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長千人家(1 / 1)

長千裏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遺址在今內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據史書記載南京之南有山,人們居住在其間平地上,有大長千、小長幹等名稱,千大概指的是人們居住的地方。人們經常提到並為唐代大詩人多次歌詠的“長千裏”,主要是指吳孫權時的小長千裏,遺址在今雨花路和中華門城堡的西側。

長千裏地勢高亢,雨花台陳於前,秦淮河衛其後,大江護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南京城市的雛形越城就位於此。春秋戰國時代,這裏已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地區了,古人之所以選擇在此築越城,就是看到這塊地方物產豐富,交通便利,商業繁榮,人口密集,且有山水衛護,攻守皆宜。

這裏居住過許多名人。範蠡、張昭、陸機、陸雲都曾住在這裏。唐代詩人李白、崔顥、杜甫、杜牧等人都曾來這裏遊曆。

詩人崔顥的《長幹曲四首》(其一、其二)曆來為人們稱道: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這可以說是當時的男女聲二重唱,隻是曲調已不複存在了。這首詩寫的是一個行船的姑娘向鄰船人發問的情形,雖是同鄉,兩人竟不相識,詩中洋溢著萍水相逢的喜悅。長千裏是秦漢六朝時期南京城最繁華的地方,那裏的人以舟為家,走南闖北,崔顥這首詩寫的就是船家生活。

提起長千裏,人們還會想起李白的《長幹行二首》(其一)來: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嚐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詩中寫南方女子溫柔細膩的感情,纏綿婉轉,步步深入,具有極其感人的藝術魅力。因而後人稱讚說:“兒女情事,直從胸臆中流出。縈回曲折,一往情深。”詩中女子的溫柔而多情,對愛情有著熱烈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長千,是一個特殊的生活環境,居民多從事商業。古代在商人、市民中間,封建禮教的控製力量是比較弱的。出生在商人家庭的李白,和市民一直有著密切的聯係,是唐代詩人中最敢於大膽蔑視封建禮教的人物,可以說他和他詩中的主人公一道,最早呼吸到了市民圈中的新鮮空氣。由李白這首詩引出了的成語一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至今人們仍在使用。