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洗腦術:思想控製的荒唐史(3)(2 / 3)

洛西可夫是新媒體的吹鼓手,很多年前就預言未來科技將是一種解放力量,讓人懂得自我判斷,擺脫諸如廣告帶來的誘惑。然而他的理論很快就被商業機構利用,演變出更厲害的宣傳手法。他本人似乎也缺乏免疫力,經常被商業機構邀請去演講,告訴他們過去那一套已不管用,因此常被人批評說他是向資本家投降。

Coercion:WhyWeListentoWhat“They”Say一書於1999年出版,台灣中文版《大腦操縱》於2008年出版。雖是一本老書,很多東西已經過時,但內容讀來仍很有趣。比如20世紀90年代,雪碧打出一則廣告語:“Imageisnothing.Thirstiseverything.”(形象不重要,口渴才重要。)廣告曆來喜歡塑造美好形象,讓人覺得會變得青春、漂亮、愉快。然而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單純地被這種形象廣告誘騙很不酷,要變得實際一點。針對這種潛在消費者,廣告商就說買這個產品不是為了形象,而是東西本身就是好。這又是一次成功的廣告宣傳,打動了自以為不會上當的人。

今天很多人有公關危機,比如政府官員、娛樂名人,還有商業機構。20世紀90年代,美國一家服裝公司被人攻擊,說它在第三世界國家找的代工工廠都是血汗工廠。老板很頭疼,跑去谘詢一位公關高手。公關高手首先問是否屬實,老板堅決表示他不知道這回事。公關高手就說,你應該走的路相當清楚——你必須起來領導反血汗工廠戰鬥,而且要認真去做。

公關高手的做法其實很簡單:當你被揭發一個所謂醜聞,如果是假的,你要起來反抗;如果是真的,你要坦白交代,絕對不要掩飾錯誤,不要嚐試轉移焦點。重點在於,你認錯之後如何將公共形象扭向有利的一麵。那位服裝公司老板於是搖身變成人權鬥士、白宮說客,勸說企業主們成立反血汗工廠聯盟,以示自己跟血汗工廠鬥爭到底。

傳統公關意在利用媒體去掩蓋事實、說謊和轉移焦點,讓錯事顯得沒錯。現代公關的邏輯則是有錯一定要承認,因為今天任何媒體手段都騙不了網民,接下來就是操縱媒體準確傳播你的訊息。不要把媒體變成用來隱瞞事實的工具,因為事實就擺在那兒。危機公關重點不在於隱瞞事實,而在於引導大家從另一個方向認識事實。這難道不是一種很高級的大腦操縱術嗎?

(主講梁文道)

The Tyranny of Choice

選擇越多並不越幸福

蕾娜塔·莎莉塞(RenataSalecl,1962-),斯洛文尼亞哲學家、社會學家、法學家,盧布爾雅那大學法學院犯罪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著有The Spoils of Freedom :Psychoanalysis and Feminism After the Fall of Socialism (1994 年)、On Anxiety (2004 年)等。

正因為有上帝規定我們不能做什麼,我們才有選擇的自由。

一家公司因社會經濟動蕩裁員,老板迫不得已裁掉一名年輕人。過去如果一個人勤勤懇懇工作,莫名其妙被炒魷魚,會罵老板,會認為華爾街那幫貪婪的金融家把錢賺光,剩下他們在受罪。不,這位年輕人的反應是問老板,你能不能告訴我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這樣我下一份工作才會表現更出色。老板堅持解釋說他的表現沒任何問題,但年輕人仍窮追不舍。

這位老板嚇一跳。今天大部分人被教導得像那個年輕人一樣,當你的人生陷入困境,你不會認為是社會集體的問題,而是個人的問題。現在每個人被迫學會自我反省,本應有的社會批判變為自我批評。這真的是一個好社會嗎?

很多人覺得現代社會比以前自由,因為擁有各種各樣的選擇。你可以選擇各種品牌的手機,然而這種消費的自由能叫作選擇的自由嗎?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職業、結婚對象,而過去連人生意義都是宗教給的。我們可以選擇信不信宗教,可以規劃自己的人生,難道生活不幸福嗎?

TheTyrannyofChoice(《選擇的暴政》)告訴我們,這樣的幸福其實充滿焦慮。蕾娜塔·莎莉塞是斯洛文尼亞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另一個身份是齊澤克[17]的前妻。兩人均為受精神分析大師拉康[18]影響的新一代思想家,因蕾娜塔·莎莉塞的作品易讀些,有時比齊澤克的作品更暢銷。這本書受到很多主流媒體的稱讚,然而中譯本《選擇》介紹作者時說是南非人,居然連國籍都搞錯!這本書告訴我們什麼?我們現在能夠選擇人生的去向,就像能夠選擇牆紙和護發素一樣。在充滿選擇的時代,一個矛盾的現象是,與之並生形形色色的顧問。美國流行一種職業叫生命教練(LifeCoach),現已傳入中國。難道人生像球隊一樣需要教練嗎?沒錯。我們麵對選擇無所適從,麵對困難不知所措,需要有人幫我們製訂人生規劃,告訴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