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來——從民國六年一月《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起,直到現在,不是已經十年了嗎?新文學的作品,要算短篇小說的出產頂多,也要算它的成績頂好了。我要舉的代表作品是鬱達夫先生的《沉淪》,和魯迅先生的呐喊。鬱先生的作品,嚴格的說起來,簡直是生活的片斷,並沒有多少短篇小說的格式。裏麵的主人,大都是一個放浪的,牢騷的,富於感情的,常常是墜落的青年。一篇文字開始時,我們往往不知道為什麼那時才開始,收來時,也不知道為什麼到那時就結束,因為在開始以先,在結束以後,我們知道還是有許多同樣的情調,隻要作者繼續的寫下去,幾乎可以永遠不絕的。所以有一次他把一篇沒有寫完的文章發表了,讀書也不感缺少。有時他有意的想寫一個有力的結束,好像《沉淪》那一篇,我們反感覺非常的不自然。他的小說雖然未免因此有些單調,可是他的力量也就在這裏。他的小說裏的主人翁可以說是現代的青年的一個代表,同時又是一個自有他生命的個性極強的青年。我們誰都認識他。魯迅先生描寫他回憶中的故鄉的人民風物,都是很好的作品。可是《孔乙己》,《風波》,《故鄉》裏麵的鄉下人,雖然口吻舉止,惟妙惟肖,還是一種外表的觀察,皮毛的描寫。我們記憶中的鄉下人,許多就是那樣的,雖然我們沒有那本領寫下來。到了《阿Q正傳》就大不相同了。阿Q不僅是一個type,而且是一個活潑潑的人。
他是與李逵,魯智深,劉老老同樣生動,同樣有趣的人物,將來大約會同樣的不朽的。(我不能因為我不尊敬魯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說他的小說好,我也不能因為佩服他的小說,就稱讚他其餘的文章。我覺得他的雜感,除了熱風中二三篇外,實在沒有一讀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