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城上高樓接大荒——兩廣(2 / 3)

鬱鬱傷懷柳柳州

大詩人柳宗元也和韓愈有著類似的經曆。永貞年間,唐順宗在位的時候,有過一次革新運動,這就是唐代曆史上的“永貞革新”,運動的目的是力圖改善唐朝後期內外交困的局麵,柳宗元也參與了這次改革,可是改革很快失敗了,柳宗元也就被貶到了偏遠的南方。他的貶謫地是永州(今屬湖南),他著名的《永州八記》就是這一時期寫成的,和他一起被貶的還有幾位參加革新的文人。十年之後,朝廷中有人想起用他們,於是柳宗元、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被召還京,但當權派人物並不喜歡他們,這些人又一同被貶出京: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韓泰被貶為澤州刺史,韓曄被貶為汀州刺史,陳諫被貶為封州刺史,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非常想念他的朋友們,他經常遠望朋友們所在的方向,但重山疊嶂,煙靄沉沉,音信難托。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樓,百感交集,寫下了《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裏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詩中先寫城樓。高樓與大荒相接,說明柳州的荒蕪僻遠。茫茫的海天,引起人浩渺無際的愁思。“,颭”是風吹浪動。“薜荔”,是一種攀爬在牆上的藤蔓植物。驚風驟來,陸長滿荷花的水麵,波搖浪動。密雨浸透了爬滿薜荔的高牆。荷花出水,藤蔓滿牆,本來是夏天的美景。但是“驚風亂颭”。“密雨斜侵”,卻構成了風急雨驟,令人心悸神傷的畫麵。柳州城樓上遠望,群山聳峙,樹林茂密,阻隔了詩人的望眼,彎彎曲曲的江河,也仿佛是九轉回腸。“百越”,是南方少數民族的通稱。“文身”,指身上刺著花紋。詩人對朋友們說,大家都來到這風俗習慣與中原不同的南方,連音訊都難以相通。他的憤慨抑鬱和無限悲愁,都在詩中反映了。

再仔細品味柳宗元詩中的意境,我覺得詩人眼中看到的景物實際是很美的。雖然說柳州荒涼偏僻,可是越是這樣的地方,越有清新明麗的美景。如果換一種目光再看柳宗元詩中之景:柳州城上高樓巍峨,海天一色。盛夏之時,長滿了荷花的水麵,搖蕩著迷人的波浪。一陣驟雨襲來,打濕了城牆上的藤蔓,葉子上滴著晶瑩的水珠,山更青了,樹更綠了,江水也見漲了。這樣的景色難道不美?但是在柳宗元心裏,景物中全凝結著愁緒,何美之有?古人雲“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文心雕龍·神思》劉勰),這在柳宗元的詩中就是明證。情景相生,關鍵還是詩人的情緒太消沉了。

柳宗元在柳州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柳州人至今還懷念他。他在柳州的詩作,也有許多寫得平和深情,並不都這麼憂傷。但是總的說來,長期貶謫的精神折磨,還是大大地傷害了詩人的健康,他的身體狀況也是越來越差,確實是未老先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