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從軍獲罪(2)(1 / 3)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傳統的新春佳節在叛軍未到的江南地區仍是處處喜慶,家家歡笑。水王的水師在長江兩岸時斷時續的鞭炮聲中,從江夏浩浩蕩蕩耀武揚威地來到了潯陽,使得江麵與湖門旌旗招展,戰船雲集,金鼓聲喧。

永王得知李白終於應邀從軍,非常高興,一時間仿佛有了一種齊桓公得管仲,劉備得諸葛亮的心情,傳令在旗艦上大擺宴席隆重歡迎。

正午,一輪紅日高懸在萬裏晴空。廬山的山影清晰可見。長江上風平浪靜。無數的戰船像條條長鯨一樣浮滿江麵。無數的江鷗像個個調皮的孩子,歡快地時而飛過詭檣,進時低掠水麵。

有著三層樓閣的旗艦上張燈結彩,四角懸掛著赤紅色的龍虎旗。隊隊執戈的武士莊嚴肅立。永王身著王冠王服,昂首挺胸地坐在鋪有紅氈的虎皮交椅上。兩旁分坐著韋子春、季廣琛等文臣與武將。李白則緊靠永王身側坐了客位。酒宴前先舉行閱兵式。

戰鼓咚咚,禮炮轟嗚,全身披掛的大將季廣琛手執令旗站在艦橋上向左用力地一揮。一支水軍從左邊飛速劃出隊列。接著季廣琛又向右把令旗用力地一揮。一支水軍從右邊兄速劃出隊列。兩支水軍號衣鮮明,戈矛閃光,交叉地在旗艦前通過。水軍們立正向旗艦行注目禮並眾口一聲地高呼:擁戴永王!平叛立功!擁戴永王!平叛立功!

永王心中如飲醇酒,好不高興地站立起來頻頻向水軍們招手。接下來,隊隊水師魚貫地從旗艦前緩緩通過,接受檢閱。李白目不暇接,心曠神恰地為整齊雄壯威武的水師所深深感動,不由想起了西晉龍驤將軍王浚的樓船從益州順流東下,直搗金陵,迫降孫皓,滅亡吳國,一統天下的故事;好像曆史將會重演,安祿山會像吳國亡國之君孫皓一樣在強大的王師麵前跪地乞降,以免一死。

閱兵式結束,戰鼓咚咚換成了絲竹悠揚。酒宴正式開始,數不清的美酒佳看擺滿了席前。永王親自為李白把盞敬酒說:太白先生,你看我軍軍威聲勢如何?

李白站起接過酒杯後說:壯哉!壯哉!真乃王者之師也!

永王喜形於色地說:來,為我軍東下北上,將取得直搗幽燕的偉大勝利千杯!

李白與文臣武將們全都起立幹杯。

接下來是韋子春與季廣琢等為李白輪流敬酒。李白開懷暢飲,高興得好像自己就是當年初出茅廬的諸葛亮,很快就要大顯身手大千一場了。他覺得自己這隻大鵬鳥,今天才真正地展翅騰空,未來在麵前正展開了壯闊的前程。他應永王之請,當場賦詩,詩中有誓欲清幽燕不惜微身損的豪言壯語,贏得了永王和謀士武將們的熱烈掌聲。其實,永王並沒有封李白以一官半職,也沒有類似劉備與諸葛亮相見後的《隆中對》來征詢李白的任何謀略,僅是慕其大名,拉虎皮作大旗,做個花瓶式的擺設,藉以表明他禮賢下士,廣招天下英豪而已。不過,也可能是永王興兵與李白從軍都時間太短,僅是曇花一現,還沒有來得及效法前王與前賢吧?

潯陽小駐三日,永王的大軍便繼續順流東下,浩浩蕩蕩秋毫無犯直達金陵和潤州水域。李白滿以為接下來就是計劃中的兵分兩路北上平叛,然後與朝廷大軍東西夾擊,一舉成功。

在旗艦舒適豪華的客艙裏,李白的心情從來沒有這樣的興奮過,詩思從來沒有這樣的激蕩過幾天內,他一連寫了十首《永王東巡歌》: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雷鼓嘈嘈喧武昌,雲旗獵獵過尋陽。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春風試暖昭陽殿,明月還過鳷鵲樓。二帝巡遊俱未回,五陵鬆柏使人哀。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台雲水間。千岩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王出三山按五湖,樓船跨海次陪都。戰艦森森羅虎士,征帆一一引龍駒。長風掛席勢難回,海動山傾古月摧。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龍驤出峽來。帝寵賢王入楚關,掃清江漢始應還。初從雲夢開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十首詩的調子都非常樂觀昂揚流暢,歌頌了賢王與帝子的李璘,說他的軍隊秋毫無犯軍紀嚴明,二吳人民無不為之歡迎與喜悅;自比為東晉的賢相謝安石,設想著:為君談笑靜胡沙的麵;預見了南風一掃胡塵靜,西人長安到口邊的勝利遠景。十首詩很快就廣為傳揚,從而大大地鼓舞了士氣,也使永王更加趾高氣揚,自命不凡,還感到沒有白請李白,詩人的一支筆也有著強大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