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救月升天(1)(1 / 3)

(一)

順流而下的李白一行,除了在江陵和江夏換舟稍作停留,勻地方名流做些短暫應酬外,所有的日子全都在船艙中渡過的:讀書、寫詩與兩個解差談天說地。

春天過完,人們將夾衣換成單衣的時候,一行三人回到了一年多前的始發地潯陽。

碼頭上聚集了不少人,鞭炮齊鳴歡迎李白平安歸來。李白站在船頭上頻頻向人們表示謝意。接著,將身邊剩下的二百多兩銀子,留下一個零頭,一人一百分送與兩個解差。阿根客氣地不要。吳民卻一把接過來張著個大嘴笑嗬嗬地說:翰林公,我就收下了。我他娘的是個粗人,這來去的路上對你有不恭敬的地方,望你大人不記小人過,宰相肚裏能撐船,多多包涵!李白客氣地說:沒啥沒啥,二位一路上對我多加照看,沒有把我當成犯人,倒像是一個客人。老夫我還感激不盡哩。阿根說:太白先生把話說反了。這一路上,我對先生是既學作詩,又學做人,真吋謂勝讀十年書了!

告別了兩位解差,李白當即離船登岸雇了一輛馬車,由陸路向南疾馳,一天後即來到了豫章;進城後,在一條小巷內尋到了宗璟家。宗芸早就聽說了朝廷的大赦,翹首盼望夫君早日歸來。即至見到一年多未見的夫君竟然是滿頭滿嘴的白發白須,滿臉上像是顆核桃殼一樣溝壑縱橫,不禁悲從中來大聲啼哭了起來。

李白撫摸著夫人的雙肩說:莫哭莫哭,為夫我這不是平安歸來了嗎?快擦幹眼淚,莫叫人看見了笑話!

宗芸當即破涕為笑把夫君迎進臥室,端茶遞水,問寒問暖。

伯禽外出歸來,聽說爹爹平安歸來,高興地上前叩頭清安。李白見兒子長得快同自己一樣高了,便詢問他這一年多的學習情況。宗芸代為回答:還算用功,把家中的那麼多藏書,都差不多快讀完了。

李白撫摸著兒子的頭頂滿意地說:好,好,算是我李家門中的好子弟!

宗璟為姐夫的歸來準備了一桌酒宴。一大家人圍坐在客廳的八仙桌周圍,輪流向李白敬酒,李白是來者不拒,開懷暢飲。一家人吃吃喝喝有說有笑。李白卻意外地發現弟媳鄭氏有些不高興,很少說話,老是吊起一張臉,好像誰欠了她錢沒還似的。晚間,在臥室裏,李白向宗氏夫人提及此事:今天我平安歸來,一家人都高高興興的,為啥你兄弟媳婦老吊著臉呢?

宗氏夫人本不想在夫君剛回來時就提起這不愉快的事,經一問詢,不說也不行了,便小聲地回答:不瞞你說,我這個兄弟媳婦出生小戶人家,心胸狹窄,為人很小氣,待人處世總怕自己吃虧。我和伯禽在這裏,她都不高興,嫌拖累了她。如今再加一個你,當然就更不高興了。

那一李白濃眉一皺說,你是嫁出門的女子,潑出去的水,哪能老住在娘家呢?看來,我們得搬家了。

搬到哪裏去呀?

還回廬山屏風疊吧!那裏山青水秀,林木森森,風光多美呀!

行!我總是公不離婆,秤不離砣嘛!

不過,我剛來,這事先不忙提說,等幾天吧!

好,我總是夫唱婦隨嘛!

夫人,我的好夫人!李白一把將夫人摟在懷中親了起來。

宗氏夫人呼地一聲吹滅了油燈,柔情滿懷地躺在夫君身旁。真是久別當新婚,雖是老夫老妻了,仍然長久地親熱溫存了一番。

小住幾天後,李白就提出了搬家的事。宗璟開始不應允,他在心底就從來沒有把姐姐一家當做外人,而且姐夫一開始就是宗家的入贅女婿。他猜想出了這是鄭氏的原故,還為此把鄭氏痛罵了一通。鄭氏不服,說她要獨立門戶,不想沾大詩人的光。兩家人在一起,她一個人服侍不過來。宗璟動手打了鄭氏。鄭氏趁機撒潑又哭又鬧,搞得家中氣氛非常緊張。李白知道後,感到不能因此事而惹得姐弟夫妻不和。再由姐姐出麵說服弟弟,表示分住不分心,兩家人還要常來常往。宗璟才勉強同意了。

李白一家三口人,重新回到了廬山屏風疊。門前的李樹長高長大了,在炎炎夏日裏撐起了一片濃陰,並且果實累累,壓彎了枝頭。一家人常在樹陰下讀書吃飯彈琵琶歇涼解悶。

宗氏夫人在家中設起了供桌與祭壇,供奉道教祖師太上老君牌位。每天,她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用小木錘敲著木魚,念誦經文,祈求保佑一家人平安。

伯禽長得和爹爹一樣高了,而且廣額高鼻濃眉大眼,相貌與其父極其相似。李白愈看兒子愈感到得意,覺得兒子應該娶媳婦了。有一天晚上在李樹下納涼時,他問彈了一曲琵琶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