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遵師命!弟子當銘刻在心,身體力行!李白&;此期間除不時地歸家省親外,還就近遊曆了江油關,憑吊以死諫夫的三國時蜀國的江油太守馬遜妻李氏夫人墓,並仔細考察了鄧艾偷渡的陰平小道。遠處,他去到了西蜀北大門,人稱劍閣天下雄的劍門關。麵對千丈峭壁,一夫逬關,萬夫莫開的火險,李白嗟歎不已,為他後來寫作的名詩《蜀道難》儲備了素材。此外,他還來到西蜀首府成都,寫下了《登錦城散花樓》的詩作:
日照錦城樓,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涼構。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五年後,號為青蓮居士的李白告別了大明寺凹到了青蓮鄉家中。這一來是因為廣慧禪師出蜀雲遊去了,二來是父母強烈地思念兒子。
此時,李白巳經二十周歲了,出落成了一個大小夥子了,身材高矮胖瘦適中,臉色白裏透紅。濃濃的眉,大大的眼。一身白衣白褲,腰懸一口龍泉寶劍,給人以英俊灑脫之感。他的《別匡山》一詩和其它幾首早年的習作一起,在昌明縣中開始流傳:
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望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道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青年李白的詩名鵲起,在昌明縣中成了個小有名氣的人物。昌明縣令崔敬昌,比李白僅大了幾歲,少年登科,自稱儒雅,派人到李白家中聘請李白為縣衙書吏。李白本不想去,李媽也不願讓歸家的兒子又離家。但李客獨拿主見說:按理講,我家不少那一點點俸銀。白兒長大了,翅膀開始長硬了,要到社會上去闖蕩闖蕩了。
李白遵從父命到縣衙裏當了名書吏。日常工作離不開等因奉此的抄抄寫寫,閑了也少不了練劍習文。縣衙離家不遠,李白早出晚歸,以便對父母有個照應,農忙時,還到田間去與老田叔一起並肩耕作。
有一天農忙犁田,李家一頭牛忙不過來。李白一早從熟人處借了一頭水牛,手牽著從縣衙門前經過,水牛挺著個如鼓似的大肚子,你急它不急地踏著悠閑的步子款款而行。駕!李白吆喝了一聲,督促水牛快走。此時,濃妝打扮的縣令夫人貿氏恰好從紅漆大門的縣衙內出來兜風。她看見李白像個農夫一樣地土氣,便感到有辱縣衙的高潔,就高聲地責問道:站著!你這個樣兒成何體統?
李白一時不知道她所指何事,便停步反問一句:夫人所指何事?
你堂堂縣吏竟然兩腿黃泥牽牛過街,簡直是有蚱斯文,有辱縣尊!
原來如此!李白心想,我華夏向古以農立國,牛是農民的寶貝。我牽條牛過街竟然惹得縣令夫人如此動怒,這說明她高高在上,以上等人自居,真乃無事生非。李白冷笑了一聲,本想頂撞她幾句,又想到男不同女鬥的俗語,便所問非所答地說:夫人息怒,讓李白就此事與你吟詩一首如何?
好呀!崔氏皮笑肉不笑地有意要考考小書吏的文才。
李白文思敏捷當即吟詠道:
素麵倚欄鉤,嬌聲出外頭。
若非是織女,何必問牽牛?
崔氏聽後轉怒為喜,一來覺得李白出口成章,果然名不虛傳;二來此詩用素麵與嬌聲來描繪自己,說明自己長得嬌好,而且還比之為天上的織女星,可謂是得意得很。當即以命令的口氣說道:李白,你走吧!下不為例,再不要去打牛屁股了。明兒把這首詩抄送與我。夫人我當好好保存!
李白為此感到好笑,感到縣令夫人是個草包。此詩後兩句明明是在責難她,不是織女,何問牽牛,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之意。她竟然聽不出弦外音,反而沾沾自喜。駕!他一聲吆喝,牛尾巴使勁一甩,甩出了不少灰塵,撲在了崔氏的粉麵上,而且嘩的一聲小便橫流。崔氏急忙掩麵扭頭回歸縣衙去了。李白向崔氏做了個鄙夷的鬼臉,這才大模大樣地牽牛回鄉下去,親自套犁在田中耕作了起來。
夏天到了。上遊連日大雨,涪江水暴漲,水色由青變黃。濁浪一個接著一個,衝毀了不少良田與家園。李白為此在縣衙中坐立不安,便快步到涪江岸邊察看水勢與災情,心想寫個條陳,籲請縣令治水並賑濟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