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植物看得見你(2)(3 / 3)

同樣拿麥當勞做實驗,為什麼一個人吃得胖出毛病,另一個人減肥成功呢?這恰好說明什麼叫科學。對科學而言,實驗是很重要的。但到底實驗該怎麼做呢?袁越認為,一個好的科學實驗必須具備三大要素:一個好的假說,一群數量夠大的實驗對象,一個公正的評判標準。而上述兩個實驗,三者中的任何一點都不具備。

斯普爾洛克一心想證明麥當勞速食不好,每天都吃過量食品,而且故意不鍛煉身體,把自己當豬養。索索·維利則一心想推翻斯普爾洛克的結論,於是按照麥當勞提供的營養成分表嚴格定餐,每頓不超過2000卡路裏。最後實驗結果的差別不是麥當勞造成的,而是許多別的因素在起作用。就像很多民間偏方,某人吃過有效就傳說有效,其實並不是誰吃都會見效。吃麥當勞不一定就會讓你變胖或者變瘦。

這本書裏還有一篇關於養貓的文章,我很感興趣,因為我就是個養貓的人。袁越說,養貓可以改變人的性格。我們養貓的人也常常說,養了貓之後,人會有一點變化。到底怎麼回事呢?科學解說是,這不是心理問題,而是生理問題,主要因為貓身上有一種寄生蟲叫弓形蟲。這種蟲子不隻寄生在貓身上,還寄生在人類身上,全世界超過一半的人是它的宿主。弓形蟲一旦進入人體,人類就很難徹底治愈它了。那麼,我們會死嗎?不會。就算我們會死,也不是被它害死的,因為它要在我們體內好好活著,一直繁衍下去。好玩的是,2000年牛津大學的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證實感染弓形蟲的老鼠變得不再膽小,平時不敢去的地方也敢去了,甚至連貓都不怕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進一步發現,弓形蟲不但能讓老鼠丟掉膽小的毛病,而且會讓老鼠養成一種新的毛病——喜歡聞貓尿的味道。結果可想而知,這些老鼠更容易被貓吃掉。隻要稍微想一想,我們就明白弓形蟲這樣做的目的。養貓的人都知道貓不喜歡吃死動物,弓形蟲想要盡快進入貓的體內以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就必須盡快讓貓抓到老鼠。

弓形蟲進入人體後,可能會讓一些細胞像被綁架一樣變得非常活躍。據研究,弓形蟲感染率高的民族最容易變得神經質;也就是說,養貓的人後來會有點神經質,說不定就跟弓形蟲有關。提起養貓的人,很多人會想到這種形象:一個鬼鬼祟祟的老姑婆,躲在一間大屋子裏,身邊圍繞著一群貓,一有風吹草動就緊張得不得了,不知道她在想些什麼玩意兒。這真的是弓形蟲造成的嗎?袁越說,雖然有這樣一個研究,但恐怕還需要繼續探討下去。

(主講梁文道)

《植物看得見你》

植物聽不見你

丹尼爾·查莫維茨(DanielChamovitz,1963-),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植物學家。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遺傳學博士,現任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AvivUniversity)植物科學係主任、曼納植物科學中心主任。本書內地版本譯為《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植物有某種程度的視覺、觸覺甚至嗅覺,但沒有聽覺。

我以前知道達爾文對植物研究也有興趣,但沒注意到他在該領域的很多研究是開先河的,尤其是在植物的感官研究方麵。其中最奇怪的一個研究是,植物到底對聲音有什麼反應。據說達爾文巴鬆管吹得不錯,他種了一些含羞草每天對著它們吹,想看看它們聽了曲子之後的反應。有反應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