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20世紀30年代過來的人,因為包辦婚姻居多,夫妻之間都有著巨大的文化差異,沒有多少羅曼蒂克的感覺,但是他母親一輩子對父親忠心耿耿,這種感情是後輩無法理解和評價的。尤其現在老夫婦都去世了,做兒子的出來講他們感情不好,到底有些……季羨林兩父子之間曾經有過十幾年的隔閡,但是季老臨終前重新接納了兒子,允許他回到自己身邊,並把所有財產都留給他。季承當時在父親麵前雙膝跪下,叩頭認錯,現在又在書裏翻案,批評老爺子的不是,而老爺子是不能反駁的,這是不是一種缺席審判呢?
季羨林和北大淵源深厚,當他還是一個青年學子的時候,剛回國北大就給了他很高的待遇,相當於是伯樂和千裏馬的關係。幾十年來季羨林都在北大辛勤工作,與校方關係相當融洽。季老也曾將很多珍貴文物和資料送給北大,但是後來又被季承拿回來很大一部分,這些恩恩怨怨一度被媒體炒得很熱鬧。
其實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非常鬱悶,一個學術造詣如此之高的國學大師,一生作出了這麼多有形和無形的貢獻,最後還將自己的一切都無償捐獻給國家,為什麼他的身後會有這麼多流言飛語?而有些流言又是從他親人口中說出的,不但說了,還通過媒體廣泛傳播——這一點也是媒體要檢討和反思的。
現在媒體競爭非常激烈,隻要有利可圖,大家都會趨之若鶩。憑著季老的名氣,隻要跟季羨林這三個字沾邊,足可以保證暢銷。可是為什麼大家不多拿一些精力去發掘季老在學術方麵的貢獻以及他對社會的正麵影響,而非要去關注他的隱私呢?
這本書中有很大篇幅都與季老晚年的助手李玉潔有關,李玉潔是季老晚年最信任的人,在季老身邊有十年左右。季老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其實對生活上已經無所謂了,他可以十年如一日地吃食堂,吃一個饅頭過一天,他唯一關心的事情就是做學問。李玉潔退休以後在季老身邊幫他處理各種大大小小的事務,誰要接觸季老都要先經過她。季承被父親驅逐出去後,對此一度非常憤懣,這種失落既有感情上的,也有物質上的。季老收藏有很多珍貴文物,比如有一幅蘇東坡的手卷就是國寶級的東西,價值連城。
據說早些年季承也跟自己的妻子有些不愉快,後來和季老的小保姆發生了感情,季老很不讚成。那時候季承是60多歲的人了,小保姆隻是個初中畢業生,這樣的忘年戀並不被看好,雖然現在兩個人已經有了孩子。
這些家庭糾紛都是斬不斷、理還亂的陳年舊賬,我覺得還是私下解決比較好。對季羨林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師來說,他在文化史上的貢獻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的一些微波小瀾根本不值一提。而且老人家已經過世了,我們還是要抱著更多的理解和感激,這是晚輩的責任,也是媒體的責任。
(主講馬鼎盛)
White Tiger
楊憲益:白虎星照世
楊憲益(1915-2009),著名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詩人。出生於天津一個銀行世家,20世紀30年代留學牛津。與英國妻子戴乃迭合譯過《紅樓夢》《離騷》《史記》等經典名著。
他是翻譯了整個中國的人。
WhiteTiger是楊憲益先生的自傳。楊先生是位大翻譯家,但與我們所熟悉的翻譯家不同,別人是把外國文化翻譯到中國來,而楊先生最有成就的工作是把許多中國典籍翻譯成英文介紹給全世界。有一些媒體甚至誇張地說,他是翻譯了整個中國的人。
楊先生工作上的重要夥伴是他的夫人戴乃迭女士。戴女士是英國人,跟隨楊先生到中國之後就一直留下來了。這對異國鴛鴦之間的故事也是中國知識界的一段佳話。他們倆工作的時候通常是這種情形:先由楊先生把中文書口頭翻譯出來,戴乃迭女士把它記下來,然後兩個人再一起從頭潤色。這對伉儷合作了幾十年,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
WhiteTiger的大陸版本譯為《漏船載酒憶當年》,又譯作《白虎星照命》。何謂“白虎星照命”?楊先生說他出生的時候,母親曾夢到有隻白虎撲懷而來,相士們就說這孩子是個白虎星,將來有可能成就大事業,但同時也是個凶兆,恐怕人生中會經曆很多磨難。楊先生拿這個說法當做書名,認為自己的一生就是一隻吉凶參半的白虎。
楊先生是世家子弟,他從小接受西式教育,一直到出國讀書,好像都沒遇到什麼波折,簡直順利得有點離譜。他到英國讀書的時候,有一年不用怎麼上學,別人可能都去勤工儉學了,他卻坐著郵輪遊了一圈地中海,坐的還是頭等艙。可以說,他的前半生就是一個世家貴族子弟浪漫的玩耍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