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媽遲疑了一下,也就無可奈何地點頭同意了。謝過爹爹,謝過媽媽!李白分別向雙親行禮,眼前出現了一片新的天地。他覺得自己像一隻將要離巢單飛的鳥兒一樣,心情分外地興奮,以致口裏的飯菜都失去了應有的滋味。早飯一畢,他就一個人在後院的竹林的濃陰下無師自學地擺弄起龍泉寶劍來了。他左劈右砍前擊後擋,雖然不得要領,但練得很有興味,就是汗濕了衣衫也不覺累乏。
(二)
五天後是一個宜於出行的吉日。天晴氣朗,萬裏無雲。田野裏,水稻長得有一尺多高了。苞穀都掛了紅纓。黃豆、芝麻等都是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
早飯後,李白在堂屋中拜別了祖先牌位,又拜別了媽媽與老田叔之後,便與爹爹一道,各人騎著一匹白馬,出門向著西邊的大路走去。走幹很遠,李白發現媽媽還站在門前送,便高聲喊道:媽媽,你放心吧!我會常回家來看你的!
父子倆乘渡船過了涪江後就加鞭快行。馬蹄得得地騰起了一路塵霧。走完了平壩進了山。山路漸走漸高,太陽偏西時,便聽見了陣陣悠揚的鍾聲,看見了淩空直立的七層古塔——大明寺已經到了。
山門前,父子倆一齊滾鞍下馬,手牽著馬兒,沿著八百級石級攀登而上。
大明寺乃晉代古寺,已有數百年的曆史。它座落在匡山腹地,周圍鬆林環繞,溪水婉蜒,不時有獸鳴鳥啼,環境十分幽雅。寺院建築飛簷拱鬥,勾心鬥角,氣勢恢宏。大雄寶殿上的三尊佛像高坐蓮台,長達丈餘。兩廊的降龍伏虎等十八羅漢造型逼真,千姿百態,使善男信女們歎為觀止,頂禮膜拜。寺內有大小僧眾一百多人。住持廣慧,年過七旬白發蒼蒼,但滿臉紅潤,耳聰目明,給人以鶴發童顏、道風仙骨之感。
住持室內,身著大紅袈裟、項掛佛珠的廣慧禪師含笑接待了李家父子。小沙彌獻上香茗後退下。廣慧雙手合十開言說道:阿彌陀佛,居士胃著酷暑不辭路遠登臨小寺是為了燒香還是為了避暑?
李客取出紅綢包裹的一包紋銀放於茶幾上含笑回答:在下李客經商繁忙,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素聞禪師道高望重,文武全才,今口特意帶領小兒前來拜師,作為俗家弟子。五百兩銀子作為香火之資,敬請禪師笑納。
廣慧就近把李白仔細打量,見他長圓臉大眼睛、唇紅齒白、胖瘦合度、相貌堂堂,先就有了幾分喜愛,當即說道:縣城人才濟濟,居士為何讓令郎來此深山古寺舍近求遠,豈不是諸多不便?
李客回答: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小兒雖說年才十五,可是其誌不俗,求師若渴。久聞禪師文武雙全,一心登門請求教誨。
這——廣慧手摸著項下的長須笑而不答。
師父,你就收下我這個俗家弟子吧!李白躬身作揖道:你是名師,我就要做個高徒。如果中途你發現孺子不可教,隨時可以將我辭退,弟子決無怨言。
妙哉!妙哉!廣慧轉動著項掛的佛珠微笑說道,我們佛家講究的是一個緣分。令郎一臉英氣,求知若渴,他年必是—個經邦濟世之才,孺子可教矣!老衲我就收下這個俗家弟子了!
李客心中大喜,吩咐兒子;快!大禮參拜!
師父在上,請身受弟子大禮參拜!
阿彌陀佛!吾徒請起!吾徒請起!廣慧喜不自禁地用手扶起了李白,開始了師徒之誼。李客留住三天後,一個人歸家去了。從此李白就一個人長住在大明寺的僧房中,成了個拜師不出家的俗家弟子。廣慧禪師給他取了個別名叫青蓮居士。每天,他與師父早晚練劍,上下午習文,來一個文武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