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裏三峽,上水船真像頭老黃牛爬坡一樣,慢慢騰騰地竟然走了兩個多月,才出了峽上來到了白帝城。
李白棄舟登岸,準備小住兩天便南向步行去黔中郡的夜郎。夜郎自大的成語盡人皆知,早就傳為了笑話。漢朝時,小小一個不毛之地的夜郎候,竟然自以為是天下最大的地方,大言不慚地對漢朝使臣發問:漢與夜郎誰大?真是井底之蛙,不知天有多大。李白站在白帝城隔江南望:隻見群山巍峨,山路陡峭,真有點畏難情緒——步行不比舟行,得靠自己艱難的跋涉,此去不知道還要走多少天?不知古閃如何?兩道濃眉不覺又緊皺了起來。他想起了青年時辭親遠遊路過此地時,心情是多麼地歡暢!當時大唐王朝正處於開元之治的鼎盛時期,可謂國泰民安,到處都是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可如今呢?大唐王朝像大廈將傾,江河日下。東西二京雖已收複,可安史之亂還在繼續。史思明內訌殺了安慶緒,吞沒了安賊人馬,在幽州登上了偽皇帝寶座,官軍多次征討,互有勝負。大兵之後,必有凶年。黃河南北到處都是城破村荒,哀鴻遍野。今年又聽說關中遭了大旱,從去冬到今畚滴雨未下,看來,夏收又將無望了。民以食為天嘛!地裏沒收成,人吃什麼呢?到時又將出現多少饑民與餓殍呢?想至此,李白不覺悲從心來流下了幾滴熱淚。
夔州太守知道李白路過後,親自到小客店將他請到館驛居住。好酒好菜熱誠招待還不算,更重要的是當眾向他宣示了一特大喜訊:聖上因關中大旱,為求上蒼普降甘霖,除禦駕親臨終南山樓觀台太上祖師廟上香求雨外,特傳旨大赦天下流罪以下,一律赦免翰林公,恭喜恭喜!你可以不去夜郎,不去“自大”了。
真是喜出望外,初聽之下,李白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夔州太守拿出了肅宗皇帝的《以春令減降囚徒敕》的詔告叫李白過目。李白這才欣喜若狂地向西北的長安方向跪下叩頭謝恩。
兩個解差正為走陸路步行艱難而發愁,知道李白遇赦肟也非常高興地向李白表示恭賀,並詢問下一步何去何從?
回!李白毫不猶豫地說:下江陵!到潯陽!我們還可以同路!這次遠差,二位真是辛苦了!李白將有重謝!
當夜,夔州太守在州衙大廳裏為李白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歡送會,既接風又送行。李白應邀當場朗讀了他的新作《上三峽》。第二天一早,他就在熹微的晨光中登上了原船,在船頭上與岸上送別的太守拱手稱謝告別。
江麵上,一輪紅日高照,朵朵彩雲籠罩著巫山十二峰。上行船如黃牛爬坡,一步一聲氣喘。下行船似箭離弦,轉眼即過一個山彎。
李白站立船頭,聽任江風吹拂著白發與衣角,耳聽著兩擇的猿聲啼鳴,歸心似箭,激情洶湧。
阿根說:太白先生,你又該寫詩了吧?
寫!一定要寫!李白細觀江景,略加思考後,便口吟成了《早發白帝城》的七言絕句: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記得從小時候起,我就非常喜愛石頭。有人說,愛石頭是文人雅士的事。確實,《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愛石;北宋名畫家米芾拜石的故事可謂流傳古今的美談。據說米芾在三十歲做官時,見到州城附近河邊有一塊怪石,便愛不忍釋,特意把此石頭“請”到家裏,對之禮拜,後來為此事被罷了官。畫家為何酷愛石頭,我難說其中原委,粗略想來,大概是由於石頭的“堅、皺、瘦、透”得以入畫之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