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也同歡樂也同愁(1)(2 / 3)

雙方談到這一步,應該說是不容易的。毛澤東離開重慶回延安之前,蔣介石還說:“國共非徹底合作不可。”但他在自己的花園裏轉了一周之後,又覺得“共黨不可與群也”。日記中他寫道:“共毛態度鬼怪,陰陽叵測,硬軟不定,綿裏藏針。”正是對毛的這種估量,決定了蔣介石日後的策略。

書中還分析了“軟禁胡漢民”事件,胡漢民[1]是國民黨的元老,地位比蔣還高。在蔣介石掌握軍政大權之後,身為立法院院長的胡漢民與他經常有衝突。1931年的一天,蔣介石以宴客為名把胡漢民請到自己家中,誰知道突然就把立法院院長給軟禁起來,迫他辭職,而且當時國民黨內沒有人敢吭聲,沒人敢反對。經過這個事件之後,國民黨就徹底變成了蔣介石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個人獨裁。

(主講梁文道)

《近代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

打造現代中國

劉中國(1961-),河南信陽人,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係,現任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著有《明清兩朝深圳檔案文獻演繹》等。黃曉東(1963-),廣東惠來人,現任珠海市宣傳部長,暨南大學珠海學院兼職教授。

容閎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被認識得還太少。

容閎是一位一向被遠遠低估了的人物。說起清末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開風氣之先的人,我們可能首先會想到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等。其實容閎與他們相比,毫不遜色。中國近代曆史正如毛澤東所言,是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說,容閎是第一個把現代思想傳播到中國的人,他才是中國的現代化之父。

容閎1828年生於廣東香山,香山比鄰澳門,澳門從16世紀被葡萄牙人占領,成為中國沿海一塊資本主義文明的飛地,自然對香山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容閎的父親是個普通農民,他把7歲的兒子送到澳門讀書,希望他學點外文,將來做個買辦,過上比農民更好的生活。所以容閎在鴉片戰爭還沒爆發的時候,就開始接受中英雙語教育,後來又到美國留學。

清朝時候去美國讀書是非常困難的,那些困難常人根本無法想象。容閎去考耶魯大學那年才18歲,進耶魯大學第一要考數學,他根本沒學過數學;第二要考古希臘語,他也沒學過古希臘語,雖然他的英文還不錯。但是通過10個月的學習,這些考試他都通過了,成為耶魯大學第一個中國留學生。容閎後來認識了孫中山,兩人一見麵就聊得非常投機,對如何改造中國有很多共識。容閎為中國製定了一個從封建專製帝國轉變為現代民主共和國的藍圖——“中國紅龍計劃”[2],而容閎與孫中山的不同之處在於,孫中山是一個全職革命家,容閎最重要的影響是在教育領域。

容閎組織了中國第一批留美幼童,這批幼童後來全部成為清末民初政治、工程、醫學、教育各界的精英。“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都是容閎從第一代留美學生中培養出來的。

容閎還是一個外交家,他曾被清王朝委任為駐美國副公使,當時他為了中國勞工問題親自去秘魯做調查,並代表大清王朝與秘魯政府談判,製止了虐待華工的不人道行為。同時,容閎還是一個企業家,他對創辦中國的現代化企業也有很大貢獻。

而在這重重身份之外,容閎首先是一個愛國者,雖然他後來加入了美國籍,與美國很多名人都有來往,但他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故土。容閎看到當時的美國雖然離成為超級大國還很遠,但它的未來顯然比大清王朝光明得多,他希望中國也能走上一條現代化的道路。

當曾國藩還在與太平天國作戰的時候,容閎就敏銳地注意到,太平天國為什麼能吸引那麼多南方農民?他到過天京,見到洪仁玕,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試圖通過太平天國改變中國,可惜太平天國的領袖們根本不懂得什麼是現代化。反倒是曾國藩更重視容閎的思想,委他以重任。

不管怎麼說,容閎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被人們認識得還太少。如今這樣一個現代化的中國正是容閎當年日夜夢想的,此刻再回過頭去看看先驅們所作的努力,對我們應該有很大啟發。

(主講何亮亮)

《陳寅恪與傅斯年》

知識分子的風骨

嶽南(1962-),山東諸城人。曾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律係、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擅長考古紀實文學創作,著有《風雪定陵》《西漢亡魂》《盜墓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