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植物看得見你(2)(1 / 3)

這門學問叫天體生物學(astrobiology),結合太空探索以及天文學家、地球科學家的發現,了解大自然如何運作,然後考察整個太陽係。詞綴“astro”(天體的)說明這門看起來有點怪的學科來自古老的天文學。天文學家對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的末日做了長期研究,用功能強大的望遠鏡定期觀察太空深處的物體,確實發現曾經可居住的太陽係崩解的遺跡。從詞根“biology”(生物學)來看,這門學科還要了解生命如何產生與終結。如果生命產生的各種條件消失了,生命自然也就不複存在。問題在於,生命產生的條件為何會消失?這就涉及星球本身的變化。彼得·華德和唐納德·布朗李合著的《地球:從誕生到終結》(TheLifeandDeathofPlanetEarth)講的就是這個問題。

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曆史其實是很短暫的。假如將地球迄今為止45億年的壽命濃縮為24小時,在晚上10點前,約五億三千萬年前產生多細胞生物的寒武紀大爆發[8]尚未出現,到晚上11點恐龍才現身,午夜前20分鍾因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午夜前最後一分多鍾人類才登場。人類過去一萬多年的藝術、宗教等文明成果則是最後兩秒的產物。

那麼,地球還有多長壽命呢?根據兩位作者的說法,我們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如果將地球看成一個有生命的星球,現在的地球已人到中年,開始步入衰退期,早就過了最適合生物生存的階段。

我們將走向何方呢?地球將會像太陽係裏的兄弟星球火星一樣,變成一個毫無生命跡象但又看得出曾被海洋覆蓋的幹枯的、惡劣的紅褐色星球。板塊運動使得五大洲慢慢聚合在一起,超級大陸重新誕生,然後動植物終結,海洋消失,最後連微生物都活不下去,所有生命皆毀滅。到了大結局的時候,人類在地球上生存過的痕跡已找不到。幸好有“阿波羅計劃”留下的東西保存在月球上,還有現在往太空發射的各種電波,證明人類曾經存在過。先不要說超級大陸那麼遙遠的事情,先看一個離我們最近的終點:幾千年後,地球會發生什麼?屆時地球進入冰河時期,那是一個風很大、灰茫茫而又幹燥的極寒世界,潮濕的海洋空氣被冰岩吸走,冰牆取代城市高樓的天際線,海平麵下降400英尺。未來的子孫會恥笑我們現在擔心全球暖化,他們寧願地球變暖一點。一旦我們耗盡了石油和煤,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讓冰河保持在海灣外。那時從北向南,冰牆將再次淹沒土地,迫使人類再次向較溫暖的低緯度地區遷移。

其實,這樣一幕情景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非常正常,我們看到的翠綠大地隻是地球曆史上極為短暫的瞬間。一萬多年的人類文明史是在一個間冰期出現的,而間冰期比起冰河時期來說非常短暫。可以預期,在人類未來的大部分時日裏,目前的一切景象都將改變,即將來臨的是更加漫長而正常的冰河時期。

(主講梁文道)

《謠言粉碎機》

讓謠言止於科學

果殼(Guokr.com),2010年由複旦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姬十三創辦的泛科技垂直網站,秉持“科技有意思”的理念,提供負責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題內容,對身邊的生活進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讀,讓科技成為公眾生活的一部分。

日本大地震之後,中國人為之瘋狂的一件事是買鹽。買鹽幹嗎?抗輻射。輻射從哪兒來?海水。

曾有一些朋友言之鑿鑿地告訴我,2012年12月21日地球會出現三天全黑的場景,抬頭不見天日,因為銀河係中心一個大黑洞會跟地球和太陽連成一條直線;還有人說地球的磁極會倒轉。這些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建議大家上果殼網看看。

果殼網專門提供各種各樣的科技訊息,其中一個主題社區叫“謠言粉碎機”,專門剖析那些流傳很廣的缺乏科學知識的謠言。《謠言粉碎機》是這個專欄的結集,作者“果殼”其實就是果殼網的一幫同好。他們是一群學過自然科學、具備專業素養和受過專業訓練的在職青年或媒體工作者,希望能夠為大眾普及一些科學常識,提高中國的科普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