道。

(主講梁文道)

《尋求哲人石》

煉金術到底是不是科學

漢斯-魏爾納·舒特(Hans-WernerSchütt,1937-),德國化學家、化學史學家,柏林理工大學教授,曾任德國科學史學會主席。

煉金的過程就像修道,當一個人突然看穿了世界的表象,並且通過研究物質的變化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他也就“得道成仙”了。

喜歡看漫畫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鋼之煉金術士》,裏麵有一個很關鍵的道具叫做“賢者之石”。在《哈利·波特》,以及很多網遊中也都出現過類似的“Philosopher‘sStone”——哲人石,那到底是什麼呢?

中世紀的時候,哲人石被認為是一種紅色的粉末或液體,並且是可以變化的。既然是粉末或液體,為什麼又叫哲人石呢?那是因為它具有固定不變的性質,能夠完好地經受火的燒烤,它比黃金還要純,是煉金術士的最高追求。

一說起煉金術士,很多人都覺得那是騙子,因為他們聲稱能夠把破銅爛鐵煉成黃金。煉金術到底是不是前科學時代迷信的產物呢?《尋求哲人石》這本書就介紹了煉金術的曆史,它的副標題是“煉金術文化史”。

煉金術的英文是Alchemy,從詞源上看,它與化學Chemistry應該大有關係。很多人都把煉金術當做化學的前身,從前很多煉金術士用的坩堝和燒瓶之類的器皿,現在依然在化學實驗室裏使用。煉金過程中使用的方法,至今也還是化學家們做簡單實驗的標準程序。為什麼煉金術會被認定是不科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