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盛宴,也因這段佳話而名垂史冊。
王勃在很短的時間內,文不加點,一揮而就,能寫出這樣流傳千古的名作,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讚歎。重讀《滕王閣序》,人們的感慨也許會更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劍南詩稿·文章》陸遊),像王勃這樣的文章確實是才氣機遇與人傑地靈的結晶,所以極為罕見。實際上,《滕王閣序》也來自於對前人巧妙的模仿,來自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化用。就拿其中最為人們所稱讚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來說,這本來是南北朝庾信的文章中用過的句式,庾信《馬射賦》中有“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兩句,是寫春景的名句,王勃用庾信現成的句式,隻是改換了其中的名詞,便成了令人讚歎不已的佳句,如此分析王勃的寫作似乎也不是那麼神奇,關鍵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創出了新意。
王勃寫《滕王閣序》時隻有二十六歲,正是青春年少,也正應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那句古話,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後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就溺水而逝了。今天滕王閣主閣正門的對聯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暮秋之時,鄱陽湖區成千上萬隻候鳥飛臨,將構成一幅活生生的秋水落霞圖,成為滕王閣的一大勝景。
還是再讀讀《滕王閣序》末尾的《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味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曰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是千古名作的尾聲,也是大唐才子詩情奔湧的見證。
旅行指南
軍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風景秀麗,市內江河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市區錯落著東湖、西湖、南湖、北湖四個人工湖,如同四麵明鏡鑲嵌在市中心,構成了美麗的城市風光。南昌城區很繁華,位於市中心的八一廣場綠草如茵,可容納十萬人。屹立在廣場南端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高聳入雲,成為南昌革命曆史的豐碑。“八一南昌起義”,使南昌成為“軍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馳名天下。
在中山路和勝利路交叉處,有一棟灰色的五層大樓,原是江西大旅行杜,1927年7月下旬,賀龍的部隊到達南昌,包下這個旅社,在喜慶廳召開會議,成立了以周恩來等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前敵委員會,江西大旅行社成為南昌起義的指揮中心。現在這裏是“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紀念館大門臨街而立,門楣上懸掛著陳毅手書的“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鎏金橫匾,是遊覽南昌必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