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尋求哲人石(3)(3 / 3)

[7]哈利·哈洛(HarryF.Harlow,1905-1981),比較心理學家,專注於研究靈長類動物的智力研究和辨別反應學習,1958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8]卡文迪什(HenryCavendish,1731-1810),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重大貢獻是建立電勢概念、測量萬有引力扭秤實驗等。卡文迪什去世後,後人籌建了著名的卡文迪什實驗室紀念他,該實驗室已培養出2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9]這個實驗是用一根39英寸的鍍銀銅絲吊一根6英尺木杆,杆的兩端各固定一個直徑2英寸的小鉛球,另用兩個直徑12英寸的固定著的大鉛球吸引它們,測出鉛球間引力引起的擺動周期,由此計算出兩個鉛球的引力,由計算得到的引力再推算出地球的質量和密度。整個實驗用望遠鏡在室外遠距離操縱和測量,防止了空氣流動的幹擾,操作十分精巧,被稱為“開創了弱力測量的新時代”。

[10]為了證明地球在自轉,法國物理學家傅科(1819-1868)於1851年做了一個實驗,設計了一種僅受引力和吊線張力作用而在慣性空間固定平麵內運動的擺,傅科擺(FoucaultPendulum)由此而得名。

[11]威廉·哈維(WilliamHarvey,1578-1657),英國醫生、生理學家,他發現了血液循環的規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學發展的基礎。著有《心血運動論》和《論動物的生殖》等。

[12]蓋倫(Galen,129-199),古羅馬著名醫學家,最重要成就是建立了血液的運動理論,發展了三種靈魂學說,著有《論解剖過程》《論身體各部器官功能》等。

[13]帕多瓦大學建立於1222年,是歐洲僅次於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的第三座最古老的大學,也是意大利最大的大學。1592-1610年,伽利略在此執教。

[14]斯蒂文·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1942-),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係教授,英國科學院院士,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著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

[15]托馬斯·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79),英國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他創立了機械唯物主義的完整體係,並繼承了培根的唯物主義經驗論觀點,著有《論物體》《利維坦》《論人》等。

[16]羅伯特·波義耳(RobertBoyle,1627-1691),英國化學家,他的《懷疑派化學家》一書的問世被視為近代化學的開端。

[17]以太(Ether,又譯為“乙太”),希臘語,原義為上層的空氣,天上的神所呼吸的空氣。在宇宙學中又用來表示占據天體空間的物質。17世紀笛卡兒最先將以太引入科學,並賦予它某種力學性質。

[18]羅伯特·虎克(RobertHook,1635-1703),倫敦格雷舍姆學院幾何學教授,主要貢獻是作為彈性力學基礎的虎克定律,另發明有鍾表擺輪、毛發濕度計、航海儀器、顯微鏡與望遠鏡等。

[19]王政複辟(TheRestoration),1658年奧利弗·克倫威爾去世後,他的兒子理查德繼任護國公,政權立即開始瓦解。1660年選出的議會要求上一任國王的兒子、長期流亡法國的查爾斯二世回國做國王,從而解決了危機。

[20]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Cromwell,1599-1658),英國政治家、軍事家。在1642年到1648年的兩次內戰中,先後統率“鐵騎軍”和新模範軍戰勝了王黨的軍隊,並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