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城上高樓接大荒——兩廣(3 / 3)

試看詩人在柳州寫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锘,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上人是對僧人的尊稱,浩初上人應該是柳宗元在柳州時的朋友。詩人與僧人一起看山,寫的詩作也用到了佛教的名詞,詩中思鄉的情緒太濃鬱太熾烈了,詩人的心情也太悲痛了,竟然看到聳立的座座山峰,就感覺著像割著自己的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不是愁苦萬分的柳宗元,恐怕誰也產生不了這樣的想像,也寫不出這樣既分身百幹,實又萬身歸一的詩句。這首詩讀來是會讓古往今來思鄉的遊子斷腸的。後人曾有人懷疑“海畔尖山”真的有那麼尖嗎,我想現實中恐怕是很難有的,這是詩人對自然景物獨特的感受,是他悲愁抑鬱心境的反映。

貶謫確實苦啊,對昔日誌在大濟蒼生的詩人們來說,壯誌難酬,離鄉背井,流落蠻荒,確實是不好受的。唐代貶官是要測量貶官地離長安遠近的,過失越大,貶得越遠,有改過自新的表現,再測量調動到近一些的地方。柳宗元所在的柳州,離長安也實在是太遠了。但是,要和韓愈的“潮州路八幹”來比,似乎遠近差不多,韓愈被貶時的年齡已經五十二歲了,長於柳宗元許多,不過韓愈到貶謫地後情緒就不像柳宗元這樣壞。他長途跋涉走了七十多天才到了潮州,一路辛苦自不必說,一到潮州他馬上給皇帝獻上謝表,承認自己的錯誤,重申對皇帝的一片忠心,據說憲宗讀罷便說“韓愈大是愛我”,不管後人如何評價韓愈的氣節問題,他反正是迅速從憂憤感傷中解脫了出來,以相對平靜的心境和積極有為的態度來對待逆境了,他為潮州人做了一些實事,後來朝廷就把他調動到更近長安的袁州,再後來就又回到京城了。潮州人民為了紀念韓愈,不僅塑立“韓廟”以供祀拜,而且連“韓山”、“韓江”也皆因韓愈而命名。

柳宗元就不一樣了,大概由於太過悲傷,情鬱於中,傷害了身體,幾年後就死在了柳州,終年四十七歲,一代文星就這樣隕落了。同是被貶,都是邊地刺史,同在兩廣一帶,韓愈、柳宗元的結局差別是很大的。柳宗元的早死,與他的心緒肯定有關,他還是不夠達觀,不善於排解憂愁。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白雪遺音·南詞·十二時》方嶽),什麼逆境都可能遇到,“不走的路也要走三遭”,還是天南地北隨遇而安吧。

旅行指南

桂林

桂林位於廣西東北,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曆史文化名城。桂林地區屬岩溶地貌,大約在三億年前,這裏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海底沉積的石灰岩上升為陸地,曆經風化溶蝕,終於形成了神姿仙態的峰林、幽深瑰麗的溶洞和神秘莫測的地下暗河。特殊的地貌與景象萬千的漓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潮州

現在來兩廣旅遊,一路的好景色是看不夠的。潮州市位於廣東省東部,東鄰福建,南接汕頭,瀕臨南海。始建於東晉鹹和六年(331),潮州的名勝古跡不少,旅遊事業迅速發展。現有名勝景點七百多處,其中廣濟橋(湘子橋)為我國四人古橋之一,還有古刹開元寺、韓文公祠、葫蘆山摩崖石刻等名勝古跡。韓文公祠位於城區東麵的韓江東岸、筆架山中峰“雙施石”下。筆架山或稱東山,又因韓愈而稱韓山。

柳州

柳州位於廣西中部,清澈的柳江穿越而過,像一條綠色的玉帶,把市區環繞成一個“U”字形半島。這裏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拔地奇峰畫卷開”的山水特點,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麗神奇,泉水幽深碧綠,江流彎曲明淨。市內有紀念柳宗元的柳侯公園,湖光山色秀麗。柳宗元曾用“越絕孤城千萬峰”(《柳州寄丈人周韻州》)來描繪這座美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