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從軍獲罪(1)(1 / 3)

(一)

天寶十五年七月,玄宗在奔蜀途中到達漢中時,見叛軍沒有尾追,喘了一口氣,便有時間考慮了平叛事宜。他采納了新任宰相房琯等人的建議,傳下了製置的詔旨,將四個兒子分置四方,對叛軍造成分進合圍的態勢: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元帥,領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節度使。水王李璘為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度使。盛王李琦為廣陵大都督,兼任江南東路及淮南節度使。豐王李洪為武威都督兼任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節度使。其中李琦、李珙不到任所,作為遙領留在玄宗身邊。而太子李亨卻在此詔命之前已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號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為太上皇。玄宗事後知道,心中當然不是滋味。用今天的話來說叫搶班奪權。不過,他一是考慮自己年齡已老,二是考慮到自己位上引發了叛亂,以致東西二京失陷,心有內疚,麵對既成的事實便沒有去進行追究,隻是聽其自然,自己樂得前去新改名為南京的成都躲個清閑。

永王李璘,正當盛年,身強力壯,雄心勃勃,久居父皇身邊,很不自在,多受約束,早就想獨立出去有所建樹。這下可有了用武之地。他到了任所江陵,便打開國庫,大肆招兵買馬。真是插起招兵旗,便有吃糧人,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幾萬人的軍隊。他以李台卿、韋子春等人為謀士,以季廣琛、渾惟明等人為將領,準備順長江而下,占有東南半壁山河。肅宗對永王此舉深有疑慮,怕其擁兵自重搞個南北朝,將來爭奪皇位,便下詔調其人蜀伴隨太上皇。永王對肅宗擅自稱帝,心存不滿,便沒有奉旨入蜀,反而移師江夏,繼續擴充軍隊招募人才,以便與肅宗分庭抗禮。

這時的李白已經離開宣城,到了廬山屏風疊隱居。他為什麼要離開宣城呢?主要是因為宗璟謀到了一個豫章太守府書吏的職務,已經前去赴任。宗氏夫人思念兄弟心切,廬山離豫章不遠,可以就近互相探望。其次是詩友蔣華不幸生病英年早逝,使李白在宣城少了個知心之人。廬山乃天下名山,座落在潯陽(今江西九江市)境內的長江與鄱陽湖岸邊。山高水長,長年為綠陰覆蓋,四季有雲霧籠罩,整天有百鳥和鳴,百花送香,風景非常優美。屏風疊在五老峰下,因形如九疊屏風而得名,曾經是東晉詩人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而棄官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之所。李白攜妻帶子來此,新蓋了三間草廬,照例又在屋前種了一棵李樹。

每天,麵對著屋前的五座山峰,形如五位慈祥和藹的老人模樣。李白觀察日久,愛之很深,因而寫下了《望廬山五老峰》的詩:

廬山東南五老鋒,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

一個大晴天,李白與宗氏夫人結伴外遊。他們沿著山腳來到香爐峰下,遠遠的就聽見了聲聲水響;近看是一道長長的瀑布從高高的峰頂垂直下落到一座深潭。陽光照在上麵,在半空中映出了一道七色的彩虹,非常豔麗壯觀。宗氏夫人拍手稱讚說:太美了!太美了!夫君,你應當寫一首詩來加以寫真和讚美!

遵命!李白將隨身背帶的酒葫蘆取下,喝了幾口酒之後,略加構思,便開口吟出了《望廬山瀑布》的七言絕句:

曰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好一個“疑是銀河落九天”!宗氏夫人大聲讚歎道:夫君,你的比喻新奇、貼切,把瀑布飛瀉的磅礴氣勢寫活了,寫絕了,真是千古不朽的佳句!

李白也很得意地說:夫人,這還要感謝你哩。

你寫的好詩,感謝我什麼呢?

不是你提出遷居廬山,我怎麼會有機會至此遊曆而觀此美景呢?

哦,你是拐了這麼大一個彎才感謝我的呀?

二人來到瀑布近前,噴玉吐珠般的水花濺了一臉一身,甚覺好玩。進而又來到潭邊,見潭水深不可測,綠得近乎發黑,還有遊魚出沒。李白揀個片石打出個水漂漂,好像又回到了涪江岸邊的童年。

挺好玩的,你教教我吧!

李白隨即教給宗氏夫人打水漂漂。宗氏夫人很快就學會了,而且還同李白展開比賽:看看誰的片石漂的遠?飛掠水皮時躍動的次數多?李白有意詐輸,引得宗氏夫人哈哈大笑,好像又回到了天真的少女時代。

夫妻二人玩了個盡興,直到上落西山,暮色四合時才手拉手地往家走去。

家門前的鬆樹上拴有兩匹高頭戰馬,正在啃著樹下的青草。李白便知道有人前來尋訪。開門進院一看,果然堂屋裏坐了一名軍校。已長成大小夥子的伯禽正在為客人敬茶。一見父母歸來,便高興地說道:這位軍爺是從江夏特意來拜見爹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